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起看论证(1)
题头语:
有位同学,简直“小天才”。
只听了一天的课,动笔即写2015年真题。
第一次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哦:
逻辑清晰、段落分明。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文末我会指出。
一段值得商榷的论证
原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试图得出“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结论,但其论证的有效性存在诸多漏洞,具体问题如下:
首先,原材料引用的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比2013年减少345万”这一数据的有效性明显失真,不恰当地用过去数据来证明现在情况。同时“劳动力供应从过剩变成短缺”这一结论也存在忽略它因的逻辑错误,没有考虑到就业岗位的增减情况,有可能存在就业岗位的减少远远大于345万这样的现实。所以论证不严谨。
其次,通过“近年长三角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得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结论,这是明显的以偏概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率与劳动力需求高于其它地区,因此不能用长三角的情况概括全国的就业形势,所以此论据无法有力支持中心论点。
再次,“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这一论述是强拉因果关系,受教育高低与其整体素质、适应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的。决定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条件诸多,受教育程度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已。而且就业的难易也不仅仅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整体素质、适应力这三方面因素,还要受到工作经验、企业价值观、工资薪酬等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此论据并不能推导出大学生就业容易这一结论。
最后,原材料中指出“鼓励大学生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这又是一个混淆概念的逻辑论述错误,创业不等同于就业,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业能否成功尚且不论,即使成功那也仅仅代表创业的情况,无法说明就业的难易。所以鼓励创业得不到大学生就业容易的结论。
综上所述,原材料在论证的过程中存在以上的漏洞,不能做为有效支持“大学生就业不难”成立的论据,故是一篇有待商榷的论证。
第一次动笔,写成这样,真的很好啊。
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请这位同学稍加注意:
在“首先”和“其次”这两段,找到了相关的逻辑错误。
但和中心论点“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关系,并没有指出哦。
注意,“有效性分析”是指是否能够有效支持中心论点的成立,
这是题干的要求,一定要注意。
既不能只攻击逻辑、忽略论点,
也不能撇开原文、只谈逻辑错误。
继续加油啊!
崔瑞逻辑,Right to Me
院校|直播|鸡汤|解题|牢骚
不是每种逻辑,
都是崔瑞逻辑!
微博:崔瑞逻辑
微信:1381004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