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楼市会出现明显分化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125篇文章
我们之前在评论聊起过一个话题,说未来楼市的主题是分化:
豪宅会出现越发明显的金融属性,普通住宅能跑赢理财收益就不错了。
这里解释下金融属性,所谓金融属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投资属性。
当然,我们说的楼市只包括一线强二线这种人口不断聚集和流入的城市。
因为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完全不用考虑投资的问题。
这件事咱们老早之前曾经写过,当时说《三四线以下的房子未来是消费品》。
过去的20年,不管大小城市的房子,都具备居住和金融双重属性。
因为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每个城市房子在分享到城市成长红利之后,也跟着不断的溢价。
可以说过去很长时间只要买房的人都赚到钱了,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而且很多城市租售比异常夸张,租金收入很低,房价却很高。
这个事情在过去快速发展的社会阶段是具备合理性的,这多少有点像股市炒成长股。
成长股没人看市盈率,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也没人看租售比。后面快速发展阶段过去,就会回归常态。
只不过股票市场周期比较短,一般两三年,大家比较容易感知。
房地产市场周期比较长,一般是十几二十年,大家目前还没感受到。
所以我们这里的结论是,未来普通住宅最终会逐步被可支配收入和租售比,拉回到正常水平,豪宅则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看看台湾也很典型,台湾的房地产几乎是我们的缩小版,也比较有借鉴意义。

未来我们也会遇到上文中台湾那边类似的问题,新旧公寓即使在一个区域,价差却很大。

高品质次新住宅和老破小的房子即使只是隔了条街,价格也会完全不同。

之前我们写过篇《连炒房都一模一样》,专门讲过台湾房地产的这个事儿。

前半段房价是怎么起飞的历史,两岸几乎一模一样。后面楼市分化的过程,基本也会八九不离十。

看完上面截图很多读者可能有个疑问,觉得台湾那边收入怎么这么低

大家要知道,台湾的收入90年代就这个水平了,90年代台湾几千上万的工资可是绝对的高收入。

只是这些年因为经济增长乏力,很多年台湾人收入都没增长过了。

台湾大学生毕业工资也停留在90年代基本没动过,所以台湾中产可支配收入也就停留在那个年代了。

关于收入增长停滞问题,很多人没想过收入增长也是有天花板的。台湾其实是个典型范例,这个未来有机会我们再讲。

因为中产可支配收入多年没有增长,他们是接盘主力的住宅也就不会出现溢价,最终会跟着房龄和租售比走。

那为啥豪宅就会金融化,不会受到可支配收入和租售比影响呢?原因也很简单
买得起豪宅的基本处在一个城市的财富顶端,和整体城市住房的可支配收入和租售比无关。
未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大多数中产和普通人的收入会出现明显放缓,但富人的收入增速并不会放缓。
因为越是社会进入稳定阶段,虽然财富增量变少了,但存量的壁垒越来越高,财富会越来越集中。
未来虽然新进阶的富裕阶层不会像以前那么多,但是少数核心城市各方面条件都满足的次新改善房或者真豪宅更少。
如果把时间拉长点看,富裕阶层的绝对人数和收入水平都会持续增加,但是豪宅供应就少很多了。
而且都不用说真豪宅,就是像样的改善,其实可选择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拿北京来说吧,北京楼市经历严格调控以后,目前的局面是二手房和新房价格持续拉开,新房越来越贵。
原因除了地价,很重要的是,疫情之后金融互联网这些高收入行业的中高级员工总体收入不降反增。
次新改善和豪宅购买的主力群体扩大了,但是北京改善型高品质住房却长期供应不足。
然而这两年消费群体主要是普通工薪阶层的那些住宅,如果没有学区地铁等一些特殊条件加持,基本是阴跌的。
这几年一线城市的豪宅和改善型品质住房,以及房龄长的旧房以及老破小的价差持续拉大也是这个原因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说未来楼市的主题是分化,而且会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未来的收入还是稀缺度,都决定了这点。
未来我们认为会出现的几个趋势,这里可以写下来,留待大家验证。
首先是豪宅金融化,核心城市的稀缺豪宅越来越贵是非常确定的趋势。
比如深圳湾那些豪宅,将来均价迟早要上二三十万,你还真别觉得不可能。
其次是普通住宅里少部分高品质改善,也会和周边破房子显著拉开价差。
可能也就是隔了条街,左边次新改善能卖8万,马路对面的老破小就只能卖4万。
最后就是普通住宅最多也就跑赢个普通理财,可能买不好有些理财都跑不赢。
如果叠加普通住宅折旧十几年的剩余价值和持有成本,其实年化收益能跑赢理财已经很不错了。
这也是为啥我们之前说《买房自住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普通房子要保值就需要持续置换,房龄超过20年神仙都救不了。
不过持续置换非常考验普通人的购买力水平,毕竟多数人中年以后收入曲线是向下的。
如果你没办法持续置换,意味着你的收入没办法跟上。
也就意味着,你没办法维持和过去一样的购买力水平。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再说一次:这类城市的房子应早点卖掉

    这一次清明回老家扫墓,和一位亲戚聊起房子的事.他告诉我,前一阵子在县城买了一套新房,140平,明年交房. 随后我问他,月供多少?他说房价是6000元左右,加上所有税费首付是24万左右. 我这位亲戚谈不 ...

