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片大全 >> 寄生虫病用药篇
.紫萁别名 猫蕨、小贯仲、紫萁贯仲、高脚贯仲、老虎台、老虎牙、月亮叶、鸡心贯仲来源 紫萁科紫萁属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以根状茎、幼叶上的绵毛入药。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或成短树干状,稍弯,常有叶柄残基遗留。叶二形,幼时叶柄基部密被褐色绵毛,后脱落,柄长20-30厘米,禾秆色,营养叶的叶片三角状广卵形,顶部一回羽状,其下为二回羽状复叶,小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圆楔形,边缘有匀密的细锯齿,无柄或几无柄,叶纸质,淡绿色,叶脉分离,叉分,平行。孢子叶与营养叶等高或稍高,小羽片极窄成条形而卷缩,长1.5-2厘米,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边、溪边强酸性土壤上。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有分布。采集加工 春、秋采集根状茎,绵毛(老虎台衣)在幼叶初出时可采。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用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苦、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治用法 根状茎:痢疾,崩漏,白带。用量10-30克。幼叶上绵毛外用治创伤出血,用适量,研粉敷患处。参考配方 1.外伤出血:紫萁幼叶上绵毛,烘干研末外敷。2.劳伤血滞:紫萁根茎15克,泡酒150毫升,每次服15-30毫升。3.雷公藤中毒:幼嫩根茎3-6克,加冷开水捣汁服。一般一剂即可。4.瘘管:鲜根茎加米饭捣烂外敷患处,另取根茎30克,加黄酒蒸服,5.白带:幼嫩根茎(去鳞片),5-6只,水煎冲白糖服。白带色黄有臭味者,用紫萁、车前草、凤尾草各15克,薏苡根30克,红枣5-7个,水煎服。6.驱钩虫:紫萁根茎30克,百部20克,狼毒15克,水煎服,连服3剂。体弱者狼毒改为6-10克。也可用紫萁6克,狼毒、百部各3克,研末吞服,每日1剂,3日为一疗程。如虫未打尽,可再服一疗程。7.驱蟯虫:紫萁根茎20-25克,醉鱼草根等量,水煎服。早晚各服一剂。8.脚底组织炎(前后掌):紫萁根茎(去外皮)15克,加盐捣烂外敷,若已破溃,加白糖捣烂外敷。
南鹤虱别名 野胡萝卜来源 为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以果实入药。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全体密被白色细长毛。主根细直,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终叶片披针形或近条形,长2-15毫米,宽0.5-2毫米。夏日开花,由多数小花密集组成复伞形花序,开放时宽阔半圆形,总苞羽状分裂,裂片条形,伞幅多数,小总苞片5-7,条形,不分裂或羽状分裂,花梗多数,花白色,内侧带暗紫色。双悬果卵圆形,长3-4毫米,有5条线状主棱,上被刚毛,4条侧棱具窄翅,翅缘密生钩刺。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野、山坡、路旁。全国各地均产。采集加工 根、树皮全年可采,阴干密闭保存。叶随时可采。秋季采果。性味功能 辛、苦、平。有小毒。消炎杀虫。主治用法 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用量3-10克。全草煎液外用作皮肤消毒剂。参考配方 1.蛔虫病:南鹤虱子、龙胆草根、苦皮树根各等量,研末,成人每次服6克,小儿每次服1.5-3克,开水吞服。2.背瘩:南鹤虱叶研末6克,胡椒粉1.5克,调菜油敷患处。3.腹泻:南鹤虱根30克,水煎服。4. 斑秃:野胡萝卜全草45克,生姜150克,生半夏90克,蜘蛛香15克。共捣烂如泥,面粉适量调匀,外敷患处。
鹤虱别名 天名精、野芥菜、癞团草来源 菊科天名精属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以果实入药。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臭气。茎直立,幼时被细软毛,后见脱落,上部二叉状分枝。叶互生,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锯齿,深浅亦稍不等,两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下面有腺点。夏季开花,头状花序,直径6-8毫米,沿小枝叶腋密生,梗极短,初直立,开花时下垂,总苞钟形或稍带圆形,总苞片3列,外层苞片较短,卵圆形,中层和内层苞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圆,花冠全为管状花,黄色,边缘为雌花,花管细长,先端5裂,中央为两性花。花管窄细,先端亦5裂,花后雌雄蕊均外露,柱头2裂,伸出花冠之外。瘦果细长,顶端有柱状短喙,黑褐色,无冠毛,具纵沟,有粘汁。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路旁草丛中。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晚秋果熟后采集。药理作用 1.天名精煎剂在体外有杀死鼠绕虫的作用。2.所含天名精内酯对小鼠先呈短暂兴奋,后变为不活泼,四肢迟缓麻痹。对大白鼠能抑制脑组织呼吸。对家兔能降温、降压。天名精内酯与巴比妥有显著协同作用。3.天名精煎液作皮肤消毒有消毒、杀菌、抑菌作用。性味功能 辛、苦、平。有小毒。消炎杀虫。主治用法 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用量3-10克。全草煎液外用作皮肤消毒剂。参考配方 1.驱蛔虫、绦虫、绕虫:①鹤虱、槟榔、使君子各10克,水煎服。②鹤虱种子6-10克,水煎,空腹服。或炒熟研末,每服1-1.5克,猪肉汤调服。2.术前洗手、手术野皮肤消毒:天名精全草3斤,加水约8斤,煎熬2小时,滤得1500毫升,呈浓茶样,一般可保存10天左右。3.痰喘上壅、催吐顽痰:鹤虱全草10-15克,水煎服。
