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从此逍遥无人管(20.2) 2024-05-17 04:24:09 原来无涯与罗公远一见叛军弃城而去,便各自骑马跨驴,绝尘而去。出城不久,两人改向东南,一路往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而去。那江夏乃历史名城,汉高祖六年(西元201年)置江夏郡,郡内设沙羡县,县治涂口(今金口);晋太元三年(西元378年),改称汝南县;隋开皇元年(西元581年)更名江夏县,开皇九年(西元589年)迁治郢城。不一日到了江夏。罗公远道:“无崖子,既来江夏,有一处胜景不可当面错过。”无涯道:“前辈所言,可是被迁客骚人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之黄鹤楼?”罗公远道:“正是。”无涯点头道:“闻名已久,今日当一睹芳容。”于是两人打听好路径后,往黄鹄山而去。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西元223年),当时吴主孙权出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之江夏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之黄鹤楼,当时江夏将其用于瞭望守戍之军事要地。西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之同时,却随着江夏城之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之观赏楼。黄鹤楼久享盛名,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两人上得楼来,四面眺望,此时江风虽然寒冷,但江景尽收眼前,不远处大江东去,奔腾不休。罗公远道:“二十余年前,我朝才子崔颢题写《黄鹤楼》一诗,老朽就在一旁。”说完,朗声诵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无涯道:“据说我朝第一才子李太白曾盛赞此诗,确实大有意境,令人浮想联翩。”罗公远道:“老朽与太白居士也曾数度谋面,知其爱黄鹤楼,实是无以复加。太白居士曾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更显得江山千古、才子千古。”无涯点头感慨,问道:“前辈,才子崔颢诗中所言之乘鹤昔人,端的是谁?”罗公远道:“据闻曾有一仙人,爱此楼风景,便在此楼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因其可在墙上随音乐起舞,因此观者如堵。十年后,仙人再度来到此楼,以手相招,那黄鹤破墙飞出。仙人随即坐上鹤背,转眼飞入云端,再不复相见。以此世人称此楼为黄鹤楼。”无涯道:“前辈可知是我玄门中哪位神仙?”罗公远道:“这却不知。故老相传而已,朝代与姓名皆不可考,是真是假亦不可知。”后世人牵强附会,认为该仙人乃纯阳祖师吕洞宾,实则此时吕洞宾离出世还差三十五年。两人正一边交谈,一边观赏江景,忽见一老者担着粪桶,往江边而去。无涯叹道:“尚在正月,便如此劳作,值此乱世,谋生不易啊。”两人默观那老者行至一舟边,忽然倾粪于舟,溅得舟上一富翁满裤都是。两人正诧异间,见那富翁的几个仆人登时怒气冲冲而上,意欲群殴。两人相隔甚远,无法救助,又不明那担粪老者何以如此,只好静观其变。谁知那富翁忽然阻止仆人,道:“此人自一不小心,别为难他。”然后进舱换衣,任那泼粪老者自去。那老者得以安然无事,本为幸事,但离开时一路垂头丧气,倒似满脸之无可奈何。罗公远见状后,对无涯道:“怪哉!怪哉!无涯子,我等去问他一问。”于是两人相携下楼,迎上那老者,打恭问询。那老者满眼泪水,哽咽着道出前因后果。原来那老者因家中贫困,儿子娶媳妇时曾向那富翁田家老爷借了二十两银子。后其子将多余银两拿去水上做小买卖,不想舟覆人亡。老者自思无法偿还,又赖不掉,而家中小孙子正嗷嗷待哺,故今日担粪前来挑衅,自求一死,以偿田家。