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南怀瑾先生谈调水问题

人类逐水而居。汉唐时期西北的繁荣,离不开气候温暖期所致的温暖湿润环境。随着气候走出温暖期,干湿冷暖变迁,唐末五代宋代以降,气候逐步呈“胡焕庸方向”演变,人口、经济、文化重心也随之南迁。时至今日,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生态、人口、经济、文化差异之大,影响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现代工程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改善西部北部的水资源条件,诚为再造国土、再造中国的千载大计!我们连载几篇史料,愿更多有识之士了解前辈们为此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再接再厉。

南怀瑾先生谈调水问题

南怀瑾老师关于南水北调的一次谈话
时间:1998年12月19日下午四点
地点:香港坚尼地道36B 四楼
参加人员:南怀瑾,邓英淘,王小强,劳政武,赵海英
谈话记录和整理:赵海英
小强:上次老师对我的谈话,我已经向英淘传达了。老师讲的要点是:应该筹办研究考察会,叫作“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参天”二字源于《中庸》的“参天地之化育”。意思是说,天地有所缺憾,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参与弥补天地的缺憾。因此,“参天”二字可以成为我们的标志。这个标题将来还要请老师亲自动笔写出。
怀师:今天英淘来了,可以当面谈,太好了。我知道你们都主张要快干,实干。
小强:我们对这件事是认真的。英淘从1991年就开始关心这件事情了。
怀师:前段时间,小强把你的这篇文章寄来。我一看題目是“再造一个中国”,心里想:你们这些小朋友又吹牛了,再加上当时正患感冒,就随手放在一边了。大约两、三个星期前,小强到这里来,问我看了那篇文章沒有,我说还沒有看,他就給我大概讲了一下,我回去马上就看,看后拍案叫绝!而且认为势在必行,非做不可。我心中已有数,此事非干不可!我知道你们沒有钱,所以马上叫小强来,我愿意个人先出一部分钱,做为活动经费。后来,秦晓和康典都来过,他们也很兴奋,都说要尽力支持这件事。
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怎么会想起写这么一篇文章。
英淘:这些年来,我们到西北地区做多次调查,对水的问题感受甚深。老师啊,您是南方人,又久居岭南之地,很难体会这些无水、缺水地区人民之苦,那真是一个苦旱之地啊!然而,这个地方的光、热、土、草、能、矿资源极为丰富,只要有了水,这里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例如,号称塞外江南的石河子市,就是王震将军当年带领,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
怀师:噢,这倒使我想起一首古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片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看来王震将军真是不输古人。
英淘:老师说得是,王震将军就是开发大西北的当代先驱者。要想对大西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就必须把西南的水资源与西北的光、热、土、草、能、矿资源结合起来。我记得1991年的时侯,《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条消息:中国科学院综考会青藏高原考察队队员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青藏高原上,沿等高线把雅鲁藏布江的水以自流的方式引入黄河,经青海调蓄,输水到柴达木盆地,解决西北的水资源短缺,再经黄河进入内蒙古,输水到华北和东北,彻底改造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我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为之感奋不已。从此,就一直关注和留心这方面的进展。今年二月,读了《当代思潮》第一期“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之后,便斗胆写了“再造一个中国”一文。
怀师:噢,原来是这个样子。前两天,一位好朋友来,谈到到这个工程,也很支持这件事。他说,原来水利部老一辈水利工程人员各执一说,见仁见智。我马上问,这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大概有多少,他说不到二十人吧。那我们就抓紧向他们请教,了解他们的意见,同时尽快成立一个参天水资源工程研考会,开展研究和实地考察。现在,主要的分歧在哪里?
小强:目前看来,对于以自流的方式,每年调雅鲁藏布江及藏南诸河近两千亿的水入黄河,争议最大。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怀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的很多事情,仅靠打笔墨官司,可能永远不会有结论,必须精思和力行。

