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老场(儒溪)的“说”

文/汪德贵

(一)

我这里讲的“说”,是说事。说事,有真人真事说,有故事说、亲闻说,以及传说云云。真是丰富极了。

儒溪就是蒲老场。而蒲老场是一个古老的名字。它的老,地名、文化、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等可以追溯上千年。正因为“老”,就有数不清的人(英雄)和事(大事、故事)显露出来。就象人一样,老人,年纪大点的人,多见太阳多见雨,过的桥比小孩走的路多,吃的盐比小孩吃的饭多。现在,我们把蒲老场在历史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人和故事、传说整理出来,目的是了解过去,传承过去,激励现在,开创未来。

(二)

第一:蒲老场来历说。

蒲老场确实古老。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讲:“蒲老场在贵州遵义县东北洪江左岸,道通绥阳县”。蒲老场,文化繁荣,农业商业贸易发达等历史悠久,在清《遵义府志》、清《绥阳县志》记载分明,“儒溪书院”(即柳氏书院)就是唐代大诗人来此创建的。这为蒲老场文化发展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蒲老场的文化发达特别是诗歌创作更是超乎别处。蒲老场的地理位置极佳,交通方便,东北边有绥阳、正安、道真、重庆、新舟、虾子,西南边有遵义市、贵阳、桐梓等,所以蒲老场的商业文化、饮食文化、人文文化等极为发达。

但是,形成蒲老场这个“场”、“街”的传说就多了。

据传,在明末清初时期,国家实行“移民政策”,当时是“两个移”,即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移民到四川,四川又移民到云、贵,所以蒲老场的人大部分是由四川和江西移来的。

蒲老场街建在狮子山坡脚下,传说蒲老场有狮子保护,又是山坡脚下,少占良田,最初只有几家人户,都姓蒲。由于人户少,场赶不起来。当时永兴场(湄潭县)非常闹热。传说那时热闹的场镇有:一打鼓场(即金沙县的打鼓新场),二永兴场,三草塘场(瓮安县),四鸭溪场(遵义县)。于是蒲老场的人就派人到永兴场挑(背)泥土回来做灶头和垫街。这样,蒲老场逐渐热闹,场就赶起来了,并越赶越旺。由于此场住的多数人家都姓蒲,所以就叫蒲老场。就在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改为蒲场,如蒲场街、蒲场镇、蒲场村等,实际是蒲老场。但是场镇繁荣,实际是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人丁兴旺的结果。

第二、“儒溪书院”并儒溪来历说。

说“儒溪”的来历,还得从“儒溪书院”说起。

唐朝(618年—907年)时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

据《绥阳县志》记载,绥阳与唐代诗人有关。柳宗元是唐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有关资料说,柳宗元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在元和年间,柳宗元和刘禹锡等重臣参与了王淑文为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柳宗元和刘禹锡要被朝庭流放,柳宗元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患难之交,柳宗元为了刘禹锡好,主动要求皇上恩准自己替代刘禹锡流放离朝庭更偏僻的播州。流放期间,柳宗元来到播州州治附近的绥阳县蒲老场,传说他在蒲老场建立了以自己的艺名“柳溪”署名的书院,自己在该书院里讲学。

据民国十七年版《绥阳县志》记载,明朝年间,在朗水里(蒲老场古时称谓)的大溪源,有村民叫柳孟元,自称是柳宗元的后代,其看守和居住该院。他称是唐朝乾符年间先祖柳宗元入播时创建的“柳溪书院”。但是,年过古稀的柳孟元家里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来证明他的说法,令人质疑他是柳宗元的后代。

绥阳有史记载的县长,第一任是明朝的詹淑,湖广麻城人,在绥阳的任期为1601年至1605年。詹县长亲自看过柳孟元住的地方,看见的是“堂庑尽废,仅存亭角一楹”。为了纪念柳宗元,并使柳宗元精神发扬光大,詹县长拨款重新修复了“儒溪书院”,并在书院附近划拔30余亩田地给柳孟元作为产业,并免去他的一切差役,让他专门看管“儒溪书院”。修缮书院的第二任县长是冯士奇,他于万历37年(1609年)到任。经冯县长修缮后,书院颇为气派,成为当时遵义、绥阳的一大胜景。冯县长后来还撰写了《重修儒溪书院碑记》文章,记下了他的所作所为。

至于“儒溪书院”的地址,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为“儒溪书院”地址是在土城坝(今风华镇)左侧不远的“烂堰”处。另一种说法是朗水河(即从高坊子地盘流向马桑桥处的河)和大溪地盘流出的大溪河,两条河汇合于大溪源处(今蒲场村),此处是“儒溪书院”的地址。前面已述,柳宗元后代柳孟元就住在大溪源,看守的书院就在那里。柳宗元办“儒溪书院”那时,得到播州安抚史杨蕴的赞赏。大溪源由于两条河的汇合,形成更大的溪流,很想为培养读书人像洪流一样,涌现出大量的、学识多搏的人才。所以柳宗元将儒字与溪流联起来,即为“儒溪”,把四合院取名为“儒溪书院”。而播州安抚史杨蕴也对这方园几十里的万亩大坝定名为“儒溪”。由此至今,凡儒溪人都知道本地的地名称“儒溪”。

