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从明星办书画展说开去
从明星办书画展说开去
——兼谈艺术无价和艺术有价
刘晓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客观因素、某些个体对名利、虚荣等追求的主观因素,引发了系列的“跨界现象”。有的人综合才能和机遇都不错,“跨界”倒也无妨;有的人综合才能平平,主要凭借不错的机遇来“跨界”就值得商榷了!
明星可不可以办书画展?可以。只不过书画展水平的高低实在说不好!无论如何,明星的确拥有办书画展的自由和权利——游于艺是惬意的。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明星大多通过“短期培训”速成为“书画家”,大多通过“附庸风雅”装扮为“书画家”,大多通过“一时兴起”转变为“书画家”。最为可怕的是,他们和她们在内心里真的认为出自笔下的作品颇有价值。进而明码标价起来,一幅涂鸦的RMB比肩从事书画几十年的工作者的价位、远超时下中国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是时代疯狂还是个体的认知出了问题?我不否认部分明星有些艺术才华,而大多数公开“挤进”书画圈的明星实在是“纸糊的灯笼”而已!!
进一步,我在想:艺术的价值如何来定?艺术无价还是有价?价格是体现价值的重要方式,它又不是全部。生活当中,你我会碰到死活不卖、贱贵不买的例子就足以说明价格(金钱)的失效。艺术的无价与有价要放在具体的环境里来看。通常大多数的艺术能够找到其本身价值的等价物,即艺术有价。在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无价更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中。具体来说,艺术的价值大小脱离不了环境。
不管哪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在特定的时代里如果非要以价格来衡量的话,其一定与特定时代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艺术家无不如此!至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价格出现了不同,这实属正常。同一个人、同等尺幅、同等艺术水准的作品在50年代可能抵10个百姓的年收入,在90年代可能可能抵20个百姓的年收入。大致上,它们的价值体现依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不是无规可寻。(年代久远、存世稀少、顶尖人物的艺术允许存在特例。)
我的看法:时下大多数的明星“书画家”动辄标以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民币,这不仅是个人的虚荣与无知。称其为不知天高地厚、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未尝不可!也许有的明星“书画家”会委屈说有人出钱买,哪能不卖?貌似有理,实则是厚黑的结果。本来价值100的“书画”却卖了100万,晚上如何睡得着??
明星可以办书画展,玩玩可以!若对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一定要多考虑几遍。否则,明星跌价、艺术受连累一同跟着被跌价——人将非人,艺术将不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