邓英淘、南老师和王小强,桌上是讨论水资源调配和国土整治的简易立体地图。

英淘:老师说的是,这使我想起了林县人修红旗渠的故事。林县地处太行山东麓,那里以往也是极度缺水的地区。有的人洗衣服,只能用积存下来的尿来洗。苦旱至此,可见一斑。当时,林县人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于绝境中奋起,要修一条千年不坏的好渠,把在崇山峻岭间奔流的漳河水自流引入林县。当时不少人说这是异想天开,祖祖辈辈几千年都是这样苦熬过来的,要能修,早就干成了。杨贵为了让修渠的民工能多吃点粮食,不得已动用了战备粮,这在当时可是担了杀头的风险啊。有人对他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为此,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刻着“千古罪人”四个大字的石碑。时值1962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的工程都在下马。但林县人和林县的水利工程人员一起,勒着裤腰带,饿着肚子,硬是凭着原始的工具 — 铁锹、镐头、锤子、钢钎、箩筐和土制炸药,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崇山峻岭之间修渠三千华里,完成了这项林县亘古未有的水利工程 — 引漳水入林。国际友人称之为“人造天河”。前些天,电视台里播放了红旗渠的八集电视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血性之人,观之泪下,心神往之。这又应了一句古话:“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那些人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么!
怀师:以一县之力,几乎赤手空拳,积十年之功,成千年之业,壮哉,伟矣,善哉!佩服!佩服!三十六年过去了。今天以一国之力,总不至于一百年还干不成一件关乎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吧?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行动起来,应该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党派出身,关心这个事,思考这个事,抛弃一切狭隘的学术门户之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来促成这件事。我们这个研考会,由我出头比较好,我这个人无党无派,一个老文人。中华民族,中国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们,几千年来始终想做、但又很难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几千年前,有大禹治水九州,奠定以农业立国的基础。到了秦朝,有李冰父子造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后来又有隋炀帝开运河,贯通南北,遂促盛唐之业。今天有三峡工程,要等到以后看出效果。南水北调这是第四件,非做不可!举世誉之而不计,举世毁之而不顾。
这件事做得好,可以再造一个中国,对中国是大有利;即使困难再大,做不好,退一万步讲,还是可以利益黃河以北;再退一万步讲,也有利于西北;实在不行,再退一万步讲,可以改善西北高原地带和沙漠,可以利益整个青藏高原。此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使出些差错,也不会造成大祸害,对国家其他方面沒有大的影响,而且又没有移民的负担,所以是非做不可!
自满清以来,金温铁路一直没有修成,我牵个头,把它修成了,金温铁路现在已经通车。功成身退,还路于民,这点我也做到了,做这种事情我是有前例的。这件事即使不成功,也是一件好事,一年以后,把这些材料都整理出来,也算是一个好故事。而且后面的人还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接着做下去。
你们先回去筹备这个研考会。研考会要把各种反对意见都列上去,详加讨论,兼听则明么!这样将来有別人反对的话,一看他们的意见已经讨论过了。所以,研考会一定要集思广益,克服门户之见,博采各家之长。第二,要展开研究,从民族大义,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把这件事的意义研究清楚,讲清楚。第三,要实地考察,一定要实地去看,不要弄成少数书生关起门来,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这件事情做起来,即使一无所成也是成功,毕竟开了个头,以后別人可以跟上。
英淘、小强啊,我送你们两句话:当时只是寻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本文转载自 “大风网站” 微信公众号

大风网站微信号:strongwindhk

相关链接

史料】南怀瑾先生书写的福字

史料】《篆字帛衣書七十二禁方》抄本、辨識句讀本合刊 (附下载地址)

【史料】陈越光:经典是生命的灯火
【史料】“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 绩效相关实验研究综述

【史料】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海内外学者畅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史料】南怀瑾先生:关于“中西方文化导读活动”的讲话

【史料】南怀瑾先生: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

【史料】南怀瑾先生:致“温州古诗文朗诵音乐晚会”的贺信

【史料】南怀瑾先生:致国家图书馆经典讨论会贺电

【史料】七十二禁方(下)
【史料】七十二禁方(中)

