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推背图》与《诸世纪》、玛雅人预言的根本区别
《推背图》与《诸世纪》、玛雅人预言的根本区别
刘晓林
唐朝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推背图》与法国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玛雅人预言一并称奇于世界。
据说,西方科学对于预言有着一个精僻的论断:谓之越是精确的预言,表达的方式就越是模糊含混。以此点来看,《诸世纪》甚是符合,玛雅人预言或应其大略,《推背图》则与之截然不同——以精确来预测精确,尽管也有混沌论述。它在谈到的60象(卦)中的每一象前面都以甲子、乙丑等时间做了界定,这样使得即使偶有混沌的可能也是在界定的时间内,绝非是你我的思维做漫天想象从而与历史存在做出的主观衔接。
换言:《诸世纪》以混沌(无时间来界定所发生,全书不见特指的时间数字,大多是用来通指的量词和泛指的概念。)的方式来表述精确,玛雅人预言以混沌与精确相结合(用缅邈的时间段来界定所发生,以太阳纪来计算。)的方式来表述精确,《推背图》为自己设定了相对精确的界定枷锁——用特指的时间点来讲事物是否发生。
基于上述,我认为《推背图》是中国人高度智慧的结晶,远非仅限于对象的思索(表现在思维上是以聪明为主,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其并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升华为形而上的“道”,仍然处于形而下的“法”。);它将数(模糊的象的精确“位置”)与象进行了和谐统一——逢象必有数,象数共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推背图》视为易经应用的范例之一。
象(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数(一切存在的抽象表示)、理(联结象与数的潜在大道),这三者构成了真实且虚的宇宙。易者,变化;经者,永恒。《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中国伟大的易经在研究宇宙万物及人类自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象、数、理结合起来——《易经》思想以“智者察同”为主旨、以对事物宏观性、共同性、普遍性的研究为主;以“愚者观异”为补充,以对事物微观性、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为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