若能因此讹得额外之抚恤金,还可留给家中抚养孙子。谁知田家老爷并不与他计较,以此反而郁闷。无涯听后,道:“老丈,怎可如此自寻短见?你若不在了,儿媳必然遭人欺负,孙子也将难保。”那老者听后,大冷天的不禁满头大汗,自打了一个耳光,道:“多谢道长提醒,我白活了一把年纪,这个都没想到。”罗公远道:“无崖子,老朽向来是个穷光蛋,一路吃喝都投靠朋友,你可带有银两?”无涯道:“说金子晃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腥臭。前辈游戏风尘,何必黄白之物?”边说边取出身上仅有的数两盘缠银,交与那老者道:“老丈,贫道虽也是个穷光蛋,但无家小拖累。这点银子你拿去,暂解燃眉之急。”那老者不敢便接,道:“老汉怎敢要出家人之银两,这是要遭雷劈的。”无涯道:“老丈不必客气。”边说边硬塞给他。那老者接过银两,忽见一人快步走来,正是舟中的仆人之一。那仆人见另有两人在场,微感诧异,稍一见礼,便对那老者道:“你有福了老丈。我家田老爷原本就认识你,也知道你泼粪是为了求死。如今老爷要我来告诉你,你借他的二十两银子不用还了,就当送给你家用。借据等老爷回家找出后,就会送还给你,你自销毁。”那老者听后千恩万谢,改啼为笑。随后仆人自去。无涯与罗公远也十分代他高兴,无涯道:“老丈,你快回家去,免得田老爷差人送借据去,你却不在。贫道与前辈另有他事,就此别过了。”言毕,与罗公远往鹦鹉洲而去。那老者见喜事接连从天而降,一时竟乐得忘了东南西北。话说无涯与罗公远离开那老者后,罗公远感慨道:“一个诡计刁野,一个妙计消灾,湖北人之精明,由此可见一斑。”无涯道:“民间智慧,所在皆是。”随后两人在鹦鹉洲又玩了约个把时辰,见天色还早,于是找了只下江州(今九江)之货船,问明不但可以带牲口,而且船家见他俩仙风道骨,连船钱也不肯要,还免费供应一日三餐。两人正一穷二白,且生性豁达,也就不客气了,于是带上驴、马,随江船而去。天黑前,江船到了鄂州,船家停船休息,生火做饭,请罗公远与无涯一起用餐。饭桌上,船主旁敲侧击,打听罗公远是否姓张名果。罗公远哈哈笑道:“船主,难怪一上船时,就见你脸色不同,原来你怀疑老朽就是太上皇(指唐玄宗)身边之道家高人张果老啊。”船家忙问道:“老神仙不是吗?”罗公远道:“哈哈哈,那张果老骑的是白驴,老朽骑的却是青驴。张果老乃神仙一流,老朽虽被人称为神仙,却离真神仙还差得远呢。”原来,因张果老在玄宗朝曾与众僧斗法,大获全胜,而玄宗以师事之,因此张果老名闻天下。朝野但见有老道士骑驴,多有被误认为是张果老者。那老者虽听罗公远如此说,但想神仙都是游戏人间的,不能说破,否则神仙将不翼而飞。一旦这样想,船主便不敢再问,心想:“这老神仙若是张果老,自己则是有缘之人;若不是张果老,自己也做了好事,做好事总是有好报的。”船到江州浔阳码头后,无涯取出一粒丹丸,送给船主道:“承蒙福主一路照顾,无以为敬,仅此丹丸一粒相送,还请福主收下。”那船主大喜过望,连忙道谢。无涯道:“此丹乃贫道师兄张天师所炼,有起死回生之效,但无灾无病时切不可服食,福主当慎藏之。”言罢,与罗公远各上马、驴,绝尘而去。那船主得了此丹,满心欢喜。后其子不幸溺水窒息,赖此丹得以回生。两人入得江州城,无涯道:“前辈,此后一路回去都有水路,待贫道将马卖掉,就有盘缠搭船了。”罗公远道:“无崖子,不必了,老朽水路走乏,还是陆路回去吧。”无涯道:“如此也好。前辈,听说江州境内,有一座庐山,不但风景无匹,佛、道两教也都十分兴旺。既然路过,贫道想去看看。”罗公远道:“固所愿尔。”于是两人驱马赶驴,向庐山而去。却说那庐山,自古以来位列“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另二为安徽黄山、浙江雁荡山),地处今江西北部之鄱阳湖盆地。该山东临鄱阳湖,北枕滔滔长江,南望滕王阁,襟江带湖,其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令世人为之沉醉。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恰如其分。唐时之庐山,道释同尊。