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文化:当幽默理想撞上资本冰山

撰 文丨陈  桐
编 辑丨奈  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这个时代,有李诞是一种幸运。

虽然疫情期间,经常在抖音、快手多个直播间猝不及防看到来回串场的他也会生厌,虽然他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但在当下这个喜剧节目盛行但欢乐却日渐稀缺的年代,他依然坚持用不俗套的方式来逗我们笑,为脱口秀带来新鲜有趣的创意,很感谢他。
如果说郭德纲和德云社凭一己之力让相声在日渐没落之后重回大众视野,那以李诞为代表的脱口秀演员和他背后的“笑果文化”,算是把脱口秀这种小众艺术形式推向大众的“功臣”。
在笑果文化遭遇“水逆”之后,《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似乎选择了一个最不好的时机开播,然而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的这档“综N代”,在三期之后却让人忍不住夸一句:真香,无论段子本身、选手状态还是综艺感,比起前两季都有进步,看完瞬间上头。
很欣慰,脱口秀“前浪”们宝刀不老,“后浪”们肆意生长,依然在源源不断制造着欢乐,但脱口秀这门艺术以及背后的笑果文化,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脱口秀大会》的变与不变
《脱口秀大会3》开播当天,就冲上了好几个热搜,各种金句、段子、名场面让人似曾相识却又多了一些新意。
开场一上来,李诞就拿节目和笑果自黑了一把:我低估了2020年。
“很神奇对不对?这个节目居然还在,这个公司居然也还在。最神奇的是,今年还有很多新的脱口秀演员加入。这个脱口秀呢,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李诞调侃的是和笑果文化撕破脸的池子,今年五月份两方解约闹得很不愉快,一地鸡毛,紧接着,卡姆吸毒又是重重一击,加上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笑果和脱口秀市场都经历了太多不可预料的打击,《脱口秀大会3》能如约上线,实属不易。
但李诞自嘲的开场秀,把笑果今年遭遇的阴霾洗刷了,同时,也放大了脱口秀本身的魅力,越在生活里吃苦头,越能云淡风轻地说出来,让观众感受到真诚和好笑,这其实也是脱口秀的一种核心精神:以自嘲制造欢笑、消解痛苦。正如他在上一季节目中说的那,“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帮你展示这种残酷,甚至可以化解一部分。”
除了开头的惊喜,第三季《脱口秀大会》在形式与内核上也是相当“能打”,一上来就进行淘汰赛,50个选手,只有25个席位,三灯全亮才能晋级,两灯或一灯则可以被现场其他演员抢麦battle。也就是说,每产生一个三灯晋级,就有一个表演机会消失,选手行就上,不行就走,干净利落,火药味十足,比起前两季的温吞,刺激了许多。
李诞说,第三季启动前他反思了很久去年的脱口秀大会,觉得哪哪都好,就是不够刺激。看得出,蛋总确实说得出做得到。相比于第一季,几个小沙发一摆,演员轮番上来讲段子的沙龙氛围,这一季《脱口秀大会》在提升综艺感和话题度上下足了功夫,朝更自由、更多元、更残酷方向行进,火花起来了。
拿过大王的庞博、脱口秀太后思文、笑果首席编剧程璐、谐音梗之王建国……这些观众已经非常熟悉的脱口秀前辈,跟刚刚冒头的新人们一起PK,赢了是应该的,输了可就不好看了,面对“后浪”们的咄咄逼人,“前浪”能不拼命吗?既勇于自黑,又敢于互黑,各种话题和损梗又为热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好多价值官喜欢的脱口秀演员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真的可惜,不过也多亏了这神仙赛制,在第一场就见识了这么多神仙打架的名场面。
可以说,这一季《脱口秀大会》从内容到细节、从赛制到节奏,都有了积极正向的变化。但同时,核心形式和精神内核三季以来一直没有变过,都是从线下海选出来国内优秀的脱口秀演员,都在引导大家学会与生活和解。
当然,进步的同时,这一季节目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综艺效果出来了,但绷得太紧了。脱口秀的低调本来是轻松,但紧张的赛制和不停描画脱口秀演员的痛苦,让“笑”这件事,开始变得有点刻意。有时候,看着大家抢麦battle,感觉好像一群人在苦大仇深地逗你发笑,看得好累啊,希望接下来,节目能在轻松和综艺感之间,找到一个相对舒服的平衡点。