【史料】七十二禁方(上)
新年寄语

【史料】孙皓晖诗作:《古风》

【史料】金温铁路三则史料

【史料】南怀瑾先生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创刊致辞

楼宇烈先生致南师百年纪念大会函

【史料】人民日报旧文《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

【史料】陈来《九十年代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

【史料】《贾亦斌百年人生》中有关史料

【史料】《贾亦斌文集》中有关史料

【史料】贾亦斌《半生风雨录》中有关史料(二)

【史料】贾亦斌《半生风雨录》中有关史料(一)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十)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九)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八)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七)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六)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五)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四)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三)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二)

【史料】《懷師 · 五十年來的近事》(一)

【史料】凉山垦殖公司章程

史料】續閉關因緣 ——南懷瑾先生閉關日記節選
【史料】南怀瑾先生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
【史料】朱清时:峨眉史料研究系列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1.6.8 家书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5.8.15 家书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6.2.24 家书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6.4.29 家书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6.5.17 家书

【史料】南怀瑾先生1987.6.5 家书

【史料】南师的手记

「 史料 」七都镇向老太庙、南怀瑾学术研究会移交南怀瑾先生作品

「 史料 」杨渡:在时间的长河中

「 史料 」《古籍今注今译》“总统”推荐版序

「 史料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史料 」重印古籍今注今译序

「 史料 」周易今注今译凡例、四版序

「 史料 」潘雨廷: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提要

「 史料 」南怀瑾先生答《论语别裁》读者的一封信

「 史料 」刘雨虹先生:林中治与「禅学讲座」

「 史料 」刘雨虹先生:周勋男与《宗镜录略讲》

「 史料 」无门无派无弟子

「 史料 」老太庙和十八亩地

「 史料 」史济锽先生的发言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会员信守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一)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二)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三)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四)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五)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工作简报(一)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工作简报(二)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工作简报(三)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工作简报(四)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一)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二)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三)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四)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五)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试办各种进修班方案(六)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会「东西方文化学术奖助学金」

「 史料 」东西精华协会中国总(分)会大事纪要册


「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征文及史料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本会由官方发起,于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独立开展南怀瑾先生的生平及学术研究、交流,以及有关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动。

所谓学术,不仅仅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更是“一切学问的总称”(《国语辞典》)。

南怀瑾先生的学术,不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讲、授课体系,更包括其愿力、担当、意志、胸怀、气度、气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内圣外王、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等等,所体现的一切学问。

本会长期征集研究南怀瑾先生生平、事迹及其一切学术的文章、论文、著作,征集有关史料、文献、档案,征集先生的书信、题字、手迹、文章、照片、音像或相关资料、物品,征集各类心得报告,作为学术与历史文化档案资料保护并存续后世,在适当时发表或出版,开展学术交流,诚邀社会各界朋友与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们,怀抱历史文化责任感,踊跃投稿,惠赐资料。

一、文章或资料内容,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角度、层面、范围:

先生的思想,文章,授课,演讲,著述,出版;

先生的愿力,担当,意志,胸襟,气度,气象,精神,能力,行止,行履,品格,风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自律,忍辱,精进,气脉,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生活,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事功,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接人待物,自立立他,自觉觉他,培养人才,尊师重道,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天下为公,经世致用,内圣外王,身心性命修养,捍卫民族文化,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

文化,教育,助学,资教,办学,历史,讲经,注疏,文学,诗词,艺术,医药,养生,政治,军事,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科技,科普,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诸子百家,金温铁路,两岸沟通,香港回归,南水北调,西部开发,国土整治,建筑艺术,造福桑梓,人类关怀,民间文化外交;

史料、档案、文献、书信、书法、题字、手迹、物品、音像资料等原件或复印件、扫描件(300-600DPI)、清晰照片、复制品等;

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亲眷的读书、听课、修养、修持或感受先生言传身教的各类心得报告(含文章、录音、影像形式),包括对自己身心、性命、生活、工作、人生有何启迪、影响、改善等等;

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各类怀念、纪念文章、诗词、艺术、影视作品;