道教天师张道陵,于西元二世纪曾一度在庐山修练;西元五世纪初,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在庐山脚下隐居;南朝·宋大明五年(西元461年),道教禅师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道经一千两百卷,奠定了后世《道藏》之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东晋太和二年(西元376年),太府卿陶范创建庐山北山第一寺,即西林寺;东晋太元十一年(西元386年),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之净土宗,开创中国式佛教;不久,东晋佛教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后世之庐山,道释两教从互争雄长,不但走向和平共处,而且兼容并蓄,相继引来了儒教(理学派)、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从此庐山一山藏世界最大之七种教派,成为全世界当之无愧的“人文圣山”。无涯与罗公远在庐山脚下一户人家内寄存好坐骑后,便徒步登山。两人皆轻功高妙之辈,旁人不能到之处,也可一探幽胜。因两人皆已修炼辟谷之术,纵三两日不食,亦不妨事,因此虽无干粮,也可作竟日畅游。游览多处后,两人登上庐山主峰大汉阳峰,见有一台,名汉阳台。相传在上古时候,因洪荒滔天,大禹曾在这里躲避洪祸。汉阳台前是一石崖,名禹王崖,传说大禹治水时曾来这里观察长江水势,考虑治水之方。两人登临峰顶,远眺三江奔流不息,近观五湖烟波浩渺,楚天南国一览无遗,近峰远山折服于脚下;颇感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罗公远道:“无崖子,此间有一后生,守着一眼妙泉,我等且去要杯泉水喝。”无涯道:“可是前辈旧识?”罗公远道:“此子乃老朽外孙。开元二十三年(西元735年),因小婿与人有隙,此子不满两岁便被被仇家抢去,后遗弃于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积公以《易经》卜筮,占得‘渐’卦,因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给他取名陆羽,弱冠后字为鸿渐。”无涯道:“既是前辈外孙,自当造访。”于是两人径下大汉阳峰,往南去康王谷(今江西星子县境内),一路上草木幽深,雾气蒸腾,山路两旁青红紫翠,竹林幽深,小溪水长流而去,林间蝉鸣鹭飞,竹梢上一直露珠滚滚。忽闻水声喧哗,远远但见紫岩白瀑。两人一路赏玩,不觉来到瀑布底下。罗公远介绍道:“无崖子,此瀑布潭水称为谷帘泉,用之煮茶可谓天下一绝。老朽那外孙虽年不满三十,但自逃离佛门后,游历大江南北。因他嗜茶如命,所以天下但有好泉水之处,便有他的足迹。他认为此泉乃天下第一泉。还有二等、三等、四等直至二十等,老朽一时记不得许多。”无涯道:“世间之事,也就他这样的有心之士才能做得尽善尽美。”两人正说着,忽见一后生走来,老远就喊道:“外公!外公!”罗公远呵呵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于是和无涯迎上前去。但见陆羽儒者打扮,一身青衣,身材瘦削,精神很是饱满。他快步上前,一把握住罗公远的手道:“一年不见,你老人家清健如昔,可喜可贺,什么时候到的?”然后向无涯行礼道:“道长,晚生有礼了。”无涯稽首回礼。罗公远道:“羽儿,我们刚到。来,外公为你介绍,这位道长道号无涯,乃张天师之师弟,道法精深,老朽是难以望其项背了。”无涯忙谦逊道:“前辈太过奖了。”陆羽重新行礼道:“道长,我外公虽喜奖掖后进,但从未如此服气过,由此可见道长之修为是何等精深。”无涯笑对罗公远道:“前辈谬赞,无涯愧颜矣。”罗公远道:“无崖子,老朽这外孙算是说对了。”其时陆羽在此谷结庐,居处离瀑布潭不远。三人边说边行,没几下就来到草庐。陆羽请他俩入座后,道:“外公,道长,今日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有新鲜上好之闻林茶。”