笑果的危机与反击

看得出,这一季《脱口秀大会》越来越成熟了,而它背后的缔造者笑果文化,经过几年深耕,也逐渐告别作为小公司的笨拙,开始向成熟的商业化方向发展。
但就在笑果文化意气风发,打算开全球巡演之际,今年一连串的打击,让这家公司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天堂一下子坠入地狱,抛开那些突发的不可控的因素,笑果文化遭遇的一切,其实都是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己埋下的种种隐患。
池子在解约时就毫不留情吐槽笑果文化:“公司很乱、领导很精,用所谓喜剧梦想牵着你们走,带你们天天做大梦”,这家垄断了中国脱口秀行业的独角兽,表面风光无限,实则暗潮汹涌。
2014年 ,各种选秀、达人秀和音乐节目牢牢占据着中国综艺市场的C位,就在那一年,《加油!好男儿》、《今晚80后脱口秀》总导演叶烽,以及同为电视行业湘军出身,参与过《超级男声》制作的贺晓曦准备创业,两人想在各种选秀混战的市场中专注喜剧综艺,凭借幽默杀出一条血路。
同年5月29日,上海笑果文化成立了,凭借《吐槽大会》,这家新公司一举成名,之后,又接连推出《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吐槽大会》第二季、第三季等节目,以及立足与线下的体验式场景脱口秀演出《噗哧开放麦》。一系列优秀的内容产出让笑果文化成为中国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喜剧娱乐公司,成立短短6年,获得6轮融资,估值达到30多亿人民币,发展相当之迅猛。
和其他综艺形式不同,脱口秀是一个圈层极小,又极度依赖于演员的艺术,同一个段子由不同人演绎出来,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从成立那天笑果就是一家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公司,笑果的演员是公司赖以存续的资本,笑果这6年的发展壮大,其实是和旗下李诞、池子、王思文、王建国等艺人逐渐成长为国内头部的脱口秀厂牌同步的。
这种模式在帮助笑果快速壮大的同时,其实也暗藏隐患,高度依赖李诞和池子个人IP,对于一个初创小公司而言无可厚非,但多轮融资后在资本的“挟持”之下,笑果文化需要开辟更多的人才线和内容线,以此扩大自己的喜剧生态版图,一个估值30亿的公司,如果还将竞争力和希望捆绑在少数几个艺人身上,是相当危险的。
从去年开始,笑果有意加快人才培育和内容变现步伐,内部人员安排上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势必会瓜分头部艺人的资源,很多老人怕被新人抢了饭碗,加之商业化与梦想之间的矛盾无法避免,分歧也就随之暴露出来。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时,池子几乎全程陪跑,节目只给了池子几个简单的镜头,一场脱口秀都没讲。2020年1月1日元旦那天,池子在微博写道:“我想了一下,2019年我一共说了三个段子,播了一个,彼此都很克制,很好。”矛盾不断累积,为他之后和笑果彻底决裂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急于吸引脱口秀新秀加盟,补充人才缺口的笑果也容易拔苗助长,忽视对新人的全方位培养和行为制约,池子的出走、卡姆的出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笑果文化在艺人管理团队上的缺失,艺人“黑天鹅”事件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笑果文化就等于捧着一枚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
另一方面,对于一家定位为产业型公司来说,笑果文化目前的业务模型也过于单一,潜在风险过大。今年上半年,笑果开始在线上尝试突破,发力短视频综艺,与快手推出了“云上”直播互动喜剧秀《诞愿人长久》,与抖音合作推出了“欢乐DOU包袱”。与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联合推出了《喜剧周末Online》。7月24日,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的上海笑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为法定代表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演出经纪、营业性演出、演出场所经营、电影发行等业务,该公司由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无论是被动的创新,还是主动的尝试,笑果都在加快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构建“喜剧+产业”的大生态。对于笑果而言,表面的风光和暗藏的危机并存,这头脱口秀界的“独角兽”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满盘皆输,反击与调整,一一化解潜在的危机,是笑果目前的头等大事。
脱口秀向左走?向右走?
不仅仅是笑果文化,就脱口秀行业本身而言,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潜在风险。
知乎上有一个挺火的问答,“中国脱口秀有什么优点?”网友们的回答一针见血:“带你重温两年前的网络段子。”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网上一有什么梗很快就会传个遍,大家明显不愿意再看到炒冷饭的段子。
作为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产业,脱口秀天生对于优质的喜剧内容和人才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但在互联网时代,一条好梗瞬间就能传遍全网,想从这样的环境中另辟蹊径提炼出有新意有观点的原创内容,让每天泡在各种梗中的网友眼前一亮,越来越难了。
此外,脱口秀人才的培养也面临诸多难题,作为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语言艺术,如果成名的人才不能保证持续的高质量内容输出,即使崭露头角,后续也很快会陷入名声配不上实力的尴尬境地。作为已经成名的脱口秀“前浪”,一方面要持续在生活中大海捞针,创作新内容,还要避免和互联网段子雷同,一方面,还要防止新人争抢资源,维护自己现有的地位和流量,实在有点难。
不过,“后浪”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保证持续的高质量内容输出同样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即使有公司的力捧,可以被强推到台前,但这些新人能否经受住观众的检验,尚不确定。即使观众反映良好,脱颖而出的他们未来究竟是变成线上艺人,参与各种综艺录制,还是重返线下,通路并不清晰。
老人被挤压,新人路不畅,新人与老人的矛盾,资本与理想的冲突,内容创作的重压,都在制约脱口秀人才良性生态的构建,也在劝退不少有志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即使目前脱口秀发展后继有人,但从整个行业发展的维度看,单靠内容生产者往前跑还是远远不够的,从小众表演形态走向大众参与样态的脱口秀,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产业链,线下与线上的共生、产品形式的延展、商业模式的深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被李诞、池子和几档节目带火的脱口秀,根基并不牢固。