所以,“儒溪书院”的地名值得考究。多数人认为地址在大溪源,依据要充分些。据民间反映“烂堰”处是一所私塾学校,山羊报恩故事在此发生。

“儒溪书院”和“陈子昂祠”的创办,为儒溪乃至绥阳立了大功,做了大好事。使儒溪乃至绥阳蕴藏着颇为深厚的神奇文化、儒溪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涌现了风雅兴盛的诗歌之乡,名震全省、全国,使崇尚知识的儒溪、绥阳人才辈出,精英众多,世代传承,发扬发大。

第三,儒溪地名变迁说。

柳宗元建儒溪书院时期,蒲老场及周围都是儒溪,并延续到现在。但是,地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中间确有短暂的名字,象北京城,历史中就出现过“北平”、“燕京”等名。在“儒溪”名字中,历史中也有变迁。

大约在明朝末年,儒溪又叫朗里。那时,绥阳是设了“县”的,县下辖为四个“里”。儒溪就是朗里(也叫朗水里)。金里,又叫金一里、金二里(指洋川、郑场等地)。旺里(即旺草、温泉一带)。赵里(即茅垭、枧坝、宽阔、青杠塘等地)。

朗里情况:朗里(朗水里)是因有朗山山脉而来。朗山山脉贯穿于整个蒲老场。郎山山脉就是从朗山关(今槐江村)起,紧靠将军山,到大山,到白路山,到南山、水坎(今大溪村)到联盟(今枧坝镇)。这是一个大山脉。朗水河就是今关岺村下流的小河和石旦水(今槐江村)下流的小河,于槐江村汇合,此河经朝阳、西山、前峰等地,又将大溪村下流的小河汇合,然后流向马桑桥(蒲老场东北方向下场口),这段河属朗水河。马桑桥处的河流到黄鱼桥这段河,塆拐很多,叫螺江河,也叫九曲螺江(另有故事)。所以那时蒲老场(儒溪)叫朗里(朗水里)。

朗山关,这是古时(无公路时期),绥阳及蒲老场去遵义、桐梓、重庆等地的必经之路,即从蒲老场经回龙寺、经辜家桥(实际叫朗水桥,因桥边有一户人家姓辜,便叫辜家桥),又经朗山关、寒村垭、郑家沟、龙尾坝等地去遵义、贵阳或桐梓、重庆等地。再说朗山关,是唯一大关,是本县过外地必经之关,地形险俊,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说。这是商户、脚夫的云集地,热闹非凡,蒲场、绥阳的人到松坎挑盐、担米去遵义卖等,都要在此歇脚、喝茶、吃东西、打吆台,后来通了公路,此地才逐渐淡化了。难怪,陈阁老来回龙寺处建回龙寺庙,正是因为这里是交通要道,又是在万亩大坝中,地形又好,所致(另有故事)。

那时的朗里设有10个甲,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那时的蒲场、银堡、牛心山、双龙、平源、黄鱼分别是一至六甲,高坊子(包括今儒溪村一部分)为七甲(七甲坝),大溪为八甲(八甲沟),高坊子南面一带(今关岺村)为九甲,大桥一带为十甲。

后到民国初年,儒溪(郎里)又分为两个乡,即醒儒乡和溪曲乡。醒儒乡包括:蒲场、高坊子、新场、大溪、大桥等地,溪曲乡包括牛心山、银堡、双龙、黄鱼等地。过后,又增加了一个乡,当时的政府把大桥、南山、水坎、联盟(今枧坝镇)岩平(今黄杨镇)等地合起来为一个乡,叫靖绥乡。乡的办公地点在杉林(即后水湖上游处)。不久,绥阳全县分为八个区,朗里(儒溪)为郎四区。除前述的联盟、岩坪外,其余的都属于朗四区。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朗四区各乡下面又建了保(连保)。

大约在上世纪的40年代至1992年的几十年中,地名变迁也有好几次。

上世纪五十年代,改为儒溪区(也叫第四区),下辖八个乡镇,即蒲汤、高坊子、新场、大溪、大桥、牛心山、双龙、银堡等,后变为六个乡镇:即蒲场、高坊子、大溪、大桥、牛心山、双龙。上世纪的1958年,以上乡镇又改为人民公社,但仍是“儒溪区”(第四区),直到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世纪80年代)公社又恢复为乡镇。

到上世纪的1992年,执行省的决定,撤区併乡(镇),原牛心山乡、双龙乡划出与金承乡(原属洋川区)合併改建为风华镇,而儒溪的另4个乡合建为蒲场镇。但仍有“儒溪”的大名,如“儒溪中学”、“儒溪小学”、“儒溪村”等。总之“儒溪”在人民心中,就是历史悠久,就是文化底蕴丰厚,就是光荣,就是骄傲。

