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的“气”,究竟是个啥?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只要考察一下气概念的产生、发展、衍生、应用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自古以来我国关于气的概念有三种类型,一是哲学概念的气;二是人体修炼之气;三是世人广泛引申运用之气,这里只谈哲学概念的气和人体修炼之气。
一、哲学概念的气
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元气生成的。最早完整提出“气”概念的是《周易·系辞传上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此即说明,宇宙之始,唯有太极元气,元气经过运动变化,生出两仪(阴阳二气),从而化生天地万物。可见太极元气是宇宙的本原。哲学家们称这种观点为元气本原论,又称元气一元论。
在汉代,元气本原论普遍流行。东汉的哲学家王符,对元气本原论作了系统论述,不但论证了混而为一的元气及阴阳二气,还进一步论证了“和气生人,以统理之”,说明其中最重要的气是“和气”,由和气生出人类。
发展到宋明时期,出现了气本体论,又称气一元论。元气本原论与此时的气本体论,两者都是古代的哲学精华,不过后者比前者更抽象、更概括。后者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万物本质上都是气,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气聚合成的,空间也充满着气,天下只有一种单纯的气,气随时都在聚合而成万物,同时万物也在消灭而复归于气。
与太极拳密切相关的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扬了元气本原论。这是太极拳把培育太极元气作为练拳核心的源头。
二、人体修炼之气
古代哲学家,把宇宙生成论与人生论结合起来,认为人类也是由“气”生成的,有着无穷的潜力,因而《周易》开创了生命无穷论的哲学观,站在“生”的一端看待宇宙人生,肯定人生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建立了“生生不已谓之易”的生命观。
这里借南怀瑾先生的说法作一表证:“这些炼气方法的最后目的,都是凭借呼吸的作用,由此而引发生理潜能的'真气所谓'真气’,也只是无名之名的代名词,在瑜伽术中又有别称它为'灵能’,或者形容它是'灵蛇’。至于西藏的密宗,则别称它为'灵力’,或名为'灵热’。总而言之,借用现代语来说,它就是生命的本能。”
儒、道、释的养生之道,纵然有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意志锻炼乃至灵性修炼等内容,但都离不开气的修炼,而且都以激发生理潜能为终极成果。至于祖国医学,更离不开气。《内经》《难经》根据周易原理,将气的概念作为中医理论,用气来解释中医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创立了颇具特色的中医气学说,并与阴阳学说相结合,构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为中医学的永存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从武术来看,招式的千变万化,都是气的蓄聚与散发,尤其是太极拳,更不能不练气,更不能不懂气与劲、气与养生的关系。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从头至尾都是讲的意与气,明确提出“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要把意与气作为拳道的“君皇”,而骨肉等招式皆是臣子,必须服从君皇的号令,练气练招,才能练出效果,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否则“枉费功夫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