结语

从众多的完善可能性能看出,中国脱口秀产业才刚刚拉开发展的帷幕,脱口秀产业链臻于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希望有更多李诞、池子这样的创作者,更多笑果这样的公司投身脱口秀行业,带领我们用笑点暴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 。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

  • 脱口秀的生意经:爆款综艺播放88亿次,1个剧场半年服务近3万人

    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脱口秀市场,能否成为大众娱乐生活里的习惯?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氪约」栏目策划 | 刘涵 *本文为36氪X创业最前线联 ...

  • 今晚特别适合看这节目

    "欢迎张绍刚老师明年维密开场." <马戏之王>中有段情节很有趣.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瞧不起巴纳姆,认为他是"为了引人发笑而不惜运用欺骗手段"的骗子, ...

  • 我们都想活成李诞,后来成了“王建国”:想赚钱又不想向世俗低头

    好歌献给你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由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冲击.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以字节跳动为首的短视频玩家却在此次黑天鹅事件中抓住了春节+疫情时点,跨 ...

  • 所有巨大流量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撕逼

    当喜剧变成闹剧 笑果也变成恶果 疫情下沉寂了近数月的国内喜剧界,在一场劳资纠纷和隐私泄露中炸响,让单口喜剧在国内从喜剧硬生生变成了一场闹剧. 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最早出现在18 ...

  • 这位“京圈小爷”的瓜,真的让人唏嘘

    曾经有一个传闻: 李诞和王自健不和. 国内最早知名的脱口秀综艺<今晚80后脱口秀>五周年之际,搞了个不正经的颁奖. 其中有个最佳搭档奖,获奖的是王建国和李诞. 但上台领奖的只有王建国一个人 ...

  • 对话 | 史炎:脱口秀的沙漠里想要迎来春天,先得培育土壤

    脱口秀火了,笑果文化这家致力于打造中国脱口秀文化产品消费闭环的喜剧内容提供商随之抢占有利身位. 凭借<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多档爆款节目,笑果文化在积极深耕原创喜剧内容的 ...

  • 没想到有一天我要吐槽「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第三季日前已经回归. 首期主咖竟然是看上去与节目完全不搭调的王力宏. 但好在王力宏的配合度挺高,本尊模仿张学友的表情包很快上了热搜. 陶喆作为好友嘉宾,也很放得开,当年出轨的P ...

  • 没了池子,「吐槽大会」还能看么?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581 昨天,派爷心头飘过了一片小乌云. 因为这条微博-- 是的,那个曾经让我笑喷短路了五个显示器的池 ...

  • 笑果文化一家独大,李诞的野心藏不住了

    第四季脱口秀大会刚落幕,网上热度不减,大家津津乐道杨笠的观点,周奇墨的神来之笔,徐志胜的暴力丑学,何广智的颜值逆袭. 不过有没有注意到,似乎大家对李诞的关注却越来越少了. 他好像变成一个纯粹的主持人, ...

  • 黄教主“都听我的”惹众怒 细数吐槽文化背后的投资生意经

    导 读 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传播平台兴盛,使传播者和受众实现双向互动的网络媒体如天涯.豆瓣等网站论坛成为全民吐槽的滋生地,从而使媒介和受众在吐槽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 | 苗弋 刚在<烈 ...

  • 脱口秀遇到瓶颈 笑果文化如何突围?

    夏天出梅后即是盛夏,夏季夜间经济也进入消费旺季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动力.在北上广深,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不止有逛夜市.喝啤酒.品美食,还有必不可少的脱口秀.说起脱口秀不得不提起笑果文化,这家打造了现象级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