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冷人生
上卷 第三十八回 第一节:
【原文】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zhù,筷子)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xiǎn)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端木持易见解】
仅这一节,字字句句,反反复复读了一整天,竟然没个头绪,其他都弄懂了,就剩下一句话没懂,“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
读多了,突然就懂了。懂了这句话,整个一节,也就活了。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宝钗是借史湘云来用,意欲用螃蟹宴来谢大观园里半个园的人,为她将来入园打个基础。而且她入园是元妃首肯,王夫人等都是支持的,应该问题不大了。只不过贾母还没首肯罢了。
于是宝钗选择这个“藕香榭”,来搞这个“螃蟹(谢)宴”,谢(蟹)有了,酒有了,还特意搞了“茶”。同学们,谢茶礼那可是大有讲究,婚礼敬茶给长辈,那可是必做的哦,敬茶谢恩,谢意表达的非常明确了。所以,贾母本来以为这是湘云“以茶谢贾母恩”,地方选择“藕香榭(谢)”,东西也干净,非常单纯。“喜”不自禁。但当贾母知道,这一切都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时候,她心里就很不舒服了。
这就感觉吃了个苍蝇,“东西”也就不干净了。贾母马上大家就能明白,王熙凤已经被薛家收买,否则,她如何会引贾母到藕香榭?她如何说藕香榭如何敞亮,如何清亮,什么桂花也好,河水也清。其实都是鬼话,昏天暗地的设套挖坑。
“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贾母就好像那个池中物,四面被人开窗,左右都有别人的人,后面又有竹桥,竹桥是谁?不就是史湘云之流吗?“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这个“写”,其实是“泻”字通假,荷花影被兰桨打破了,菱藕香深漫泻竹桥,宝钗的香深,套路深,史湘云还在感恩戴德呢。
贾母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局。能说什么呢?再听这话:“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也就别有意蕴了,明褒暗刺,开始了。
贾母开始讲故事,说年轻时候家里有个“枕霞阁”,和这个一个样。实际上很快大家就会从史湘云嘴里晓得,这个“枕霞阁”根本不存在,她压根就没见过。所以,我猜测,贾母这话,就是编故事。告诉那些“套”她的人,宝钗的藕香来“谢”,不过是“枕霞”而已。贾母说自己“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今天这事儿,不就是“失了脚”吗?
但贾母很自信,也很愤怒的说:“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咱老祖宗啥没经历过?什么水没趟过?什么风险没冒过?什么场面没见过?跟我来这手,你们啊,太小看我老祖宗了。
于是凤姐大约懂了,赶紧来拍马屁,什么寿星老儿,万福万寿的话,讨老祖宗开心。王夫人压一压,老祖宗顺势讥讽宝钗等:“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什么叫“从神儿似的”?批判的就是那种挖空心思,揣摩圣心,精心设计的宝钗之流。
像凤姐这样直率点,老祖宗倒还能接受一些。像宝钗那样搞,老祖宗吃下去,恐怕只能是“积了冷在心里”,让人不舒服很久。
人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世间什么福寿禄,都是扯淡,很多时候,你以为那是积累,但大多不过是“积冷”罢了。
老祖宗积冷了多少年?
宝钗的冷香丸不也是这样积起来的吗?
王夫人、李纨、王熙凤、史湘云、宝玉、黛玉等等,哪个人不是积冷而生?
人啊,热血赤子,长大就是积冷,死了,也就冷透了。
希望诸位别把冷积在心里,心要是热的,身体的冷,身体的衰老,还能好受一些。
今天的螃蟹宴,老祖宗的心,又冷了一些,两个螃蟹,也挽救不过来啊!
但愿王熙凤的笑声,能让她稍微好受一些。
从这里,希望诸位别耍小聪明,在牛人眼里,你那些小聪明,就像“黑漆嵌蚌”一样,别人一眼就看透了。
啥叫黑漆嵌蚌呢?利用蚌壳里面有光彩的部分,加以雕琢,拼成图案,嵌入木器或漆器家具,作为装饰。又名“螺钿”。黑漆里面镶嵌白色的蚌壳,能藏得住吗?
大观园里的那点雅兴,那点清明,那点敞亮,那点干净,就这样被宝钗等人搞没了。实话跟诸位讲清楚了,“大观园里没有一样东西是干净的”,你们也怪不得我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