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诀,带领孩子走出游戏的怪圈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mpus, Smile Tang, 2019
素质教育天天讲,孩子成长日日新
32
2021,6
导读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父母首要的任务,是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动机,关心其背后的心理空缺。文章开门见山,作者首先总结出应对孩子游戏的四大法宝,然后再抽丝剥茧,用大数据加以佐证并进一步阐明其要点:这是一个很多家长不敢相信的事实,大数据分析表明,游戏有助开发青少年专家行为特质,而且玩游戏与情感幸福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研究还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正常玩游戏与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适当的玩游戏,不会影响成绩的。当然,研究也肯定了一点,游戏成瘾与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性,而判定游戏是否会成瘾有两个指标,一是游戏动机,二是游戏时间,抓住这两点,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编辑|笑笑
作者自我介绍
秦宇峰, 字少淮。湖北黄冈人,少时耕读,颇能诗文。性多诙谐,善随言说笑,多趣。及长,学计算机及通讯,专攻网络安全,自嘲为被技术耽误了梦想的文艺青年。自小儿子出世,其为文使墨之梦想,忽又盛开,多专注于少儿教育,记录其育儿心得,思考和感悟,亦有小得。现为哈佛家长百家谈作一对联,为我辈安身立命之根基:
慎思,笃行,求大道
博学,明辨,理真知
像素的悲欢,数码时代的家长视频游戏指南
秦宇峰
关键词:游戏 心理空缺 时间 专家行为特征
引言
天底下的父母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小孩不玩游戏的家长,一种是自己的小孩爱玩游戏的家长。我的小孩喜欢玩游戏,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我想系统地研究一下,游戏和教育,身心健康以及学业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观察自己,朋友以及其它家庭孩子的行为,参照教育学、心理学、神经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发表的近百篇文章,它们都是有关视频游戏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我梳理并总结出这篇文章,供家长们参考。它包括:
4个实用的应对办法;
4个方面的反思;
2个最重要的游戏监测指标。
这里,首先,我想对数码时代里,焦虑绵绵无尽期的父母说,视频游戏并非洪水猛兽。它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
01
应对视频游戏四字真经
我的小孩喜欢玩游戏;我同学的小孩痴迷游戏;不少的父母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游戏屏幕虽小,却能折射出小孩子内心五彩缤纷的渴望,也折射出父母们五味杂陈的焦虑:孩子对视频游戏的喜爱有错吗?没有错。因为这既是通讯交流的硬需要,也是对满足好奇心,提高自信心的软要求。
家长是不是能够对小孩子实施视频游戏的禁令?没有用。因为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自欺欺人。
这个数码时代,对数字原住民来说,视频游戏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长要正确认识,大胆拥抱。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小孩成瘾,就不允许小孩玩游戏。这样只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焦虑。
根据我的经验和调研,对于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正确的玩视频游戏,我有个四字真经:约、陪、替和挤,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家长们应对数码互联的世界里,无所不在的视频游戏对孩子们的过分诱惑。
1,约字诀
根据后文讲到的,游戏的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可以事先与小朋友们,约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
比如每天最多一个小时,可以在做完作业之后玩。这将会变成小孩子的一个动力,他们能够早点做完作业或其他应该做的事情,然后没有负担地玩游戏。
游戏可以分段,分成两次,放学后半小时,睡觉之前半小时。
平时的游戏,还可以积攒到周末,但是任何时候不能超过三个小时。
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问题,要给小孩子预留梯度, 比如说约定了半小时,不要等到半小时完了,才说时间到了, 应该在剩下10分钟的时候提醒说还有10分钟, 提醒还有5分钟等, 让小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时间。
最好的结果,是让小孩子自己计时,到时候就停下来。
约字诀的训练目标,让小孩子自己管理游戏的时间,并且按照时间安排去实施。
2,陪字诀
如果小孩子难以自己控制时间,父母,尤其是父亲可以陪着小孩玩一段时间。
对小孩子来说能够与自己的父亲一块玩游戏,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因为他没有负担,不用担心来自父母的责骂。另外,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亲子活动,一个与小孩子建立bonding的良好契机。
教育就是陪伴,这句话说烂了。其实每天花十几分钟,半个小时与孩子在一块玩玩游戏,能够避免小孩子玩不好的游戏,能够在玩游戏过程之中进行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父母与小孩子之间建立交流和信任的机会。
对我的小孩子来说,能和父亲在一块玩玩游戏,是他最期待的奖励。
