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多增长研究院第24期:互联网思维下的一物一码!

全网首发|完整记录|看完收藏

本文优质度:★★★★★

以下文章是针对【米多增长研究院举办的第24期系列专题课】进行回顾,主讲人是朱海松。(文末可扫码核实身份进入社群学习)

朱海松,朱老师是新媒体专家,同时是广东省(南方)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时空简史:从芝诺悖论到引力波》、《微博的碎片化传播》、《禅定与互联思维》等书作者。

朱海松老师本次在首席增长官研习社中直播课程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一物一码】。

分享内容主要分为以下3个板块:

1、互联网思维的英文及内涵

2、互联网思维的哲学意义及应用原则

3、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原理及品牌应用

互联网思维的英文及内涵

互联网思维的底层是来源于“一人一码”,也就是每人一部手机,手机成为每个人的标配!手机使得“一人一码”成立!但,什么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呢?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移动互联网!也就是“一人一码”的全应用场景,没有“一人一码”,就谈不上“一物一码”。

那么到底“一人一码”对“一物一码”有怎样的影响呢?

先说一下“互联网思维的英文”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paradigm”:“范式革命”。当前思维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因为当前问题就是当前思维的结果!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托马斯·库恩认为:“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解开他们的领域之谜的工具。”

所谓“范式”并不是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范式“是指人们讨论一个问题或认识一个问题的基本前提!

所以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就是商业哲学!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商业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就会支离破碎,商业逻辑就说不通!所谓”有道无术,术上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库恩进一步指出,“范式”是形而上学的、高于规则之上的观念约定:“历史研究还有规则地展示出,有一类更高层次的,准形而上学的承诺,虽然这些承诺还不是科学的不变特征,但却较少受时空的局限。”

“这套承诺既是形而上学的又是方法论的。“我认为,规则发扬光大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能指导研究”、“范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任何整套规则存在。”

互联网思维之所以引起巨大的争议,在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存在与传统思维下所认识的存在产生重大的矛盾,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的存在关系冲突不断。在传统的思维下这被认为是反常。

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引发了众多的商业反常现象,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的思想上的冲击。所有这些使人们不得不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这些层出不穷的“反常”。许多专业人士已经开始认识到以传统的思维方法是不能解决“反常”所带来的问题的,我周围到处是对当前的微商或社群团购瞧不起的传统老板,而这些零零碎碎的新零售正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基因。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周鸿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是颠覆一切的力量” 。

西方哲学研究 “语言学转向”的鼻祖维特根斯坦,他认为语言分析应被看作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全部哲学是语言批判”。

互联网思维下的语言批判把传统营销学的一些名词重新解构:

“会员”变成“粉丝”;

“定位”变成“痛点”;

“限购”变成“定制”;

“偏好”变成“刚需”;

“聚焦”变成“极致”;

“失败”变成“试错”;

“融资”变成“众筹”;

“专营”变成“垂直”;

“投放”变成“互动”;

“草根”变成“屌丝”;

“消费群”变成“圈子”;

“影响力”变成“口碑”;

“传媒”变成“自媒体”;

“顾客第一”变成“去中心化”;

“消费者研究”变成“大数据研究”;

“核心消费者”变成“粉丝”和“屌丝”;

互联网思维的革命性认识转变正是需要改变的勇气和创新的大无畏的精神,从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将是开启“互联网+”时代商业革命的开端!

谢文先生总结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把互联网作为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把信息流作为继商品流,货币流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发展动力,把信息生产,交换和传播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出发点,而商品和货币不过是信息的载体而已。

基于这样的认知,网络业的大大小小的创新无不带有摧毁,取代,改造,融合各种传统产业和传统社会运行机制的性质和作用,这是网络业主流视为理由当然的事情。 谢文对互联网思维的高度概括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一种商业民主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哲学意义及应用原则

小米的雷军把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搜狗CEO王小川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量+免费+体验至上。

知名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强调互联网思维=自由联合+自动解散。

1、用户至上: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

2、体验为王: 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超出预期才叫体验。比如有人递过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一喝原来是50度的茅台。这就超出我的体验。

