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方略看世界,乾坤圈里看乾坤:昼战多旌旗,夜战多火鼓

伟人曾说:“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亦即,矛盾具有普遍性。换句话来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综合辩证、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规律作用于宇宙一切事物,如果因某种原因,暂时还没发现事物另一面的矛盾关系,那就是我们对“无”的探索和认知还不够深入,还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领域。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我们还有那么多一“无”所知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和发现,那我们就更应该在充分学好各种辩证法逻辑的基础上,再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综合辩证方略的真实案例,以宏扬古圣先贤的辩证方略和阴阳思维之道,进而古为今用。

昼战:法曰:“昼战多旌旗。”

弱战:法曰:“夜战多火鼓。”

昼战

【原文】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①,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②

【注释】

①疑兵:即以伪装或佯动手段所布设的兵阵,主要用以迷惑敌人,以达到诱敌就范。

②昼战多旌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译文】
大凡白天对敌作战,必须多插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以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多少,这样,就能战胜敌人。诚如兵法所说:“白昼作战须多设旗帜(以迷惑敌人)。”

《昼战》旨在阐述昼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白天对敌作战,可多设旗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使敌无法准确判断我军兵力多少,这样就可打败敌人。置旗作“疑兵”乃古代作战常用的“示形”方法之一。

昼战多旌旗

【经典案例赏析】
春秋时期,晋平公率军进攻齐国,齐灵公登上巫山观察晋军情况。晋平公派遣司马探察山林川泽的险要情况,尽管是部队不到的地方,也必须树起大旗而稀疏地布设疑阵;又令战车左边乘坐真人而右边设置假人,以大旗为先导,战车拖着树枝随后飞驰。齐灵公远远望见晋军方向旗帜众多、路上尘土飞扬,误认其兵多难挡,就吓得逃回去了。

夜战

【原文】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①

【注释】

①夜战多火鼓:语山《孙子兵法·军争篇》。

【译文】

大凡夜间对敌作战,必须多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便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它不知采取什么计策防备我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来迷惑敌人)。”

《夜战》旨在阐述夜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夜间作战,要用火光和鼓声来扰乱敌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其无法观察我军的真实情况和想出对付我的办法,这样就能战胜敌人。用“火鼓”扰乱敌人的视听,也是“示形”惑敌的方法之一。夜间作战,不便于观察,利用火光和鼓声,既可以收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又可以达到声其东而击其西的目的。因此,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用以实施佯动制敌的一种有效战法。

【经典案例赏析】

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军凭据笠泽进行防御,与越军隔水对峙。越王勾践把越军部分兵力编成左右两军,乘着夜暗击鼓呐喊而交错前进,吴王夫差则分兵防御。于是,越王亲率中军主力,悄悄渡过笠泽,直趋吴军主力而击鼓进攻,吴军大乱,越军一举而打败吴军。

卧薪尝胆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阴阳之道、辩证方略看世界】

此法实质是以假像迷惑敌人的问题。“昼战多旗帜”一语,与下篇《夜战》所引“夜战多火鼓”一语,皆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本指以“旗帜”和“火鼓”作为统一和适应士卒视听需要的一种指挥讯号(即孙子所称:“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和“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而本篇这里则借用作为迷惑敌人的一种伪装手段,这显然是有别于孙子原义的一种创新发展。军事实践的经验表明,战争不但是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智慧的竞赛。所谓“世间万物皆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昼战、夜战亦是同理,虽然战斗打响的时间不能任由我们的喜好去充分选择,但在一定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要打败敌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指导的能动作用,综合辩证、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在运谋斗智上胜敌一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内容的“示形”方法,以达到欺骗敌人、迷惑敌人乃至战胜敌人之目的,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有效战法。

带兵之道首在于阴阳兼治,统筹兼顾,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厚此薄彼,执于一端,终将首尾不能兼顾,前后不能统一,管理之要亦是如此。

此文为东方既白《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方略看世界》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