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29,30)

解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字意双解:

想要获取天下却又要违背“道”,我看他是不可能够实现的。天下万物都是神圣的,不能违背他们“天性”,不能一味的强加于他们。这样(勉强而行)做的人一定以失败而告终,失去对“万物”的领导。所以得道的人按照“道”来行事,没有失败也没有失去。万物(包括人)“天性”不一,有的开拓、有的跟风、有的谨慎、有的冒失、有的坚强、有的赢弱、有的平稳、有的激进。所以,说想得道的人一定要去除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行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控具有不同“天性”的万物。)

旁注:

一个人不去做什么事情就会无所失吗?未必。因为你在相对静止的时候其他事物却在相对运动着,你不变化如果其他事物发生了变化,你的“不为”还有什么意义呢?圣人的无为并非是不为,他们是没有违背“道”的行为。

做事情要顺着与此事情相关的人才是,顺着的根本是调动起人们内在的原动力。否则,合力就会大减。在这一点来看,顺并非是表面上对某种事物的“顺从”而是根本上对其“天性”中的积极成分的顺从。战役的成败要知己知彼,事情想做好无不如此!但完全做到实在是难啊!

解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

刘晓林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字意双解:

以“道”来成就自我的人,不以兵力的强大而统领天下,(他知道)事有因果。战争所到的地方,荒凉不堪,大战过后,一定会出现荒年。事情要以结局圆满为上,(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一定非要以强示人了。目的达到了却没有自满意得、没有通过一味讨伐、没有不可一世;好的结局应该是水到渠成,好的结局一定不能违背规律而一味强求。事物发展过快势必加速走向衰朽,这说明它不符合“道”啊!不符合“道”的,死亡就会提前。

旁注:

“以道佐人主者”若译为“依照“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也可以讲得通,但通篇来看有些牵强。有些事情非使用武力不可,有些事情则可以通过和平解决。做事情以圆满解决为目的,如果事情完成了却遗留下无穷的隐患,甚至在为完成事情的过程中费了许多不必要的“力”,这又何苦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错,但选择一条既快捷又安全的路是你我所需要的。经济学上讲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统筹方法……这些都是要全盘考虑的。对于“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有不少人翻译为事物强大就会衰退,这是不符合“道”啊 !如此,实在是自相矛盾!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博览千文,不如读《道德经》10句,句句人生箴言,说尽人生至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