3、免费的商业模式:硬件也正在步入免费的时代。硬件以成本价出售,零利润,然后依靠增值服务去赚钱。

电视、盒子、手表等互联网硬件虽然不挣钱, 通过广告、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等方式来挣钱。

4、颠覆式创新:你要把东西做得便宜,甚至免费;把东西做得特简单,就能打动人心,就能赢得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上的呼应,就能赢得用户。你赢得用户了,就为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腾讯做移动互联网,骨子里是在做社交,是连接一切;百度做移动互联网,背后是搜索,是摆平一切;阿里核心是电商和零售,是售卖一切。百度李彦宏认为,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企业,互联网在整个中国还是一个小的产业,互联网以外的产业是更大的产业,而每一个这样的产业都面临互联网产业的冲击,站在互联网人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几乎是无限的机会。中国未来“互联网+”的蓝图前景广阔。

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从“线下为体、线上为用”变为“线上为体、线下为用”,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认知的前提批判,移动互联网更使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虚拟实体化,实体体验化”更加突出。这是对传统商业哲学思维的格式化和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存在之前提进行无情的彻底批判。

没有销售的市场会饿死、没有市场的销售会累死。市场模式,你要如何定位,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推广?

传统的市场推广模式是利用企业之外的媒体和传播渠道进行推,它的基本思维范式是“投放”思维。互联网思维下的市场推广则完全不同于传统传播手段,首当其冲的是“自媒体”的全面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当下的网红经济是自媒体全面开始爆发的征兆。互联网思维下的市场推广思维范式是“互动”。

互联网公司的最核心的方法是先消灭自己的弱点,让自己根本没有弱点了,在这种情况去作战。”

如果碎片化传播是微分,整合传播是积分,那么导数是什么?这是笔者在中国近代数学发源地广东肇庆移动培训时问的一个开场问题?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导数是由速度变化问题和曲线的切线问题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又称变化率。

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对速度求导就是加速度。几何上,导数就是曲线一点切线的斜率。所以,如果碎片化传播是微分,整合传播是积分,那么导数就是变化率、就是迭代,就是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

英国经济学家,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他强调:“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中国的实践者和思想者不能妄自菲薄。

2016年美国科技杂志《连线》(WIRED) 杂志,英国版四月刊发表的封面人物选择了中国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封面标题:是时候模仿中国了!(It’s time to copy China),他写道:“目前小米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创业公司。而这靠的并不是智能手机业务,而是一种由互联网激活的生态系统:将顾客转化为“粉丝”,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中;前谷歌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现任小米的高管雨果·巴拉说:“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在未来几年中会更加容易被理解,世界将会从中国的互联网思维中学到经验。”

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原理及品牌应用

没有理论的事实是模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原理: “4I模型”营销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哲学,它定位于获知消费者自发表达的或被诱发出来的需要和欲望。探究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竞争环境和消费方式变化的理解过程,通过审视营销理论的变迁可以把握微信时代的营销特点和精髓。

中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谁的业务贴近移动端,谁就扣准了时代的脉搏。

移动营销的 “4I模式”是指: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基于手机自媒体的个众识别); Instant Message(即时信息);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基于关系的互动沟通); I(“我”的个性化)。

1、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个体的识别)

即识别沟通的分众对象并与其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分众的精细化就是个众,“个众”是指目标消费者已经不是抽象的某一个群体了,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移动营销就是利用第五媒体的手机与活生生的个体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2、Instant Message(即时的信息)。

即时性体现出了移动营销的随时性和定时性。即时性全面激活了场景营销和体验营销,使分享经济得到充分发挥。

3、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动的沟通)。

互动就是基于关系链接的沟通与参与。在网络里,把握的机会越多,新的机会就能越快地出现。

4、I(“我”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一个民族自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个性化中国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常态。个性化就是人体化、人性化。

传播最伟大的贡献是使熟悉的事物看起来新鲜,新鲜的事物看起来熟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比知道重要,见识比知识重要,拥有未来的是不断学习的人,而非是已经饱读诗书的人,他们漂亮的知识装备只适用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与大家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