闻林茶即今之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其改造为家生茶,传到后世,至宋代已成贡茶。罗公远道:“羽儿,老朽与无崖子正为品茗而来,你速速煮去。”陆羽道:“外公与道长且请宽坐,我去取新鲜的谷帘泉来。”不一会取来,陆羽便开始煮水。无涯问道:“闻陆先生曾将天下名泉分成数等,贫道一时好奇,愿闻其详。”陆羽道:“晚生自十二岁弃佛从儒后,逃出山门,流落江湖,遍寻天下好茶与好泉,以为庐山康王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蔪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抬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杨子江南零水第七,……其他不一而足。雪水次之,江水更次,井水乃下下矣。总体而言,天下以楚水(长江以南流域)第一,晋水(山西黄河流域)最下。”无涯道:“贫道虽素来饮茶,但见识有限,不知天下之山泉水,尚有如此多之细微差别。”陆羽道:“河水、井水不论,当就山水而言,石地慢流之乳泉者为上等,此水性情平稳,但其味绵绵不绝;山谷流水次之。而飞湍瀑流、溪河急流、汹涌翻腾之山水勿食,因其活性太猛,久食令人有颈疾。山谷积水因其停滞不泄,或日照雨淋,或潜龙蓄毒于其间,取水前须先开一决口,使新泉入内交换,增加水之活性,然后煮之可也。”(作者按:此处之颈疾即后世所谓之大脖子病,古人以为其因长期饮用急流水所致,而后世医学以为是缺碘。)陆羽边说边取出茶叶,分别置于三个有盖茶碗内。无涯见那茶碗青翠欲滴,十分赏心悦目,乃是景德镇之佳作。说话间,水已煮熟,陆羽先用瓷盂盛装熟水,然后沥于茶碗之内,稍稍洗涤茶叶后尽皆泼去,然后重新注水泡茶,半盖之。无涯与罗公远顿时便闻茶味飘逸,其香幽细,堪比兰花。无涯向陆羽要了几片干茶叶,放入口内咀嚼,但觉苦中带甘,干中含润。陆羽道:“此茶由于长年饱受庐山流泉飞瀑之亲润与行云走雾之熏陶,因此叶厚毫多、甘醇润肺,极富营养。”罗公远问无涯道:“无崖子,以前可曾饮过此茶?”无涯点头道:“天师曾请贫道一起共饮数次,因此物难得,很难买到。”陆羽道:“道长所言不错,普通闻林茶在庐山很多,但真正之极品云雾茶,却很难得,整个庐山,每年不过炒得数斤。”言罢,又问道:“道长在龙虎山常喝甚茶?”无涯道:“贫道常用泸溪河水,煮本地之‘谷雨仙’。此茶后劲很足,多饮使人不倦。”陆羽道:“晚生也曾闻其名,但终觉此茶过于醇厚,多饮使人失眠。”无涯点头称是。这时茶已泡好,陆羽端起,先送给罗公远与无涯,然后自端一杯。无涯揭盖观看,但见此茶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闻之滋味浓厚,香幽如兰;饮之醇厚味甘,回味无穷。三人此时不再说话,各自细品手中之茶,而草庐中顿时似有云雾冉冉升起。无涯暗想:“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果然如此。”一杯品罢,罗公远道:“《神农·食经》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信之有也。”无涯也道:“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曰:‘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可见茶之诱人。”陆羽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饮四五啜,可与醍醐、甘露抗衡。晚生著有《茶经》一书,还请道长指正。”言罢,又各冲了一碗,然后起身在书箱里取出一本书来,送给无涯。无涯接过书来,赏玩其要旨,见其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各有陈述,且言简意赅。无涯赞道:“陆先生年纪轻轻,便有此宗师风范,可喜可贺。”陆羽道:“道长谬赞了。”又问罗公远道:“外公还要书否?”罗公远道:“去年几本皆已送人,再拿几本也好。”