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41: 房颤只占“隐源性脑栓塞”的30%?那么其他呢?

临床上,我们接触到的卒中患者,隐源性的并不少见。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排查心源性卒中,在排查过程中,真正能命中心源性问题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那么隐源性脑栓塞还包括哪些呢?其各自的发病率又有多少,临床治疗方案上,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最近的一篇文献综述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清楚了,一起学习一下: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明确一个概念,
今天所讲的隐源性脑栓塞(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ESUS)指的是一个病因异质性群体,可能由多种潜在的血栓栓塞源引起。而不是我们所讲的不明原因的脑梗死,或“其他原因脑梗死”。“不明原因脑梗死”的概念要比ESUS要大,因为很多小血管病,遗传代谢性问题,均可导致脑梗死。这里所说的ESUS ,指的是明确具备了能够导致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体是什么,后面再说。
ESUS是一个大的患者群体,约占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的17%,这些患者通常是年轻的轻度中风患者。此外,这些病人有相当高的复发率,中风复发率为4%至5%/年。
二、隐源性脑栓塞为什么不能粗暴地认定为心源性脑栓塞?
  1. 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仅占ESUS的30%

  2. ESUS患者中房颤的比例=未发生ESUS人群中的房颤比例

  3. 在>60 的人群中,卒中患者中>5min的房颤发生率与未卒中患者发生率无差异

  4. 脑梗死患者往往在住院后才首次诊断为房颤

  5. ESUS患者总体而言,发病年龄小,症状轻,和房颤不太相符

  6. 很多栓塞事件并不是在房颤发生的初期出现的。

三、隐源性卒中的可能病因有哪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往往具备以上的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所以在预防策略上

四、治疗方案上,抗凝与抗血小板如何选择?
值得注意是在动脉源行栓塞上,二者之间无差异:
合理的解释是:抗凝药物治疗ESUS患者可能只会导致红色血栓换成白色血栓,而不会对整个血栓栓塞的负担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改变,因此也不会改变卒中发生率。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白色血栓形成。
对于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ESUS患者,似合理地应用口服抗凝剂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因为容易产生红色血栓的病理非常普遍,如心房心脏病和房颤、左心室疾病、PFO和癌症。
在不良事件上,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是要多一些的。
可能的策略:在总体人群中,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COMPASS研究)

Overall population (0.7% vs. 1.4%,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HR]: 0.5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8 to 0.68) ,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troke (1.4% vs. 3.4%, respectively; HR: 0.42; 95% CI: 0.19 to 0.92)

个人总结:认清隐源性卒中的真面目,努力查找病因,有的放矢,选择合理的预防策略。小剂量抗凝+抗血小板也是一种策略,对于病因不明,或者病因复查的患者,可以考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