4.疟疾:鹤虱全草60克,龙牙草20克,爵床15克,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5.无名肿毒、恶疮、毒蛇咬伤:鲜鹤虱全草捣汁一小杯饮服,药渣外敷患处。雷丸别名 竹苓、雷实、竹铃芝来源 为多孔菌科卷边菇属植物雷丸Mylitta lapidescens Hor.,以菌核入药。形态特征 菌核成不规则球形或块状,一般直径1-2厘米,表面黑棕色,有细密的皱纹,内面为紧密交织的菌丝体,蜡白色,半透明,略带粘性,具同色的纹理。生境与分布 多腐生于竹林下。分布于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采集加工 春、秋、冬均可采集。药理作用 有驱绦虫、钩虫的作用。能破坏肠内虫体的节片达到祛虫效果。其效能可能是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在碱性溶媒中分解蛋白质的效力较大,在酸性溶媒中无效。雷丸对热不稳定,只宜研粉服,不可煎服。如将雷丸加热至60℃,只要20分钟,有效成分大部丧失,加热至60分钟,全部失效。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杀虫。主治用法 涤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利丈夫,不利女子,但久服令人阴痿。用量10-20克。研粉服,不宜入煎剂。参考配方 1.胆道蛔虫症:雷丸3克研粉,使君子、槟榔各10克,乌梅3个,后三味水煎2次,分2次冲雷丸粉服,每日一剂。2.脑囊虫病:雷丸90克,干漆、炮山甲各30克,制成丸剂,每服5克,每日2-3次,黄酒为引。4-6个月一疗程。治疗前先驱绦虫。3.钩虫、蛔虫:雷丸2份,榧子1份。将雷丸研成细粉,榧子去壳,水煎,浓缩,加入雷丸粉,制成丸剂,每晚服30-45克,共服两晚。4.下寸白虫:雷丸水浸去皮,切焙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许,以稀粥饮服3克,须上半月服,虫乃下。5.小儿汗出有热:雷丸125克,粉半斤,为末扑之。
醉鱼草别名 闹鱼花、余位操、痒见消、铁线尾来源 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带根的全草及叶、花入药。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可达2米。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密被黄色细柔毛,老时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卵形或卵圆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稀疏锯齿,两面均密被黄绿色绒毛,尤以幼叶毛最多。夏秋之间开紫堇色花,轮伞花序集成顶生直立或稍下垂的长穗状花序,花偏向一侧,花萼管状,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长约15毫米,外面具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雄蕊4,无花丝,插生于花冠管近基部处,子房上位,无花柱,柱头长圆状。蒴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有鳞片,熟后二裂,基部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缘或河岸边土坎上。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区。采集加工 根及全草全年采集。花、叶于夏秋采集。性味功能 微辛、苦、温。有毒。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杀虫。主治用法 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研粉敷患处。孕妇忌服。参考配方 1.钩虫病:鲜醉鱼草全草15克(儿童酌减),切碎,水煎2小时,取汁100毫升,加白糖适量,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2.支气管哮喘:醉鱼草根、杏香兔耳风、前胡、炒萝卜子各10克,盐肤木根15克,水煎服。3.驱蛔虫、小儿疳积:醉鱼草果实15克,或加猪肝适量,水煎服。4.疟疾:醉鱼草根15克,水煎服。或醉鱼草叶、香椿内皮各30克,威灵仙3克,水煎,发作前2小时服。5.肺脓疡:鲜醉鱼草叶绞汁,每次服一茶匙,一日3次。6.胃痛:醉鱼草花(刚开放时)晒干研末,每次服半茶匙。7.关节风痛:醉鱼草果实、山栀子等量加烧酒捣烂,外敷。
注:家畜食过量时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振颤等中毒现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大量糖水,静注葡萄糖盐水,肌注维生素B1。苦楝树别名 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子、紫花树来源 为楝科楝属植物楝树Melia azedarach L.,川楝M. toosendan Sieb. et Zucc.,以根皮及果实入药。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有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点状皮孔。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叶柄大而圆,基部膨大,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夏季开淡紫色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雌蕊1,子房着生于短柄的花盘上,上位。核果圆卵形,长1.5-2厘米,初时绿色,成熟后变黄色,4-5室,每室有种子一粒,条状菱形,黑色。