亲近过先生的学生、朋友、工作人员对所知所见所闻的忠实中肯记述。

二、要求文章及资料务必信实可靠,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

三、文章体例、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扼要。

四、征集时间:长期有效。

五、来稿可用笔名,但请附作者真实简介(若需保密请注明)。若暂时不想发表,仅作为历史文化资料档案保存,可在文章右上角(或资料明显处)注明“暂不发表”。未注明者,本会可酌情发表。

六、联络办法:

nanssw@163.com

nanssw@qq.com

七、投稿者或资料提供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教育、纪念、出版等活动。

八、本会暂不接待社会来访。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敬启

丙申(2016)年 12 月 21 日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县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行政研究部肄业。

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曾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期间,遇禅门大德袁焕仙先生而发明心地,后于峨嵋山发愿续接中华文化断层,并于大坪寺阅大藏经。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数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台、港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后改组为: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美国弗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主持十方丛林书院。

在香港期间,曾协调两岸三地,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并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与浙江省合建金温铁路,造福东南。

继而于内陆创办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太湖文化事业公司、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恢复禅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医现代化研究——道生中医四诊仪研制与应用,资助印度佛教复兴运动,捐建太湖之滨老太庙文化广场。

数十年来,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中英文经典课余诵读及珠算心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其学生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师生云云。以及其他众多利人利民利国之举,难以尽述。

先生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等繁简体及外文版著述一百四十余种。且秉持继绝兴亡精神与历史文化责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动出版众多历史文化典籍,并藏书精华数万册。

要之:其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先生在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壹九壹八年出生,浙江省樂清縣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行政研究部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曾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期間,遇禪門大德袁煥仙先生而發明心地,後於峨嵋山發願續接中華文化斷層,並於大坪寺閱大藏經。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臺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十年前曾旅美、旅港。在臺、港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文化)精華協會、老古出版社(後改組為: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人文世界雜誌、知見雜誌、美國弗吉尼亞州東西文化學院、ICI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主持十方叢林書院。

在香港期間,曾協調兩岸三地,推動祖國統壹大業。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與浙江省合建金溫鐵路,造福東南。

繼而於內地創辦東西精華農科(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文化事業公司、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恢復禪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支持中醫現代化研究——道生中醫四診儀研制與應用,資助印度佛教復興運動,捐建太湖之濱老太廟文化廣場。

數十年來,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中英文經典課余誦讀及珠算心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其學生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師生雲雲。以及其他眾多利人利民利國之舉,難以盡述。

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並主張東西精華文化融合,造福人類未來。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等繁簡體及外文版著述壹百四十余種。且秉持繼絕興亡精神與歷史文化責任感,自行出版或推動出版眾多歷史文化典籍,並藏書精華數萬冊。

要之:其人壹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

二〇壹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先生在太湖大學堂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南怀瑾先生生平大事贯珠

杭 州 求 学

乙亥(1935)年,18岁,于杭州入学浙江省国术馆,期间于孤山文澜阁藏书楼阅《四库全书》,于里西湖闲地庵遇圣士法师赠《金刚经》《指月录》,于秋水山庄阅道家秘本等藏书。

附:郑康《追忆南怀瑾先生》

垦 殖 西 康

己卯(1939)年,22岁,创办“大小凉山垦殖公司”,兼任自卫团总指挥,垦殖西康。

附:凉山垦殖公司章程

《中央日报》社论照片

王启宗的回忆

西康相关历史资料

执 教 军 校

庚辰(1940)年,23岁,经张冲(淮南)推荐,任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1942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修业。

附: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

南怀瑾先生证件照

中央军校历史照片

灵 岩 七 会

壬午(1942)年,25岁,参加袁焕仙先生主持的灌县灵岩寺禅七,发明心地。

附:灵岩寺照片

袁焕仙先生德相

维 摩 精 舍

癸未(1943)年,26岁,参与筹创维摩精舍,作为首座弟子参赞袁焕仙先生讲席。

附:袁焕仙先生手书“维摩精舍”

