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看书的孩子,为何偏偏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不少家长头疼,孩子书读了不少,但总感觉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看完书说不出个所以然。
很大部分原因是,从亲子共读开始,孩子爱读的基本是绘本、寓言、幻想小说等虚构类作品(Fiction),而忽略了高年级升学考试中更关键的非虚构作品(Non-fiction),比如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物传记、新闻报道、历史书籍等。
Study International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非虚构儿童读物比例惊人的低。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儿童书籍中仅有20%是非虚构读物,而针对1-3年级儿童的读物中,竟然只有7%是非虚构主题!
这和欧美孩子的阅读现状不太一样。最新K12阅读报告指出,美国学生的非虚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小学四年级后,非虚构作品占总阅读量的50%,到高中时要求达70%。
(中学生阅读非虚构作品的平均时长不达标)
为什么非虚构阅读如此重要?以传记、历史、科学等主题为代表的非虚构阅读,目的是为了传递知识,教孩子看清整个世界,对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关注少儿阅读的家长中也流传着一句话:非虚构阅读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分水岭。
但非虚构读物让孩子头疼的地方在于,知识面广、专业名词多,孩子读起来枯燥,尤其在考试中,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关键信息。
具体该怎么做呢?本文给大家一些建议,对应非虚构作品的三大主题(传记、历史、科学),帮助孩子不断进阶阅读能力。
读传记:
大人物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多次建议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多读传记,或看传记电影、或看传记纪录片,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美国领导力大师兼畅销书作家凯文·艾肯伯里(Kevin Eikenberry)所说:
“让孩子学会判断同一个人身上值得赞扬的地方、让人不齿的地方,不因其‘伟人光环’就盲目崇拜,不因其历史过错就盲目贬低。”
传记阅读的第一层境界便是,把书读薄,清晰了解人物的生平。但这其中情节、线索繁多,非常考验孩子的概括能力。
我推荐一个帮助孩子排除冗杂、化繁为简的传记阅读方法——画人物时间轴。
以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为例。我们曾推荐过不少关于他的传记书籍和纪录片。
乔布斯的一生起起伏伏,主要可分为8个阶段。了解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成就与低谷,能让孩子看到成功背后的不易,也懂得如何找到真正热爱的方向,持之以恒地学习、挑战自我。
比如10岁的祺玥利用时间轴,拆解了政治人物希拉里的一生,看起来非常清晰。
光了解大人物的人生主要事件当然不够,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面性。因此,读传记的第二重境界,就得学会多角度、批判性地看待人物,不仅要见贤思齐,更要见不贤而生内省之心。
在人物时间轴的基础上,11岁半的思妤分析了她最喜欢的动画导演新海诚,由此看到新海诚也有“魔鬼面”——过于注重细节,是严苛的老板。

此外,我们不妨多使用 “横向对比法”,把传记的多个主体或不同传记的主角单独拎出来,通过总结人物之间的异同,刺激自己产生新的理解。
同样是在商业上获取巨大成就,乔布斯、马斯克、比尔盖茨等人有何异同?
10岁半的子涵和11岁半的浩轩,从性格、成长背景、成就等方面,详细对比了两位大人物,从而对他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如此一来,孩子都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位人物,以及理由是什么。
(向左滑动查看,依次为浩轩、子涵作品)
本文引用的所有学生作品,均出自少年商学院视频直播系列课程《百万阅读俱乐部》。拉至文末查看课程详情,让孩子阅读有方法、更深入。
读历史:
如果回到过去,你会怎么做?
我们都听过“读史使人明智”,但很多孩子读不下历史“大部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历史无聊、枯燥,孩子该如何穿越诸多细节、找到阅读历史的乐趣呢?
读历史的第一步便是联系生活,因为今天的事件就是明天的历史,生活就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比如,孩子是不是也曾疑问过,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呢?
其实,中国古人最早也曾使用刀叉,至于为什么后来筷子取代了刀叉,中国人和西方人谁最先使用刀叉?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这些话题。
简单追溯餐具的历史后,我们会发现,背后反映了东西方文明发展差距和自然环境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阅读历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还有助于打开孩子的思考格局,跳出自己生活的小环境。
这里分享一个阅读历史的好方法——角色扮演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代入历史人物,想象面对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处理。
11岁的依宸,则把自己代入了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角色,从四方面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
1、南北方地形、气候差异大,应摸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士兵;
2、减少船队人数,因为从北方到南方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都已经疲惫不堪,带着这些人,不仅没有用到,反而成了累赘;
3、我更不会听取一个“敌人”的建议,在混乱的战争中往往敌人都会派间谍潜伏在中间,而如果在这个时候粗心大意了,那么就会引发杀身之罪。我想,如果曹操没有相信黄盖,并且把黄盖抓住,不让他流露出消息,直接采用快进攻的方法,应该可以将敌人拿下。
依宸同学还考虑到,如果自己是曹操,会怎么做:
13岁的胤根以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战败为例,分别从历史课本常见的版本,以及当时各国的实际情况,生动解读了英国停战的原因:
光看硬件,美国民兵装备落后,英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强大,英国胜;
但考虑到实际利益,英国在此前的战争中花费很大,继续战争只会不断亏损,停战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