川楝:叶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侧常不对称,全缘或部分具稀疏锯齿,夏季开紫色花,萼片、花瓣均5-6,雄蕊为花瓣的2倍,核果长约3厘米,黄色或栗棕色。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旷野路旁,常有栽培。分布于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海南,西南至四川、云南、西藏,西北至甘肃等省区。采集加工 树皮全年可采集。冬季果熟时采收。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苦楝子酒精浸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热水提取物也有效。2.毒性:苦楝素对不同动物毒性差异较大,对猫和犬的最小致死量分别是3-4毫克/公斤及30-32毫克/公斤。中毒致死原因为急性循环衰竭,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及血压显著降低。口服大剂量对肝脏也有毒性。苦楝素作用慢而持久,有一定蓄积性,鼠体内需要一周以上才能全部排除。3.驱蛔作用:根皮所含川楝素使虫自发活动加强,出现间歇性剧烈收缩,造成能量供不应求,失去附着力而排出体外。4.川楝素刺激肠管,兴奋肠肌,产生痉挛性收缩,促进虫体排出。所以不需要用泻药。本海拉明可对抗这种兴奋。5.溃疡病患者不宜服用。性味功能 根皮:苦、寒。有小毒,杀虫,鲜叶可灭钉螺。果:苦、寒。有小毒,泻火,止痛,杀虫。主治用法 根皮:蛔虫病,钩虫病,蟯虫病,疥疮,头癣,水田皮炎。用量:6-12克。果:胃痛,虫积腹痛,疝痛,痛经。用量5-10克。参考配方 1.蛔虫腹痛:鲜苦楝根皮,刮去外面粗皮,取其白皮15克,山姜根6克,水煎服。2.钩虫病:苦楝皮30克,槟榔15克,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1次空腹服,连服2天,儿童剂量酌减。3.灭钉螺:鲜苦楝叶,按每立方米10斤放入有钉螺的沟塘中,浸泡2-4天,并将旁边有钉螺的土掺入水中。
花椒别名 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来源 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以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暗灰色,枝暗紫色。疏生平直而尖锐的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具窄翼,具稀疏而略向上的小皮刺,小叶5-11片,对生,卵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下面主脉基部有柔毛一丛,先端钝尖,基部偏斜楔形,边缘有细钝锯齿,秋季开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被4-8片,三角状披针形,雄蕊5,排成一轮。果实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突起的腺点。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路旁、山坡的灌木丛中。除东北、新疆外,分布于全国各省,也有栽培。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集。药理作用 1.花椒所含的挥发油成分牻牛儿醇,小量时对家兔离体肠管呈持续性蠕动加强,大量则使之抑制。2.大白鼠口服牻牛儿醇,小量时轻度利尿,大量则显著抑尿。3.牻牛儿醇给家兔静注,引起血压迅速深降,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性味功能 辛、温。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主治用法 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病,蛔虫病,丝虫病,外用治牙痛,脂溢性皮炎,并可作表面麻醉用。用量:2.5-5克。参考配方 1.胃腹冷痛:花椒、干姜各6克,党参12克,煎后去渣,加饴糖少许温服。2.蛔虫性肠梗阻:花椒10克,麻油120克,先煎麻油,入花椒至微焦,捞去冷却,服油,一次服完。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者,皆不宜服用。3.早、中期血吸虫病:花椒去椒目和杂质,小火微炒10分钟,研细入胶囊,每粒含0.4克,成人每日5克,分为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4.丝虫病:花椒小火微炒存性,研细入胶囊,每粒含0.4克,每服3克,每日3次,6天为一疗程。5.脂溢性皮炎:炒花椒60克,轻粉(微炒)、枯矾(煅)、铜绿(炒)各30克,共研细末,调香油搽,日2次。6.表面麻醉用:花椒30克,蟾酥0.0167克,75%乙醇100毫升,先将花椒浸36小时,常摇动,入研细的蟾酥,再浸24小时,取上清液备用。7.回乳:花椒10-15克,用400毫升冷水浸泡,煎成250毫升,入红糖30克,每日1剂。一般服2剂。
