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尔斯第六份行业快报中,一大半都在讲培育钻石
▲ 图源:戴比尔斯钻石快报(第六期)
好吧,咱们言归正传。
这份快报总篇幅为4页,其中有两页半都讲到了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对比,我大概编译了一下,跟各位小伙伴分享。
两个前提
1、报告涉及的地域范围是美国、人群范围是美国消费者。
2、戴比尔斯是矿企,崇尚的是天然钻石的稀缺性和传承性。
消费者意识
经过调查,富裕的消费群体(原文:affluent consumers)更倾向于高价值的天然钻石珠宝,不过他们对培育钻石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如果综合所有阶层的消费者来考量,大约已经有2/3的人群都意识到了培育钻石在市场中的存在。
总的来说,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概念是:新(new)、现代(modern)和好玩(fun)。
消费者购买培育钻石珠宝的原因有两个:1)时尚;2)比天然钻石便宜。
真实?浪漫?特殊?
戴比尔斯快报中有这么一张表:
相信我已不用过多解释这张表的意思,大伙儿应该能从中看出:即使在美国市场(目前培育钻石珠宝销量最大的国家),培育钻石依旧是很新的产品,以至于只有少部分人(大多数为年轻人)能真正接受这类产品。
显而易见,培育钻石运营者面临的是一个潜力巨大、但需要付诸大量工作的未来。
价格问题
先看零售价。
根据戴比尔斯快报显示,有70%的消费者“不愿意在培育钻石珠宝上花费超过1000美元“(如下图)。这跟Lightbox的$800/ct定价有一定关系。可以看到,当初的这个定价策略,已经从客观上给市场做了一个“标准”。
再看批发价。
快报中引用了一张来自分析师Edahn Golan的曲线图(如下)。戴比尔斯经过分析后认为,培育钻石批发价格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因此这将继续把培育钻石推向“时尚类”领域。
以1克拉G色VS净度的成品钻为例(如下图,源自贝恩)自2017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培育钻石的批发价从天然钻石的55%降到了20%,零售价从65%降到了35%。戴比尔斯快报中引用了这张图。
关于不断降价这个问题,戴比尔斯提出了一个(可能被不少人忽视的)观点:培育钻石的降价,也许将引起52%的消费者不太愿意从原来的商家买珠宝。也就是说,消费者会变得更“不稳定”,更愿意从不同的商家购买培育钻石产品。在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可以高达58%。
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戴比尔斯针对美国市场的报告大体上是客观的。尽管矿业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卖矿产品,并且培育钻石对戴比尔斯的意义是“衬托天然钻石的稀缺性”,但经过大范围的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是具有可信度的。
其次,对于培育钻石行业而言,降价是不可避免,也无需避讳的事实。这是工业产品的共性,也是所有从业者都需要做好的准备。
第三,消费者意识是关键因素。培育钻石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这里面有优势也有劣势。“巨人”会带着“孩子”前行,但不会任着“孩子”自己走。比如从消费者意识上讲,“巨人”会不断地强调稀缺和传承,这两个概念会在消费者头脑中进一步深化,以至于大家看到“孩子”的时候,也会首先想到“是否稀缺?是否传承?”的问题。这是一种人为植入的思维局限。
第四,培育钻石在中国市场应该有一套独立的、系统的概念,否则永远都会“受制于”西方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中国有两个优势:1)现代化发展速度快;2)电商化程度高。关于这两点(尤其是第二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分析。所以我个人认为,将培育钻石迅速推向电商零售,而不是和天然钻石一起放在柜台里面让人对比,或许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仅供参考)。
当然,无论操作层面怎样千变万化,一切还是要以传播正确、客观的知识为基础。如果有人为了卖货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误导信息的话,那只会毁了原本可以共同繁荣的大蛋糕。在我看来,这类人是可耻的。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商务合作微信号:diamond-spec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