第四,寺、庙、宫、祠之说

在上世纪50年代前,蒲老场的寺、庙、宫确实多,就在蒲老场街上就有万寿宫(地点现蒲场村办公室处),文昌宫(地点为儒溪小学处),街上靠绥阳方向的下场口(街背后)有南华宫,在儒溪小学校门口有一个字库。在农村寺庙就多了。如儒溪村处的回龙寺、菩萨庙,凤裕村、关容村、长安村处的长安寺、九龙奄寺,观音阁、盘龙山、神头庙、水井庙等,原双龙乡处的辰山寺(以前为五瘟庙),在原大溪乡有詹家寺,在原大桥乡有回龙庙、大庙、柳家阁等,在原银保乡处有仙人山、野茅岺寺等,还有一些祠堂,如风梅垭处的梁家祠堂等。

以上这些“庙”、“寺”、“宫”、“祠堂”,多数安放有菩萨,是祭神、祭祖、朝拜的地方,有菩萨的寺庙,多数寺庙有和尚,有的还有尼姑,这里最有气派、最热闹、和尚最多的庙就是回龙寺。以上这些都含有浓厚的封建、宗教色彩。但也有“宫”、“祠堂”没有菩萨、和尚、尼姑,就是聚会的地方,如开庙会,山王会等。

(三)

我们高兴地整理、介绍以上情况后,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古老的蒲老场,即儒溪这块宝地确实不简单:一是文化底蕴丰厚,二是宗教信仰浓厚,三是故事传说多,哲理丰富等。这说明蒲老场人杰地灵,传承先辈、激励后人,一代比一代强。

同时,我们还认为,写这些可能有不全的地方,有关学者可以补充、校正。有些问题,也可以探讨、研究。

资料提供人:杨国政

2015年10月30日

(0)

相关推荐

  • 匡兴洪|讲讲绥阳的红色故事

    Every Body Reading 2018年10月05日 图文编辑|安礼德 讲讲绥阳的红色故事 匡兴洪 在中国诗乡绥阳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第8团在这里写下了一个个属于历 ...

  • 余顺亮:绥阳行二则

    绥阳行二则   一.黄焖鸡   溶洞不知深几许, 双河如梦泛涟漪. 无边光景青山隐, 长叹农庄宰客奇.   自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的双河溶洞,是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也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 ...

  • 绥阳县“汇善谷杯”学生组作品,一等奖城南小学,入围最多儒溪小学

    一等奖 朝中措·汇善谷 --汪镓宇[绥阳县城南小学六(1)班] 青山绿水水晶宫.姿色鸟鸣中.常见百花齐放,偶生稀有珙桐. 寒天取暖,三伏消暑,一任春风.莫叹黔山蜀道,今朝其乐无穷. "汇善谷 ...

  • 儒溪故事的启迪

    文/汪德贵 蒲老场就是儒溪.儒溪又是一个美丽的万亩产粮大坝,遵义闻名.全省闻名.甚至全国闻名.它的闻名,就在子香.美.人杰地灵,为国为民贡献颇多颇大. 万亩大坝中,一年四季的农作物开的花一幕又幕,真是 ...

  • 儒溪风骚

    徐   驰 一.诗话螺水寺                明朝万历年间,乡人丁文曜.令狐凤歧等,在"万古苍波流缥缈--萍静渔歌响几湾--"的螺水畔,筹资修建起一个寺庙,其庙宇&qu ...

  • 柳宗元与绥阳儒溪书院(全文)

    是谁出于什么动因而建儒溪书院呢?史料中有三个说法.一是"祀",即祭奠柳宗元:二是"仰",即敬仰柳宗元:三是教化后人. 在贵州绥阳历史上,曾有过一座儒溪书院,又名 ...

  • 儒释道畲集大成之潮安梅溪九座庵

    12月2日与岭东潮风诸位同好在潮安庵埠梅溪村看完了洪氏家庙后,接着回到停车处,见到不远处有座规模颇大的庙宇,便顺着前往看看.这是一座重建的村庙,庙内外的装饰带有满满扑面而来的潮阳风,其坐北朝南,为大三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仙蒲村

    仙蒲村位于福鼎市西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古为长溪.福宁十三都地,现隶属磻溪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仙蒲在山的那一边 从翠郊到仙蒲有30多公里的山路,都是新铺的水泥路,但有的路段比较狭窄,加上山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

    湖南省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 五保田村,地处雪峰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中,东接溆浦,南连怀化.    该村落始建于清代,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晚清时期,萧氏子孙牢记"耕度兴家"的 ...

  • 【溪云墨缘录】“集墨成大统,挥毫著春秋”-刘泰儒先生丹青艺术

    "集墨成大统,挥毫著春秋" -刘泰儒先生丹青艺术 刘泰儒(b.1962),名亚东,字泰儒,以字行,号集墨散人.出生于泰岱故里,大汶口刘氏后人.自幼酷爱绘画,早年受乡贤陈法言夫子指点 ...

  • 辰溪上蒲溪——黄花坪

    暑假,做一个行走乡村中的笔者,做一个文化的拾掇人,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朋友们,约我吧,我愿用笔写出你的家乡的精彩! 七月,因故前往上蒲溪黄花坪,早九点从辰溪出发,途经黄溪口,顺石溪口而上.循田坪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