百部别名 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来源 为百部科百部属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 japonica (Bl.) Miq.对叶百部S. tuberosa Lour.,以块根入药。形态特征 1.直立百部: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块根肉质,乳白色,常呈纺垂形,数个、十数个至数十个簇生。茎直立,不分枝,表面有纵纹。叶常3-4片轮生,偶有5片,卵形、近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5厘米,宽1.8-3.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窄呈短柄或近无柄,叶脉通常5条,其中3条特别明显。3-4月开花,花小,腋生,多数出自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斜向上,花被4片呈二轮,卵状披针形,淡绿色,雄蕊4,紫色,药隔亦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2.蔓生百部(多仔婆、九丛根):多年生缠绕草本,高60-90厘米。块根黄白色。茎下部直立,上部蔓生。叶常4片轮生,叶柄长1.5-3厘米,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8-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或截形,叶脉5-7条。5月开花,花梗直立,丝状,长1.5-2.5厘米,基部贴生于叶片中脉上,花被4片,淡绿,开后反卷,雄蕊4,二轮,紫色。蒴果广卵形,稍扁,暗褐色,种子数个,深紫褐色。3.对叶百部(大叶百部、山百根、大春根药):多年生缠绕藤本,高达5米,块根长15-30厘米。茎下部木质化。叶对生,卵形,长8-30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脉7-11条。夏季开花,花大,腋生,花被片披针形,黄绿色带紫色条纹。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林下。直立百部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蔓生百部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对叶百部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采集加工 9月至翌年4月采挖。沸水中浸烫,烫透为度,晒干。药理作用 1.动物实验证明,百部有镇咳作用,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2.为接触性杀虫剂,对多种人体寄生虫有杀灭作用。3.抑菌实验: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4.百部能降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对未感染的小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已感染的小鼠有治疗作用。性味功能 甘、苦、微温,有小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痒。主治用法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蛔虫病,蟯虫病,皮肤搔痒,湿疹,皮炎,并可用于灭虱,灭蛆。用量3-10克。外用适量,水煎、浸酒洗或研粉敷患处。参考配方 1.慢性气管炎:①百部、麻黄、杏仁各等量,研粉,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一丸,重症者2丸,每日3次,10日为一疗程。②百部1斤,五味子、干姜各125克,麻黄60克,蜂蜜半斤。前4味水煎取汁,加蜂蜜炼成流浸膏,每次服1匙,每日3次。2.肺结核空洞:①百部、白及、穿山甲、生牡蛎、紫菀各等量,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②单味研末,用煮烂的母鸡肉和汁共捣,制成丸,每次服10克(百部含量),每日2次。3.百日咳:①生百部、瓜蒌仁、麦冬各10克,黄芩、陈皮各6克,水煎服。②百部15克,蜂窝草、葫芦茶、车前草、布渣叶各30克,鹅不食草10克(后下),均用鲜品,洗净切碎,水2碗煎至半碗,每日1剂,分2次服。③单味水煎,冲白糖服。或配白前、沙参各10克,水煎服。4.阿米巴痢疾:百部3-10克,水煎服。5.钩虫病:鲜百部90克,反复煎4次,加糖适量,浓缩至30毫升,每服15毫升,每日1次,连服2日。6.蟯虫病:百部150克,苦楝皮60克,乌梅1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晚睡前服20-30毫升。并保留灌肠。7.灭蛆:百部半斤,捣烂,放入粪坑,药效可维持半个多月。8.头虱、阴虱:白酒浸或煎后外用。9.咳嗽,喉痒,痰少:百部、荆芥、白前、桔梗各10克,水煎服。
槟榔(附:大腹皮)别名 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来源 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以种子及果皮入药。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干挺直,高10-20米,不分枝,有多数叶痕脱落后形成的环纹。大型羽状复叶,聚生于干的顶端,长1.2米以上,小叶片多数,条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总叶柄呈三棱形,具长叶鞘。夏季肉穗花序从叶束之下的茎上生出,基部托以黄绿色的佛焰苞,花序多分枝,分枝呈蜿蜒状,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贴生于花序顶端,形似稻粒,多数,雄蕊3,雌花较大而少,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被二轮,每轮3片,绿黄色,雌蕊卵形,子房1室,胚珠倒生,坚果卵圆形,长4-6厘米,红色,基部有花被宿存,中果皮厚,其纤维状部分即为“大腹皮”,中间有一卵形种子为“槟榔”。生境与分布 生于热带地区,常栽植于阳光充足、湿度大的林间地上。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槟榔成熟时采收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药理作用 1.槟榔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可能与槟榔碱类似烟碱样性质有关,可使虫体神经麻痹。一般认为槟榔对猪绦虫最有效,对短小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及姜片虫亦有效。