与小孩子一起玩,其实有时候是必要的。比如本文讲到的一款游戏Lightbot,陪小孩子在一起玩,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学习过程。
3,挤字诀
如果小孩子游戏玩得过多,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是, 陪伴小孩子时间不够,或者是陪伴质量不高,(参照文中成瘾的背后原因),是小孩心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这时候,可以用其他的活动来挤占他们的时间。比如说运动,下棋,打牌,散步,打球等等,让其它的活动占据他们的时间,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与小孩子一块的时候要经常与他们互动,问他们的感受,观察他们的反应。这样才能够知道他们玩游戏的真正动机。
4,替字诀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serious games,替换他们目前玩的游戏。所谓的serious games, 字面上看,是一些严肃而有一定学习价值的游戏。
严肃游戏,或者也叫做应用游戏,是一种以纯粹娱乐之外的其它目的而设计的游戏。这种“严肃”游戏通常指国防、教育、科学探索、医疗保健、应急管理、城市规划、工程和政治等行业使用的电子游戏。
下面列出一些严肃游戏的列表,以供家长们参考。
诺贝尔奖网站上推荐的游戏:
Pavlov's Dog
训练狗按命令流口水!条件反射。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pavlov
Chirality
掌性分子控制或加速不同的化学反应。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chemistry/chiral/
Blood Typing
如果输错血型怎么办?了解人类的血型!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bloodtypinggame/
Split Brain Experiments
诺贝尔奖获得者Roger Sperry使用的经典实验。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split-brain/
DNA - the Double Helix
DNA双螺旋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dna_double_helix/
Control of the Cell Cycle
细胞周期是随着细胞生长和分裂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2001/
Immune Responses
免疫反应的产生 多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immuneresponses/
The PCR Method - a DNA Copying Machine
法医学如何使DNA从烟头上的微小样本中提取出来?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chemistry/pcr/
Electrocardiogram - ECG
心电图诊断心脏状况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ecg/
The Cell and its Organelles
超速离心机分离细胞器中的细胞器。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cell/
Nerve Signaling
神经系统神秘复杂性
https://educationalgames.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nerve_signaling/
其他 Serious Games
Lightbot
非常好的适合与小孩编程的游戏。
Duolingo
Yes。Duolingo 是个严肃游戏。
Extreme Event
角色扮演游戏,应对地震,洪水或飓风等极端事件。
https://www.koshland-science-museum.org/extreme-event/
Ayiti: The Cost of Life
由生活在贫困中,每天都在努力保持健康,摆脱债务和受教育的高中学生创建的角色扮演游戏
https://ayiti.globalkids.org/game/
Go Goat Go
选择一只山羊来种更多的食物。
https://www.christianaid.org.uk/resources/games/gogoatgo/launch5.htm
My U.S. Rep: Role Play Congress
扮演众议院的角色,并帮助他们变得更受欢迎
Re-Mission
使玩家能够穿越患有各种癌症的年轻患者的身体。
https://www.re-mission.net/
Fold.it
革命性的众筹计算机游戏,可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https://fold.it/portal/info/about
02
视频游戏对青少年的益处
网络游戏成瘾对小孩子当然是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对于正常玩游戏的小孩子,比如每天只玩一小时左右游戏的小孩子来说,游戏是有不少益处的。
1,视频游戏有益的神经学基础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神经心理实验室和西班牙的学者,研究了视频游戏的神经基础。这项研究,在选取该领域相关性高的116篇研究成果,进行了结构化,归一化的综合性的研究,试图揭示视频游戏和神经相关性。
研究表明,玩视频游戏可以导致大脑结构变化,包括增加某些区域的大小,或导致功能变化,例如激活负责注意力或视觉空间技能的区域。
上述综合性的研究,从神经相关性方面,发现视频游戏会带来以下的好处:
1)注意力的改善;
2)视觉空间的技能提高;
3)认知负荷能力增强;
4)认知控制相关功能的改善(特别是与前额叶工作记忆区域);
5)技能习得率得到提高;
这不是一篇论文得出的结论,而是研究者在一百多个研究成果之上,综合梳理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参与这一项调查研究的Dr. Palaus也说,视频游戏是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的完美秘诀,但是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游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长期的