无涯道:“既如此,陆先生若还有存量的话,贫道也多扰几本,一来学习,二来好为先生流传。”陆羽道:“固所愿尔,不敢请尔!”于是又各自送了三本。三人品茗良久,不觉日暮。陆羽烧了一锅饭,炒了几个野菜,三人就此了却一餐,随后又天南地北地坐谈了一个来时辰,喝了几碗茶,已是初更时分。罗公远道:“羽儿,你自去睡,不用管我等。老朽与无崖子打坐一夜即可。”陆羽素知外公的本事,因此也不客气,自去内室休息。翌日,三人结伴去游秀峰。上得山来,陆羽介绍道:“西晋高士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佳句,南山者,后人多以为是指庐山,但依晚生看来,即此秀峰也。”无涯道:“或许陶公隐居之处,既可见庐山,亦可见秀峰,是以后人难以分清彼此,有认为南山乃庐山者,也有认为南山乃秀峰者。”陆羽点点头,以示赞同。无涯又道:“对于秀峰,贫道却也闻名已久,今日方得一见。”陆羽道:“闻名已久却无缘识荆,固然乃人生之一大憾事;而擦肩而过,却不识其庐山真面目,更为恨事。”罗公远道:“羽儿此言甚是。”陆羽道:“如无崖子道长,若非外公介绍,晚生必仅视其为一道士而已。道长仙风道骨,道法深湛,却在江湖上籍籍无名,此为最难能可贵之处,诚所谓庄子之相忘于江湖矣。” 赞 (0) 相关推荐 重阳呤秋 重阳吟秋. 秋深河山沉, 重阳已老己. 鸿雁南行鸣, 劝君多采集. 岁岁重阳久, 今朝你何忧. 老朽不畏惧, 秋深草木稀. 擒来南归羽, 掷入秋风里. 重阳金秋紫, 谁知老朽心. 难得糊涂xjk雅呈. ... 第二十回 从此逍遥无人管(20.4-全书完) 此后楚天墀仍旧单人独骑,不一日过了长江,楚天墀嫌坐船太慢,于是走陆路从江州往南而去.一路上阡陌纵横,水港汊道,所在皆是,行马甚是不便.但此时后悔也无用,因决定了陆行而不御剑,只好继续前行.为防迷路,他 ... 第二十回 从此逍遥无人管(20.3) 唐肃宗上元二年(西元761年),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与部将所杀,然后史朝义嗣位称帝.次年,太上皇玄宗李隆基忧郁而死,肃宗李亨也正病危,张皇后想立越王李系为帝,故阴谋欲杀死太子广平王李豫.而李辅国与 ... 第二十回 从此逍遥无人管(20.1) 无涯下得少室山来,既想了解沿途之风土人情,又想打听一路之兵灾民难,遂买马代步,不再御剑:又怕张天师挂念,遂发一道剑函,先行报告.此时天寒地冻,路上到处都是积雪,紧赶慢走,于大年三十那一日,到了南阳.无 ... 第二十回凤微德杳再丧储君鸟尽弓藏迭兴党狱 却说马皇后翊赞内治,所有补阙匡过等事,屡见前文,恰是古今以来一位贤后,洪武十五年八月崩逝,不但太祖恸哭终身,不复立后,就使宫廷内外,也歌思不忘.小子读马后遗传,时常景仰,所以前文叙述,于马后有关系事, ... 第二十回 掘庄墓三筑淮水堤贺郗寿立逼苗妃死 诗曰: 二筑已伤残,如何筑再三. 祸遣贤圣墓,心抱史书惭. 鸠鹊始难解,衾裯梦不甘. 若询风化事,那得到<周南>. 话说天监十三年,梁主听了王足献计,欲阻 ... 国产神剧《天道》精讲第二十回:三股东落荒而逃,肖亚文背水一战 国产神剧《天道》精讲第二十回:三股东落荒而逃,肖亚文背水一战 第二十回宴鸿门张樊保驾焚秦宫关陕成墟 却说项羽有个叔父,叫做项伯,为楚左尹.他在秦朝时候,因怒杀人,自知不免死罪,逃往下邳,幸亏遇着张良,与他同病相怜,引同居处,方得避祸.嗣是记念旧恩,常欲图报,时正在项羽营中,闻知范增计策,不免为张良担 ...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周惠王十年,徐.戎俱已臣服于齐.郑文公见齐势愈大,恐其侵伐,遣使请盟.乃复会宋.鲁.陈.郑四国之君,同盟于幽,天下莫不归心于齐. 齐桓公归国,大设宴以劳群臣.酒至半酣,鲍叔牙执卮至桓公之前,满斟为寿. ... 详看金瓶梅 | 第二十回:吃醋的艺术和财富的威力 作者 冰儿 接上回末说,西门庆的那帮女人们,怀着各色各样复杂的心情,要观望一场活色生香的"暴打大戏",李瓶儿却用自己特有的柔情与卑微,降服了暴怒的西门庆,接下来自然是柔情蜜意,把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