2.本品煎剂(50%)对鼠蟯虫体外实验,具有麻痹作用,20分钟后全部死亡。3.拟副交感神经作用:槟榔碱与毛果云香碱、毒蕈碱、毒扁豆碱相似,但性质稳定,作用持久。对平滑肌作用较显著,在适当剂量时,可增加肠管张力和蠕动,有轻泻作用;能使胃粘膜分泌亢进,汗腺兴奋,汗液分泌增多。用氢溴酸槟榔碱溶液滴眼可时瞳孔缩小,故可用于青光眼。4.抑菌实验:槟榔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水煎剂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辛、苦、涩、温。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主治用法 食积气滞,腹痛胀满,腹水,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外用治青光眼,制成眼药水滴眼。用量6-20克。驱虫用量可增至60-90克。生捣末服,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烧灰敷口吻白疮。参考配方 1.食积气滞、腹痛胀满:槟榔、木香、青皮、陈皮、枳壳各10克,黄柏、三棱、香附、芒硝、大黄各6克,水煎服,或制成丸剂,每服10克。2. 绦虫病:槟榔片60克,水煎服。3.胆道蛔虫:槟榔、使君子各15克,两面针、救必应各12克,乌梅10克,川椒3克,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如并发胆道感染,加黄芩10克,石上柏12克,呕吐加竹茹10克,服药2剂仍无大便加大黄6克。4.血吸虫病:槟榔10克,苦楝皮6克,雷丸3克,温水浸泡2-4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空腹服。5.急性充血性及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槟榔抗青光眼药水滴眼,每5分钟1次,共6次,随后半小时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1次。6.便秘:①大槟榔一枚,麦门冬煎汤磨汁温服。或以蜜汤调末6克服。②槟榔为末,童子小便、葱白同煎服。7.小便淋痛:①面煨槟榔、赤芍药各15克,为末,每服10克,入灯心,水煎空腹服,日2次。②若血淋作痛,槟榔一枚,以麦冬煎汤,细磨浓汁一盏,炖热,空心服,日2次。8.小儿头疮:水磨槟榔晒取粉,和生油涂之。9.口吻生疮:槟榔烧研,入轻粉末,傅之良。槟榔抗青光眼药水:槟榔饮片200克,加蒸馏水900-1000毫升,煎煮4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蒸馏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过滤,并液,浓缩至200毫升,加少量防腐剂,调PH至6-6.5,静置1-2天,滤去沉淀,或加药量2-4%的甘油作稳定剂,以后若有沉淀,滤后可继续使用。大腹皮采集加工:由12月到次年2月,采其果实,将果皮剥下晒干,捶松即可。性味功能:辛、微温。下气,行水。主治用法:腹部胀满,水肿,小便不利。用量3-10克。参考配方:1.全身浮肿:大腹皮12克,陈皮、姜皮各4.5克,茯苓15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2.漏疮恶秽:大腹皮煎汤洗之。3.乌癞风疮:大腹子(整个槟榔果)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干为末,腊猪脂和敷。
杨枸花别名 毛白杨、大叶杨、响杨来源 为杨柳科杨属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树皮幼时暗灰色,壮时灰绿色,渐变为灰白色,老时基部灰黑色,纵裂,粗糙,杆直或微弯,皮孔菱形散生,或2-4个连生;树冠圆锥形至卵圆形或圆形。侧枝开展,雄株斜上,老树枝下垂;嫩枝初被灰毡毛,后光滑。芽卵形,花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微被毡毛。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8-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深齿牙缘,上面暗绿色,光滑,下面密生毡毛,后渐脱落;叶柄上部侧扁,长3-7厘米,顶端通常有2(3-4)腺点;短枝叶通常较小,长7-11厘米,宽6.5-10.5厘米,有时长达18厘米,宽达15厘米,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有金属光泽,下面光滑,具深波状齿牙缘;叶柄稍短于叶片,侧扁,先端无腺点。雄花序长10-14(20)厘米,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雄蕊6-12,花药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苞片褐色,尖裂,沿边缘有长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2裂,粉红色。果序长达14厘米;蒴果圆锥形或长卵形,2瓣裂。花期3月,果期4-5月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温和平原地区。分布广泛,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均有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区。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叶,秋、冬季采根、皮,晒干备用或鲜用。性味功能 苦、甘、寒。清热利湿。主治用法 赤白痢疾,淋浊白带,急性肝炎,支气管炎,肺炎,驱蛔虫。用量10-15克。参考配方 1.驱蛔虫:杨枸花根皮30-60克,捣烂敷脐部。2.陈旧性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用杨枸花树叶熬水洗,或制成膏药敷患处。膏药制法:取20-40张树叶洗净,熬成糊状,加凡士林调成膏状。