《维摩精舍丛书》

《南怀瑾先生侧记》张学良与维摩精舍丛书

峨 眉 发 愿

癸未(1943)年,26岁,入峨嵋山大坪寺闭关,阅大藏经。发愿出关后不论出家在家,都将弘扬正法,同时一手扶持儒家,一手扶持道家。

附:新版峨山图志——大坪寺

峨眉山、大坪旧址照片

受 戒 大 慈

乙酉(1945)年,28岁,秋后转至乐山五通桥继续闭关,以满闭关三年之愿,阅《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同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五),在成都大慈寺万佛楼,贡噶呼图克图等授予三坛大戒。

附:南怀瑾先生戒碟照片

执 教 高 校

癸卯(1963),46岁开始,陆续在台湾辅仁大学、台湾陆军理工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台湾东海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执教,演讲于多所大学、军政机构与社会各方。

附:南怀瑾先生在中国文化大学照片

东 西 精 华 协 会

庚戌(1970),53岁,创办东西精华协会,提倡东西方精华文化整理与融合,造福人类。开设多种相关课程、教学、慈善、创办《人文世界》杂志,一直到1985年赴美前夕。

附:东西精华协会史料

老 古 出 版 社

丙辰(1976),59岁,创办老古出版社,出版传统文化类著述。1980年改组为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十 方 丛 林 书 院

庚申(1980)年,63岁,应洗尘法师、圣严法师敦请,主持十方丛林书院,一直到1985年赴美前夕。辛酉(1981),64岁创办《知见》杂志。

附:十方书院相关照片

《知见》杂志相关图片

旅 美 客 居

乙丑(1985)年,68岁,次年成立“东西学院”,随机教化,丁卯(1987),70岁,于兰溪行馆,为大陆学者等讲“中国未来之前途”(共四十三讲),讲“密宗大手印”、“佛学大纲”、《佛说入胎经》、《易经》等。

附:南怀瑾先生旅美照片

祖 国 统 一

协调两岸奠定“九二共识”基础。支持香港回归。

附:汪道涵、南怀瑾与九二共识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

贾亦斌回忆录相关图片

金 温 铁 路

戊辰(1988),71岁,应温州市政府刘锡荣市长等请求,着手筹建金温铁路,1992年开工,1997年通车,功成身退,还路于民,分利不沾。

附:金温铁路官方网站截图

南 禅 七 日

甲戌(1994)年,77岁,应妙湛老和尚敦请,主持厦门南普陀寺“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课程。

附:《南禅七日》相关照片

中 华 文 化 断 层 重 整 工 程

“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 绩效相关实验研究综述

关于“中西方文化导读活动”的讲话

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海内外学者畅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

致“温州古诗文朗诵音乐晚会”的贺信

致国家图书馆经典讨论会贺电

陈越光:经典是生命的灯火

太 湖 办 学

辛巳(2001)年,84岁,创办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直至终身。丙戌(2006)年,89岁,创办吴江太湖文化事业公司,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直至终身。继而创办太湖大学堂(全称“吴江市太湖大学堂教育培训中心”,系成年人非学历教育机构,2007年1月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任法人代表、校长直至终身。丁亥(2007)年,90岁,创办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系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机构。2007年8月,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任法人代表直至终身。

附:太湖大学堂办学许可证、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办学许可证

附:太湖大学堂照片

著 述 出 版

南怀瑾先生出版目录

附:南怀瑾先生述著相关照片

其      他

除上述以外,南怀瑾先生一生还做了很多有益于文化教育、社会公益、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布施社会的事,以下举例二三。至于受其影响而改善自己利益社会的事例,则不胜枚举,在此从略。

1989年,光华教育基金会创立,南怀瑾先生出任创会会长,由台湾润泰集团(Ruentex Group)出资设立。通过设立奖学金、投资助学项目等形式资助祖国教育事业。自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已捐赠16亿元人民币,在全国34所著名高校设立奖学金,惠及十几万学子。