视频游戏对认知功能有改善,有过很多研究。西班牙的学者,在神经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是在这个领域第一次揭示了早期的视频游戏可以长期调节认知功能。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视频游戏体验对某些认知功能有改善。这一结果也支持了另外一个观点,长期来看,视频游戏是可以调节认知功能的。也就是说,改善不是暂时性的,而是长期的。
3,游戏有助开发青少年专家行为特质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特别的研究,让一批小孩子,教成年人如何玩游戏,通过小孩子教的过程中,对7项专家技能进行了评估。
证据表明,玩家表现出了许多专家行为特征。比如:1,积极寻求新信息;2,收纳新信息;3,使用多种数据对态势进行评估;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分类;4,稳定地应用成功的行为;5,对自己的知识充满信心;5,愿意冒险;6,信息与行为整合,7,使用归纳思维;8,制定战略;9,批判性的思考;10,认识到约束和错误的信息。
虽然这些专家行为是在游戏领域的,但是这些特性是互通的,在几乎所有学科中也被视为重要的学习成果。
03
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1,你玩,我玩,他也玩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感叹抱怨小孩子太喜欢玩游戏了,那到底有多少小孩子玩游戏,又玩多长时间呢?
根据ADP Group的调研,大约有91%的青少年,玩视频游戏。
关于游戏时间的调研,一个在新加坡持续时间较长,具有一定规模的调查和研究中给出了一个具体数字。
男孩子大概每周10-11小时,女孩每周7-9小时,包括周末的时间。
所以对于正常的学龄儿童来说视频游戏是再普通不过的活动了,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2,成瘾条件及其争议
我想先说一下家长最大的恐惧, 不是小孩子玩游戏,而是小孩子玩游戏成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何判断游戏成瘾,学术界和医疗界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2019年,WHO正式将“游戏障碍”视为一种精神健康状况,将这种疾病添加到国际疾病分类(ICD-11 版本11)的官方诊断手册中。
在手册中,WHO专门指出:要诊断出游戏障碍,其行为模式必须具有足够的严重性,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重大损害,并且通常至少会出现12个月。可见WHO对成瘾的判别条件还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即便这样,在学术界还是掀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7年,来自世界各地大学及研究机构的24位在神经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及研究人员,给WHO写了一封公开辩论信,对将沉迷游戏作为一个精神疾病纳入手册表达了强烈的关注。
他们认为不应该把游戏成瘾作为一个新的障碍,他们主要担心主要有几点:
1)游戏成瘾方面的基础研究质量低下。这个领域充满了许多争议和困惑,学者之间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
2)在分析游戏成瘾方面,过分依赖于药物使用和赌博标准,忽视了游戏行为和实质依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关于症状和游戏评估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无共识,那些相关的声明,通常基于对调查数据的错误解释,对统计分析的错误应用以及对心理测量评估的过分依赖。
目前对游戏成瘾的有着极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对是不是应该作为一项精神健康障碍,尚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家长们,不要因为孩子玩游戏,加上各种自媒体不负责任地吹嘘,就轻易地判断自己的小孩有成瘾性。
在2019年之前,每个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我手头上收集了一些大规模的实际(empirical)调查的数据,每个国家的游戏成瘾率大概如下:
我特意把中国的数字标出来了,两极分化很厉害,说明他们使用的标准是多么不同,得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其实WHO判断成瘾标准相当严格, 假如使用WHO标准,其比率会显著的降低。比如挪威的调查,成瘾率大概只有1.4%
3,监控少年视频游戏最重要的指标是时间
视频游戏本身并不具备让人成瘾的内在特征,2020年悉尼大学研究者,对视频游戏是否具有使人上瘾的内在特质,做了一次全球调查。
研究发现,视频游戏的固有属性与问题视频游戏使用之间没有联系。游戏冲动(动机)和游戏时间与成瘾高度相关。
游戏动机为判定游戏是否会成瘾的第一个重要指标。下面会有详细解释。
早些时候,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调查了视频游戏的使用时间和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儿科学会的杂志上。
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玩一个小时的视频游戏,与根本不玩游戏在心理和社会适应之间没有差别。每天三个小时以上的玩家,会在心理社会适应上带来影响。
所以游戏的时间 是判定游戏是否会成瘾的第2个重要指标。青少年每一天玩视频游戏的时间,是视频游戏是否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顺利成长带来影响的重要指标。
对每一个为视频游戏而焦虑的父母,首要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玩游戏,而是把游戏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一小时以内。
