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雨后捉荒虫去
友情提示:本文1401字,阅读约需4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过暑假。一场雨之后,跟着大伯家的哥哥姐姐,到田地里捉荒虫。他们提着大燎壶(一种装开水的烧水壶),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由于雨后的田地非常湿滑,而且土壤粘性极大,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虽然挽着裤腿,还是被路旁的植物叶子上的水打湿,弄得裤子湿漉漉的,即使这样,丝毫不减我们捉荒虫的兴致。
说到荒虫,可能很多人是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何方神物?听我慢慢道来,它也叫蝗虫(虽然和蚂蚱名称差不多,却不是蚂蚱),也有的地方叫山山牛,或者山水牛什么的,在我们这里,很多乡亲把牛的读音和油的读音不分,就叫它,山山油,或者山水油。但更多时候,乡亲们都是叫荒虫或蝗虫。
这黑乎乎的小东西,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是酒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其味道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记得小时候从田地里捉回来,装满了整个燎壶,真可谓是满载而归。把它们洗干净之后,油热了锅,倒进去,一顿油炸,捞出来,泛着金黄色的油光,咬上一口,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些母荒虫,饱含了很多籽,咬在嘴里,美在心里。
看到网上介绍说这是庄稼地里的一种害虫,专门咬土里的根茎,捉来既可以美味一顿,也算是为庄稼除了害。幼时雨后捉荒虫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一样,令人难以忘却。现在也有的地方专门卖这种荒虫,因为食用美味,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由此价格不菲,听说一个四到五元,或者一斤大约四到五百。与潍坊人眼中的那种“节流鬼”相比,荒虫的行价竟然是其好多倍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