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李世民、赵匡胤,谁才是对开国功臣最好的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在历代开国之君,算得上为人最为宽厚的,不止是对曹奂、刘禅、孙皓这几个亡国之君。
他统一天下后,推行政治宽容,兴灭继绝,约法省刑,如顶着士族压力,平反邓艾冤案,赦免其后人。如嵇康和许允被其父司马昭杀害,司马炎用此二人之子当自己的近身侍卫。
如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氏被杀,其子诸葛靓逃亡东吴为重臣。灭吴后,司马炎为亲近这个儿时故友,一路追到厕中。
其叔祖司马孚公开以“大魏纯臣”自居,反对魏晋鼎革,司马炎待之尊亲之礼,尊宠优容,甚至并封其七子为王。“如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成为后世优待元老大臣的典范。
甚至是多次谋夺皇位,连结党羽的弟弟司马攸,司马炎早年一直委以重任,最后也只是让他和其他亲王一样离京就藩,为此增益封地,加封济南郡,又特封其一子为北海王,之前所加的种种荣宠待遇如故。司马攸非要想不开,郁郁而终,如之奈何?
晋朝的开国功臣们,与皇族结为儿女亲家,被赐予高官厚禄,可以当面骂司马炎是“桓灵之君”、可以指着御座说“此位可惜了”而不受惩罚;可以大骂“高贵乡公何在”、可以砸了御赐的珊瑚树而无所顾忌……
隋文帝杨坚,相对于此前各朝,算是杀戮功臣较多的开国皇帝。
毕竟他功业太浅,凭外戚身份篡位太容易,而且也太快了,从580年5月周宣帝去世,到581年2月就先自封隋王,而后当月篡位,不过九个月时间。
很多开国大臣此前只是他的同僚,根本没建立明确的主从关系,居然就换了皇帝,自然颇有暗自不服、甚或欲取而代之者。
如郢国公王谊、郕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舒国公刘昉、乐安郡公元楷等人,都是曾经被杨坚拉拢,助他夺位有功,但隋朝建立后,觉得自己被疏远、不受重用,时常有“怨望之言”,甚至私下串联,被人告发谋反,然后被杨坚诛杀。
而真正可惜的,是猛将史万岁,被杨坚从敦煌戍卒一路擢升,北却突厥,南平夷獠,战功威震南北,却因为杨素嫉恨其功劳,设计陷害,加上性情刚烈,当廷索赏,被杨坚暴怒之下,杀于朝堂。
当然,杨坚虽然性情严苛,终究是赏罚分明的明君,绝大多数的隋朝功臣,还是同样得以封妻荫子,富贵始终。
包括他最信重的杨素,也曾对其妻狂言「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被告发后,杨坚只是将其被免官,不久后杨素便因南伐陈朝而东山再起。
可见杨坚也完全就是“选择性执法”,杨素文武全才,军略傲世,是他征战南北不可缺少的臂助,便容忍了其一时失言。而上述那些帮他篡位的“故友功臣”,才智有限而居功自傲,不得权柄便心怀不满,杨坚就毫不留情地处理掉这些尸居余气之徒,以为满朝文武所戒。
唐太宗李世民,龙凤之资、天日之表,开创大唐盛世,对豁出性命跟着他南征北战,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天策府诸将们,真正做到了恩若骨肉兄弟。唐人遂有:【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名篇。
比如,在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的尉迟恭,居功自傲,嚣张跋扈,哪怕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宰相重臣,无不被其当面讥刺凌辱。连宗室名将、江夏王李道宗,饮宴时一言不合,就差点被他一顿饱拳打成独眼龙。真换了历史上八成以上的帝王,都正可以此为由,下令把尉迟恭诛杀甚至灭门了,也无人能说这样不对。
然而也就是李世民对自己人实在太念旧情,竟然容了下来,只是轻轻训诫,令他往后收敛;尉迟恭此后亦知悔改,终于成为凌烟阁名臣,君臣二人全始全终。并和秦琼并列为两大“门神”,英名流传至今。
玄武门之变另一大功臣,攻灭高昌、力挫吐蕃的侯君集,年过六十还非要支持太子李承乾,想要再来一次政变,在群臣一致要求下,李世民忍痛将其处死,但赦免其妻儿,临刑前流泪作别:「为君再不上凌烟阁!」
当然,李世民终究不是一味宽纵大臣的司马炎,而是金戈铁马风餐露宿,打下大唐江山的天策上将,他同样也有很“腹黑”的一面。
比如亲征高句丽前,名将李靖说自己老病不能从军,李世民亲至其家中,抚其背曰:「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激得李靖抱病从军,走到相州时,实在不行了才作罢。
比如对另一名将李勣,李世民又是剪自己胡子给他当药引子,又是解御服龙袍批盖在他身上,多次表示要让他当托孤大臣,却在临终前,突然将其贬斥为叠州都督,并密令太子李治,如李勣“徘徊顾望”即斩之,否则即召回他为宰相。
而李勣接旨意后,连家都不回直接赶赴外地,算是通过了这次“生死考验”,才全了这段君臣之义。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的局面,又有所不同。其开国之兵将,承袭五代乱世,军纪极为糟糕,行径极为残暴。
如曹翰围攻江州之战,破城后大肆屠戮,死者数万人,尸体填满井水江流,掠夺民财亿万之巨。如攻灭后蜀后,众将同样大肆劫掠,杀人抢劫,激起全川哗变。“十四万人齐解甲”的后蜀军,许多降而复叛。
又如此后宋太宗赵光义北伐燕云失利,高粱河战败后玩了一出“驴车漂移”,众将当即打算拥立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幸亏不久找到了赵光义,否则江山立刻易主。
因此,要惩治那些从五代乱世沿袭下来,一贯横行不法,更动辄哗变而后拥立天子的骄兵悍将,本就极为艰难,却也实在必行。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以 “杯酒释兵权”,通过给予富贵赎买,削减开国诸将兵权,以数十年之功徐徐图之,解决了中唐持续二百年、困扰无数明君良臣的藩镇骄兵难题,并确立了影响后世千年的文官政府体制。
此后宋朝三百年时光,都在竭力提升文官士大夫地位,其“重文抑武”成为国策,亦是矫枉必须过正,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这些开国功臣,既能荫封子孙,富贵绵长,而且女儿可以嫁给皇帝,儿子可以娶公主,形成了稳固的勋贵集团,和皇室代代联姻,与国始终,他们还有什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