换句话说,每个小孩子每天玩一个小时的游戏,父母不用太担心,尤其不要因为担心成瘾而焦虑。
我下面所说的,在本文讨论的语境之中视频游戏的目标,都是指每一天一小时左右正常的视频游戏玩家 。真正到成瘾的孩子,实际上是少而又少,这个得有的心理学家或专业人士介入进行治疗。
04
视频游戏的迷思
所谓的迷思(myth),就是那些看起来,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的一些说法。下面是列出了几点主要的关于视频游戏的迷思。
1,视频游戏会影响小孩身心健康
华尔街对冲基金里面,有一个在国外非常有名,但是在国内却名声不显的牛人, 霍焱。他成立的霍氏家族基金会,就曾经资助过牛津大学对视频游戏和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2021年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研究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表现在:
1,第一次使用客观数据(游戏服务器上的日志数据),而不是玩家或家长自我报告的数据,那些自我报告的数据非常容易失真,不宜作为研究基础
2,第一次研究了玩家动机与玩家的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次涉及到大约4000多人的研究,科学地揭示了两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发现:
与许多人担心玩游戏时间过长会导致成瘾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反,这次研究发现玩游戏与情感幸福之间存在很小,但却是积极的正向关系。
影响游戏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是 游戏动机。
游戏动机分为内在动机的和外在动机。
这个今年2月份才发布的研究,为家长们审视小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提供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小孩子玩游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他们是因为什么玩游戏?就是游戏的动机。
内在动机,比如说,我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或者是玩这个游戏我觉得我简直太能干了,在一定程度上正向预测小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反的,外在动机,比如说,我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矛盾,不安,压力)等等,就会带来小孩子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2,游戏会影响学习成绩
游戏会影响学习成绩,这好像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共识。家长们视游戏为洪水猛兽。
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一次持续多年的研究中,研究发现的结果并非如此。这个研究专门研究儿童视频游戏和儿童课业表现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正常玩游戏与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但是游戏成瘾则与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性。所以只要游戏没有成瘾,儿童正常地玩玩游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相反的,上面的研究发现,玩游戏较多的小孩,英语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上述研究与下面一篇发表在亚洲展望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这个接近5000人研究中,时间稳定的普通游戏者,其学习成绩处在上升通道的中间;游戏成瘾者会影响学习。
假如小孩子只是正常地玩玩游戏,没有成瘾,家长们不需要为学习成绩太过担心。
3,游戏会上瘾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也是家长们对视频游戏恐惧有加的主要原因。
2017年 来自华盛顿大学和他医疗机构的儿童神经和精神学专家,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互联网游戏成瘾流行病学和神经病学的调查分析:
这篇研究论文,指出游戏不是游戏成瘾的原因,而是其他的心理和社会合并症相关.例如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及不良心理支持。
比如,家庭支持差,家庭关系差,家庭冲突和社会心理支持差,这些都是游戏成瘾的原因。
我觉得这句话具有特别深刻和实际的意义。天下的父母们,请在忧虑自己的小孩网络成瘾之前, 随检查一下自己,自己的家庭,争取让家庭为小孩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才是防止网络成瘾的正道,禁止游戏只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05
总而言之
通过以上的梳理和汇总,做一个简单总结:
1.父母在关注青少年游戏时,有两个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第一是游戏动机,第二游戏时间。
2. 每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3. 了解游戏成瘾深层原因,并非游戏本身而是孩子的心理支持欠缺。
4. 与孩子一起,让孩子成为正常的游戏者。
5.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不去占据,游戏就会去占据。
只要能做到这些,家长们应该可以非常自信的拥抱视频游戏。
视频游戏上的每一个像素,不应该成为大家争执的焦点,而应该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脚印。
作者|秦雨枫
编辑|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