摇钱树别名 灯笼花、马鞍树、复羽叶栾树来源 为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以根、花入药。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20余米;皮孔圆形至椭圆形;枝具小疣点。叶平展,二回羽状复叶,长45-70厘米;叶轴和叶柄向轴面常有一纵行皱曲的短柔毛;小叶9-17片,互生,很少对生,纸质或近革质,斜卵形,长3.5-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略偏斜,边缘有内弯的小锯齿,两面无毛或上面中脉上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有时杂以皱曲的毛;小叶柄长约3毫米或近无柄。圆锥花序大型,长35-70厘米,分枝广展,与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达中部,裂片阔卵状三角形或长圆形,有短而硬的缘毛及流苏状腺体,边缘呈啮蚀状;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瓣片长6-9毫米,宽1.5-3毫米,顶端钝或短尖,瓣爪长1.5-3毫米,被长柔毛,鳞片深2裂;雄蕊8枚,长4-7毫米,花丝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下半部毛较多,花药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状长圆形,被柔毛。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具3棱,淡紫红色,老熟时褐色,长4-7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钝或圆;有小突尖,果瓣椭圆形至近圆形,外面具网状脉纹,内面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5-6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境与分布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常生于海拔400-25000米的山地疏林林中。常栽培于庭院供观赏。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性味功能 微苦、平。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活血,止咳,杀虫。花能清肝明目。主治用法 风热咳嗽,驱蛔虫。用量10-15克。参考配方 1.风热咳嗽:摇钱树根或花15克,水煎服。2.驱蛔虫:摇钱树根10克,水煎服。
大果榆别名 黄榆、山榆、毛榆、芜荑、姑榆、山松榆、白芜荑、扁榆、柳榆、山扁榆、翅枝黄榆、倒卵果黄榆、广卵果黄榆、蒙古黄榆、矮形黄榆来源 为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以果实入药。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纵裂,粗糙,小枝有时两侧具对生而扁平的木栓翅,间或上下亦有微突起的木栓翅,稀在较老的小枝上有4条几等宽而扁平的木栓翅;幼枝有疏毛,一、二年生枝淡褐黄色或淡黄褐色,稀淡红褐色,无毛或一年生枝有疏毛,具散生皮孔;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芽鳞背面多少被短毛或无毛,边缘有毛。叶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厚革质,大小变异很大,通常长5-9厘米,宽3.5-5厘米,最小叶长1-3厘米,宽1-2.5厘米,最大叶长达14厘米,宽至9厘米,先端短尾状,稀骤凸,基部渐窄至圆,偏斜或近对称,多少心脏形或一边楔形,两面粗糙,叶面密生硬毛或有突起的毛迹,叶背常有疏毛,脉上较密,脉腋常有簇生毛,侧脉每边6-16条,边缘具大而浅钝的重锯齿,或兼有单锯齿,叶柄长2-10毫米,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或散生于新枝的基部。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对称,微狭或圆,有时子房柄较明显,顶端凹或圆,缺口内缘柱头面被毛,两面及边缘有毛,核果部分位于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钟形,外被短毛或几无毛,上部5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生境与分布 产于东北及内蒙、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区。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的山坡、谷底、台地、黄土丘陵。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采集,晒干备用。性味功能 辛、苦、温。祛痰,利尿,杀虫。主治用法 痰多咳嗽,蛔虫症。用量10-15克,小儿酌减。参考配方 1.痰多咳嗽:大果榆15克,橘红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次。2.蛔虫症:大果榆10克,研末,空腹以小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3日。儿童用量酌减。
