“撞”上了一套明代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读书界的一句名言。“书海茫茫金难觅,矢志不渝有偶得。”我想这句话不知能否成为藏书界的一句名话呢?
前段时间,有一陕西书商朋友在微信里发信息说,有一部清代早期刻本《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大全套100册出售,且是大开本,正集、续集、外集,特刊都有。并附有这套书的图片。我看了这条信息后,有点心动。随即与这位书商朋友私聊,了解详情和价格。经过一番交谈和察看这套书的图片,讨价还价之后,决定买下这套书。随即通过银行将书款转帐给他。
书商朋友告诉我说,这套书没有函套和夹板,他收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我说这么大一套书,一百册,如果没有函套和夹板,是很难保管的。我据理力争,要求他帮我配函套和夹板,经过几番交涉,他同意配夹板,不过寄书时间要顺延。我说可以。一个星期后,顺丰快递公司打电话给我,说是有快递收,我知道是大部头书《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到了。顺丰快递公司快递员抱着一个大纸箱在单位门口等我,我报了名字,快递员核准后,将这个大纸箱交给我。我双手紧抱大纸箱,很沉,估计会有二、三十斤重。我将大纸箱直接放入车的尾箱,待下班回家后,拆开、核对、初阅。
下午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装有《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的大纸箱抱进三楼书房。用剪刀拆开纸箱,一股古旧书的味道扑鼻而来。五个大夹板,每个夹板夹住20册书,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每个夹板,将书摆放在木地板上。当天晚上,我在书房里慢慢整理这些书,直至深夜十二点还没有结束,要不是太太打电话催促我睡觉,我很有可能摆弄到天亮。
第二天,刚好是周末,不用上班,我把自己关在书房,借助“度娘”,慢慢了解、研究考究起这套书来。我初步考证,书房里这套《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让我惊讶。这套书不是陕西书商朋友所说的清早期版本,而是明代版本。分前、后、续、别、新、外、遗七集,为金陵唐氏亮采堂唐惠畴梓。
十六、十七世纪间,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明朝的图书出版政策较前朝相对宽松,为其书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陵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唐氏书坊顺应时代需求,所刊刻之作品题材丰富,版式多样,可谓利益共赢。在戚福康先生的《中国古代书坊研究》一书中,列出的明代唐氏书坊有16家,其中就有金陵唐氏文林阁唐锦池(又称贤集、唐惠畴),但遗憾的是戚福康先生没有将亮采堂列入其中。我猜测文林阁极有可能就是亮采堂,因亮采堂的老板也是唐惠畴。有种现象值得关注,唐氏书坊的老板大多都是江西人。类似于我书房里的《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还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云林唐积秀德寿堂重刊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七集二百三十六卷。宋祝穆、元富大用、祝渊编。四周单栏,白口,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唐氏书坊在万历年间的发展达到鼎盛。比较出名的有富春堂、世德堂、广庆堂、文林阁四家。由于其多采用优良纸质,装帧考究,质量上乘,并配有精美图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迎合了大众口味。因此,深受当时市民阶层和广大读书人的喜爱,更是受到藏书家们的欢迎。
这套书原名为《古今事文类聚》又称《事文类聚》,是南宋祝穆、元富大用、祝渊等编类书。七集二百三十七卷(一作二百二十二卷)。凡四十八部,八百八十五子目。每类首录群书要语,或叙内容梗概,或述历代沿革,以为总沦;次辑古今事物,终录诸家文集。引文完整皆注书名等出处,宋人遗佚之篇,间有足证者。然精审来备,讹误其间,类事或缺,后人讥之。元人富大用依其体例续补成《新集》三十六卷,《别集》十五卷,二十二部二百二十四子目,皆为四集所未备之历代职官;祝渊仍觉大用之续补尚有遗阙,又成《遗集》十五卷,立部十九,类目一百一十八。七集凡九十九部,一千二百二十七目。合三家为一编者未知始于何人。可惜的是无宋刻版本。现存版本有,元泰定三年(1326)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金溪唐富春堂重刊本,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积秀堂重刊七集本。我书房里的这套《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应该归明万历间唐氏书坊之类,也即属金溪唐富春堂重刊本之列,虽然署名为金陵唐氏亮采堂唐惠畴梓。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套《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居然是从日本回流过来的。这套书一百册,每册的首页都盖有四个印章,有的盖有五个。这些印章上的字比较难认。顶部的这个印章是埼玉县图书记,中间的那个大印章是越府图书之宝。下端的两个印章,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长方形印章是九冈藩厅,正方形的印章是东海钓客。埼玉县,中国是没有这个县的,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埼玉县原来是日本的一个县。是位于日本关东地区中部的内陆县,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属于日本地域中的关东地方,东邻千叶县,西面是长野县,南接东京都,北连茨城县和栃木县,历史上曾与东京都的大部分地区一起被称为武藏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被称为多彩的城市。这套书是什么时候流向日本埼玉县的,又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回流到中国?这中间肯定有许多的故事。
《古今事文类聚》从南宋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一再续编,一再翻刻,且远播海外。能够流传到今天,而且被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所收藏,经过七百多年的岁月洗礼,日益突显其历史文化价值。我们从这套书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这套书的流传,对保存古代文献,传播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较大的现实意义。
收藏的过程,的确让人感慨。原本我从书商那里买的商家认为是“清代早期刻本”之《重刊补遗古今事文聚类》,到我这里就“变成”了明代的书。我是“撞”到的,还是碰到的?我想,应该是“撞”到的。因为当时卖书的书商不知道是明代的,书还在商家手中时,我也没有见到过这套书,也不清楚是清朝还是明代的。只有在买卖成交,书到了我的书房之后,我才有机会知晓、识别其“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