1989年,提议、推动北京大学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资助十万美金(《国学研究》相关图片)。该中心于1992年初成立,2000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

1989年起,推动学生、朋友投资大陆,引进如正大集团、斯米克公司、大润发……斯米克公司的经营还形成了“斯米克现象”,影响了大陆的企业改革。

1991年10月,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奖励为国防事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先生出任理事长,聂力、贾亦斌、尹衍樑等任副理事长,理事会中还有清华大学张孝文校长、东南大学韦钰校长、国防科大陈启智校长、哈工大强文义副校长等,曾任钱学森学术秘书的国防科工委王寿云少将任秘书长。

1994年,为推动大陆建设适应国情的、融古今中外所长的法制体系,先生倡议成立“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并捐助开办费50万元。1995年3月,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经中央批准,在民政部注册成立。

1998年起,鼓励支持邓英淘、王小强等开展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的工作,捐资50万人民币(南怀瑾先生关于南水北调的一次谈话 、南怀瑾先生:《再造中国》序言——调水问题 、邓英淘:为了多数人的现代化 、王小强:交南老師一份作业)。

2006年,筹建恒南书院(恒南书院网站)。

2008年,中印文化交流(捐资建造佛像、培训中心)。

2008年,支持中医四诊仪研制(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2008年,支持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网站 、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

2009年,复建禅宗曹洞宗祖庭洞山寺(洞山普利禅寺相关照片)。

2010年,复建吴江老太庙(老太庙相关照片 、老太庙和十八亩地 、孝行天下 德配千古—在七都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暨“七都孝贤”表彰仪式上的发言)。

「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征文及史料启事

本会由官方发起,于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在首任会长朱清时先生领导下,独立开展南怀瑾先生的生平及学术研究、交流,以及有关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动。

所谓学术,不仅仅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更是“一切学问的总称”(《国语辞典》)。

南怀瑾先生的学术,不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讲、授课体系,更包括其愿力、担当、意志、胸怀、气度、气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内圣外王、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等等,所体现的一切学问。

本会长期征集研究南怀瑾先生生平、事迹及其一切学术的文章、论文、著作,征集有关史料、文献、档案,征集先生的书信、题字、手迹、文章、照片、音像或相关资料、物品,征集各类心得报告,作为学术与历史文化档案资料保护并存续后世,在适当时发表或出版,开展学术交流,诚邀社会各界朋友与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们,怀抱历史文化责任感,踊跃投稿,惠赐资料。

一、文章或资料内容,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角度、层面、范围:

先生的思想,文章,授课,演讲,著述,出版;

先生的愿力,担当,意志,胸襟,气度,气象,精神,能力,行止,行履,品格,风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自律,忍辱,精进,气脉,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生活,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事功,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接人待物,自立立他,自觉觉他,培养人才,尊师重道,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天下为公,经世致用,内圣外王,身心性命修养,捍卫民族文化,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

文化,教育,助学,资教,办学,历史,讲经,注疏,文学,诗词,艺术,医药,养生,政治,军事,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科技,科普,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诸子百家,金温铁路,两岸沟通,香港回归,南水北调,西部开发,国土整治,建筑艺术,造福桑梓,人类关怀,民间文化外交;

史料、档案、文献、书信、书法、题字、手迹、物品、音像资料等原件或复印件、扫描件(300-600DPI)、清晰照片、复制品等;

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亲眷的读书、听课、修养、修持或感受先生言传身教的各类心得报告(含文章、录音、影像形式),包括对自己身心、性命、生活、工作、人生有何启迪、影响、改善等等;

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各类怀念、纪念文章、诗词、艺术、影视作品;

亲近过先生的学生、朋友、工作人员对所知所见所闻的忠实中肯记述。

二、要求文章及资料务必信实可靠,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

三、文章体例、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扼要。

四、征集时间:长期有效。

五、来稿可用笔名,但请附作者真实简介(若需保密请注明)。若暂时不想发表,仅作为历史文化资料档案保存,可在文章右上角(或资料明显处)注明“暂不发表”。未注明者,本会可酌情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