  • 从5个方面告诉你,买房要等到十九大以后再说!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相信郑州买房人和卖房人都有了深刻认识.而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在发布"租购同权"."共有产权&quo ...

  • 曝光!现在不在苏州买房的6大理由!

    过去几年苏州住宅价格上涨明显,许多苏州人直呼后悔,继而成为了苏大强式的买房人.房子,必须得买.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坚决不买房,今天,我盘点了一下"现在不买房的6大理由" ...

  • 楼市“拐点已至”?

    与房地产调控"风雨欲来"基调对应的,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房地产调控似乎又走到了临界点. 自2017年楼市 ...

  • 不动产,越来越难动:二手房流转冻结的未来是什么?

    在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等措施的加码之下,不动产变得越来越难动,现在很多人买了房子却卖不了(限售).卖了房子后又买不了(限购),这是过去几年形成的一个趋势,并且这个趋势在未来还会继续强化. 今年以来 ...

  • 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到底让多少郑州买房人付出惨重代价

    地盘说 无论是房价收入比还是租售比,动辄都成为一些专家学者论断中国房价过高的论据,每每都会拿出来吓人,说中国房价太高,房价下跌是必然的.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在不断地扇那些坚持房价下跌人的耳光,同时它还 ...

  • 2021年,打算买房的家庭,不妨先看完这“5大现象”,再做决定

    转眼间,四月已经到了,对于这个时候而言,可谓是微风拂面,神清气爽的好季节.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也是迎来了旺季.楼市向来有着"金三银四"的说法,对于这个时期而言,买房的家庭也比较多 ...

  • 观点|未来楼市“稳”字当先,区域温差或将拉大

    从楼市4月和5月首周的表现看,"稳"楼市是国家的基本态度,"一城一策"弹性调控虽有利于维稳楼市,但将进一步深化地区分化趋势. --盘和林 3月开春,北京等部分一 ...

  • 观点|菏泽楼市取消限售传递市场信号?未来楼市依旧稳字当先

    笔者认为,菏泽此次取消限售,并不能够视为政府放开房地产市场的信号. --盘和林 12月18日,楼市传来了撼动消息:当天下午,山东省菏泽市住建局发布通知,取消新售住房限售规定,成为了全国取消限售第一城. ...

  • 解读:弃房断供的背后,未来楼市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佛房君做自媒体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平时也没什么事,就喜欢看看新闻,研究一下房地产政策.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佛房君的注意: 一是深圳一业主因用消费贷贷款480万元买房被查处,责成提前交贷款与利息.最终,该购 ...

  •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佛山楼市或迎分化!

    8月新始,新闻就播报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会议精神,第五点就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新华社连发五篇<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述评>.新华社文章提到, 1.楼市调控&q ...

  • 佛山楼市初现分化,九月买房谨防踩坑

    因为工作的关系,佛房君潜伏在全国各地房产业界群收集信息:风大雨大的一线城市房租先涨起来后,目测下一个话题很能轮换到"买房谨防踩坑"了! 从业十余年,佛房君曾亲历过2008年怡翠玫瑰 ...

  • 孙宏斌:对未来楼市的10个判断 |潘永堂

    文\潘永堂 融创每次业绩会,都像媒体人的"欢乐场"! 孙宏斌硬是把一个很严肃的企业成绩单答疑.行业走势演绎成一个个笑场段子与经营金句. 但在有趣.好玩.敢说.真性情折射的背后,是融 ...

  • 恒大:对未来楼市的8个判断 | 潘永堂

    文\潘永堂 恒大.万科.碧桂园 一个企业就是"一本书" 而且是一本每年"动态更新"的书! 专注房企战略解读的老潘,一直想好好写篇<恒大.万科.碧桂园战略的 ...

  • 万科对未来楼市的10个小判断

    偏好""行业洞见和自我反思"的万科,30多年来,一直在"前瞻输出"中国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下一步趋势" ...

  • 金九银十变寒冬 未来楼市该往哪儿去?

    国家统计局在本月15号公布了8月份70城数据,有67城房价上涨,2家城市持平,仅有厦门房价还是沿袭上半年的走势,出现了下跌行情.对此,业内纷纷预计,从8月份的房价火爆程度来看,今年房企传统的销售旺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