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火针疗法

河北 昌黎县/何贵祥

几年前,一个山区亲戚来门诊看病,诉两个月来一直头痛,担心患“脑瘤”,要求检查。笔者详细询问了病史,得知这个亲戚曾患“蛇盘疮”,水疱早已经好了,但头一直疼,不见缓解。检查头痛部位,结合病史,确定亲戚的头痛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多称为“蛇盘疮”“缠腰火丹”“火带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皮疹和神经痛是主要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原来出疱疹的部位皮肤出现疼痛1个月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个疑难病。患者往往情绪异常,伴有紧束样感,长期的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放电样痛感。
西医认为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侵犯神经节。疱疹消失后神经节仍累积受损,故出现后遗神经痛。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认为其病因多由正气不足、无力运血,而致血行不畅,邪盛正衰,驱邪无力,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本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方法很多,西医主要通过营养神经、抗病毒、神经阻滞、手术切除相关神经等手段进行治疗,针对慢性疼痛有些患者需长期口服止痛药物或抗抑郁药。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各有创见。《临证指南医案》 云:“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久病入络,经脉阻滞,通则不痛,故而通络止痛为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则。根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火针是疗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火针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治痈及疖,始结肿赤热方,脓浅易为火针;治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痈,熟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指出火针可以治疗痈疽。这是“火针”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里。然火针的发展始于内经时代。当时被称之为“燔针”或“焠刺”,主要用于治疗寒证、痹症,筋骨病。张仲景《伤寒论》称之“烧针”,用其治疗伤寒表证。唐代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称之“白针”,用于疮疡痈疽、瘰疬痰核和出血等疾患。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载了火针治疗腹痛、哮喘、腰痛等病例,也用于五官科治疗。到了明清时期,《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都详细记录了火针的针具和刺法。火针发展基本成熟,到了现在,其针具、治疗范围都得到长足发展。
火针用特殊材质制成,现在一般用钨锰合金、铁铬合金等。治疗时将针体加热后,刺入人体特定的腧穴或部位。它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因热驱邪、去腐生肌、生肌敛疮的作用。
火针的适应症相当广泛。内科的风寒咳嗽、风寒头痛、眉棱骨痛、胃下垂、胃脘痛、过敏性哮喘、面瘫、面肌痉挛、泄泻水肿、小儿遗尿、胁肋胀痛、肠炎等,外科的乳腺炎、腱鞘囊肿、腱鞘炎、纤维瘤、脉管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妇科疾病中的不孕症、急慢性附件炎、子宫肌瘤、痛经、外阴白斑等,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痤疮、银屑病、荨麻疹、白癜风、痣、疣,五官科的眼睑炎、鼻息肉、咽喉肿痛等均可以用火针治疗。
近年来火针还用于治疗肿瘤,《黄金昶中医肿瘤外治心悟》记载一个火针治疗肿瘤破溃的病例:李某,女,70岁,乳腺肿瘤破溃。就诊时溃疡面直径5厘米,侵及肋骨,疼痛难忍,要求中医治疗。学生张巧丽在肿瘤四周以火针围刺,每周两次,并用中药研末,外敷在溃烂面,每日3次。1周后疼痛缓解,溃烂面出现新生肉芽组织,配合汤剂、针刺,前后治疗9个月,肿瘤消失,溃疡面愈合。
回头再说那个亲戚。我给他应用的就是火针治疗。头痛的部位用75%酒精消毒,右手持针,左手拿酒精灯将针烧至白热状态,迅速刺入太阳穴深度达2毫米,周边疼痛部位点刺,然后用干棉球点压针刺部位。笔者嘱咐他24小时不要沾水,防止感染。患者针后,头痛大为减轻。亲戚不敢接受这个现实,要求再观察一晚,第二天高高兴兴走了,至今未复发。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何贵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