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01
1、什么是星象与星象
人们都曾仰望夜空,看到天上的繁星千万颗,闪闪烁烁,令人眼花缭乱,由此人们获得了星辰的初步概念。但要认真追问起来,什么是星象?什么是星象学?大概就很少有人能说个子丑寅卯出来。简单地讲,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说的星象,就是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各种现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运行路线、运行位置。
2.以二十八宿为主的众多恒星的天空位置、方位距离及分布组合情况。
3.以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极光(古称云气)等为主的星曜异变情况,如它们的周期、时刻、程度等。
4.日月星辰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情况,如日食、月食、掩侵凌犯等的时间、方位、程度等。
早在远古时期,尽管人类的文化还处于蒙昧状态,其实就与天空的星象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说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又说在《诗经》中就有少描写天空星象的诗句,如: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农夫戍卒、妇人儿童都很熟悉天上的星象,所以才能造出这样的诗句。
自远古以来,中国先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一直持续不断地观测探究星象的奥秘及其与人类事务的关系。通过不知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星象及其变化的观测记录和星象变化与人间事务的关系的记事,并不断总结经验,概括归纳,发展演变,于是逐渐形成了关于星象的一整套知识系统,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星象学。
但由于宇宙的无限广大和星象变化与人类事务的关系的深奥隐秘,加之人类观测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古代中国人对于星象及其与人事的关系的认识,还不能摆脱神秘主义的束缚,因此古代中国的星象学不可避免地成为科学与迷信的杂糅产物。
另一方面,人类对于自身社会和无限的宇宙星象之间的真正关系的认识,至今尚不完善,远远没有达到最后的真理,所以许多奥秘至今是无法解答的。
既然如此,我们不能采取简单武断的态度把中国古代的星象学斥之为封建迷信,而一概弃之不顾。
人类对于宇宙星象及其与人事关系的认识,起初往往是模糊的猜测,当然也不乏荒唐的附会,但继之以严谨的不懈追求,最终总能解答宇宙星象与地球人类的奥秘关系,使当初看来荒诞无稻的猜想变成确凿无疑而明确易知的科学知识。
我们应该树立信心,积极探索,期待人类的认识最终能给星象学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