土荆芥别名 臭草、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来源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num ambrosioides.,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支,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宽0.5-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微下延,下部叶稍大,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或呈波浪形,靠近顶部的叶全缘,并变成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下面密被黄色腺点,沿脉疏生柔毛。夏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常3-5朵簇生于苞腋内,少为单生,苞片叶状,长于花束,花束细小,两性或雌性,花被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村庄附近、路旁,北方常有栽培。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及贵州等地。采集季节 8-9月果实熟时割取全草,通风处阴干。药理作用 1.土荆芥油使蛔虫先兴奋后麻醉,最后产生不可逆性强直;对滴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钩虫病也有效,但略差。2.土荆芥油1:64000可抑制致病性皮肤真菌的生长。3.土荆芥油有剧烈刺激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能麻痹肠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视觉障碍。中毒剂量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症状,对肝肾也有毒性。必须掌握剂量,成人0.8-1.2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能空腹,也不能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性味功能 辛、苦、微温。有小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用法 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杀蛆虫。用量3-10克,研粉或制成丸,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孕妇忌服。参考配方 1.钩虫病:鲜土荆芥10斤,切碎,加水3斤,蒸馏,收集馏出液上层金黄色液体,即为土荆芥油,成人每次服0.8-1.2毫升,儿童每岁服0.05毫升,次晨服硫酸镁20克。2.蛔虫病:土荆芥研成细末,早晨空腹时服0.6-1.8克,连服两天。3.钩虫、蛔虫、绦虫:土荆芥6-10克,水煎服。或晒干研末。成人早晚服干粉2-3克,连服3-6日。4.湿疹、荨麻疹、足癣:全草适量,煎水外洗。
南瓜子别名 北瓜子、窝瓜籽来源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以种子入药。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质藤本,质较柔软。茎具棱,并有粗毛。单叶互生,叶柄被粗毛,叶片宽卵状心形,先端钝,顶端有小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具粗毛。夏季开单性花,雌雄同株,花萼5裂,裂片顶端扩展成叶状,花冠黄色,花瓣5,宽卵形,先端反曲,边缘皱折。果实扁圆形或壶形,果柄具棱角,基部膨大。种子卵形,长约1.5-2厘米,黄白色,扁而薄。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采集加工 秋季采成熟果实取种子。药理作用 1.南瓜子有驱除绦虫、蟯虫、蛔虫的作用。1:4000的水溶液能在5分钟内杀死蟯虫或蛔虫。2.南瓜子能抑制血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在性发育前期作用尤为显著,并能杀灭宿主肝内部分幼虫。有效成分为南瓜子氨酸,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肠管色素减少,但不能杀死成虫。3.在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病的作用上毛壳南瓜籽的作用大于光壳南瓜籽。性味功能 甘、温。驱虫,下奶。主治用法 绦虫病,血吸虫病。用量:60-120克。参考配方 1.驱绦虫:南瓜子60-120克,去皮生食,或微炒研粉,早晨空腹服下。30-60分钟后,再用槟榔60-120克,水煎服。2小时后如不大便,可用芒硝6-10克,开水冲服。2.缺奶:南瓜子仁12克,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送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连服3-5天。
附注:南瓜蒂、南瓜根、南瓜藤性味均甘、平。南瓜蒂:清热,安胎,治先兆流产,乳头破裂或糜烂。用南瓜蒂1个,焙焦研粉服。南瓜根:清热,渗湿,解毒,治黄疸,牙痛。用量15-30克。南瓜藤:清热,治肺结核低烧。用量15-30克。南方红豆杉别名 海罗杉、美丽红豆杉、杉公子、赤椎、榧子木、红叶水杉来源 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 Rehd. var. mairei.,以种子入药。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的基部。叶排列成2列,条形,多成弯镰状,长2-3.5厘米,宽3-4毫米,上部渐窄,先端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二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局部有,或与气孔带相邻的中脉带两边有一至数条角质乳头状突起点,中脉带明晰可见,色泽与气孔带相异,呈淡黄绿色或绿色,绿色边带较宽而明显。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种子生于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上部较宽,多呈倒卵圆形,稀柱状矩圆形,长7-8毫米,径5毫米,微扁,上部常具二钝棱脊,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常呈椭圆形。生境与分布 我国特有树种,生海拔1000-1200米以下地区。分布于陕西、台湾、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采集加工 种子成熟时采集,晒干备用。性味功能 驱虫。主治用法 食积,蛔虫病。用量10-20克,炒热,水煎服。
