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我国的“状元乡”,走出26位院士百位校长,一万名教授

引言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会有着很大的差异。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带有这里的独特气质。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丹纳就曾提出过著名的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丹纳认为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特性。这点在一个国家内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跨度都非常之大,所以各地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还是非常大。

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极大,我们常说的南方人的婉约、北方人的粗犷,都是一个道理。地域环境对人的影响可大可小,我国有一个县市,被称作是“状元乡”,这里走出过26位院士、百位校长和一万名教授,究竟是什么养的环境能孕育出如此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环境对人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靠近好人就会容易被影响得更好,接近坏人就容易被带坏。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应该选择一个更加积极的环境氛围,否则即使意志再坚定也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在一个好的环境中人不知不觉就跟着变的更好了,在一个差劲的环境内,自己变得很糟糕都不会意识到。就跟我们努力到一个更优秀的大学里念书,好的学校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身边周围的人都是积极向上的,身处期间的人自然也会变得更好。相反如果是一个大家都不注重学习的学校,那么想要努力变好也会很困难。学术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代一代的长久影响积累才会有的。中国有一个出了最多院士的县,这里从古至今在人文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这里出过许多学术界的权威人物,可谓人才济济。

二、教授之乡

江苏省的宜兴市被称作中国的“教授之乡”,这里从建国以来就出过26名院士,百位高校校长,一万名教授。在这个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千米的城市居然走出过这么多的学术界权威人士,不仅让人对这个地方也充满了好奇。翻开历史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近现代还是古代,宜兴都是人才辈出。比如清华大学的校长蒋南翔、参与创建了浙江大学的李寿恒、还要南京大学的校长潘菽、台湾大学的校长虞兆中,他们都是宜兴人。在文艺方面,这里也出过许多名人,徐悲鸿、顾景舟、吴冠中等都是祖籍宜兴。这些人在科研领域、文化领域都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国家的顶尖人才。

宜兴在中国古代也是文化昌盛,这里出过四名状元,有着近四百名进士,还有十人做过当朝宰相。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地方能出如此多的人才一定是因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所以才能人杰地灵。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宜兴的地里位置确实不错,这里有山有水,背靠着太湖,气候温润,非常适宜人居住。但我们也不能把原因简单归结于此,还要看到他的社会环境方面。这个地区的人普遍重视教育,教育水平非常之高,民众都以知识型人才为重,会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所以当地的整体学历水平也要比其他地区高,因此就优势明显了。

中国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上,坐在主席台上的是个人中就有四个是宜兴人,这些国之栋梁都是来自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宜兴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是会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去的。当地重视教育,学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成功又带领影响着其他人向他们学习,进而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结语

宜兴学术方面出过许许多多的人才,教育水平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宜兴人应该感到骄傲的地方。现阶段宜兴更是应该保持和扩展这一优势,让当地的教育事业更加完善,可以为中国各行各业不断输送人才。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只要人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这个国家也才能欣欣向荣,变得越来越强大。宜兴现在就是一个良好的榜样,应该起到示范作用,其他的城市也应该因地制宜,向它学习。

创作不易,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可以赞赏支持一下!不要忘了右上角点击关注哟,作者需要你们!感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