三尖杉别名 榧子、血榧、石榧、水柏子、藏杉、桃松、狗尾松、尖松、山榧树、白头杉、崖头杉、岩杉来源 为三尖科三尖杉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以种子、枝、叶入药。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0米,由下部分枝,树皮红褐色,幼枝由顶三出,细长稍下垂或开展。其枝端冬芽(叶芽)常3个排立,故有三尖杉之名,叶螺旋状着生,但基部扭曲,呈2列状排列,条形,稍弯曲,长4-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中脉两侧有2白色气孔带。春季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雄球花生于枝上端,8-10聚成头状,直径约1厘米,梗较粗,长6-8毫米,雌秋花多生于小枝基部,由数个交互对生、各具2胚珠的苞片所组成,有较长的梗。种子核果状,卵状椭圆形,长约2.5厘米,熟时外种皮紫色或紫红色。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或山间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采集加工 种子秋季采集,枝叶四季可采。药理作用 1.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的混合物三尖杉脂碱H,对小白鼠白血病L615及脑瘤222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试用观察,三尖杉脂碱H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2.三尖杉脂碱对小白鼠白血病L615、L7212、肉瘤180、大鼠瓦克癌256有一定疗效。与嘌呤类抗代谢药6-MP之间无交叉抗耐药性。3.临床观察,三尖杉碱滋养液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疗效。4.三尖杉碱对以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为指标的体液免疫,以G.V.H.反应为指标的细胞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尖杉产地不同总生物碱的含量及毒性差别很大,故应用时必须对具体产地作具体分析。性味功能 种子:甘、涩、平。驱虫,消积。枝叶:苦、涩、寒。抗癌。主治用法 种子:蛔虫病、钩虫病、食积。用量15-18克,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或炒熟食。枝叶:恶性肿瘤。对淋巴肉瘤、肺癌有较好疗效,总碱用量每日2±0.5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肌注。附注 本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1/4的病人初期白细胞增高,随后逐渐下降,部分病例用1-2疗程后,白细胞可降至1000以下,多数病人有进行性消瘦疲劳无力,有的出现头晕、口腔及咽喉干燥、食欲降低、便秘、烦躁、恶心现象。停药3-5日后可逐渐恢复,但骨髓抑制须2周后才能恢复。
使君子别名 留球子来源 为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以种子入药。形态特征 落叶藤状灌木,长2-7米,幼株被锈色短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厘米,落叶后宿存而呈刺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微心形,全缘,幼时被毛,老叶仅在脉上及边缘被毛。夏季顶生伞房式穗状花序,10余朵花着生较疏,下垂,苞片窄细,萼筒延伸于子房外呈纤细管状,长约6厘米,先端5裂,花冠初放时白色,渐变成红色,芳香,花瓣5,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浑圆,雄蕊10,排为二轮,上轮5个外露;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条形,下部与萼筒合生,上端伸出筒口,柱头甚短,略平,微褐色。果实橄榄形,稍木化,长约3厘米,熟后暗棕色,有5条棱,断面五角星状,内有种子一粒,气微香。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林间。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8-9月果实由绿变黑时采收。晒干或用无烟微火烘干,用时砸碎果皮,取出种子。药理作用 1.在体外实验,使君子对猪蛔、蚯蚓、水蛭杀虫效力较好。使君子酸钾具有去蛔虫、蟯虫的作用。对猪蛔虫头部有麻醉作用。2.抑菌: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精神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不可与茶同服,同服能引起呃逆。性味功能 甘、温,有小毒。杀虫。主治用法 蛔虫病,用量3-10克,或取仁炒熟,儿童每岁一粒,成人10-15粒,空腹一次嚼服。参考配方 1.小儿蛔虫:单味炒食,每日服3克,连服2-3天。或配槟榔5克,水煎服。2.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腹膨大:使君子3克,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