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常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可惜十人九不知!

中国自古以来都习惯用“东西”一词统称所有的物品,然而“东”、“西”明明是古人用来表示方位的词语,为何用它来表示物品?为何不用“南北”?俗语“东西”泛指一切物品、物件的源头,说法很多,但并不是哪一种说法能全面概括历史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开化、时代变迁等方面的所有情况,但这其中确实蕴含了古人无限的智慧,待小编一一道来。

说法一:四方物产说

“东西”两个方位词连用后,可以泛指“四方”,继而又从“四方”的意思引申为“四方的物产”,后来才成为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通称。当代著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到:“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部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物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便以“东西”来借代。关于演变时间,汉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东西”一词已泛指四方了,宋朝以后便泛指一切事物。

说法二:汉朝两京说

起于汉朝,前西汉建都在长安,东汉定都在洛阳,人们外出购物到东都洛阳,简称“买东”,到西都长安购物,简称“买西”。所以久而久之“买东西”成了集市物品的代名词。

说法三:唐朝两市说

唐朝初年,首都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逐渐发展成为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东市主要是国内市场,而西市则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市场和时尚娱乐中心。所以购物就统称为“买东西”。

说法四:春始秋成说

明人张叔行的《雅俗稽言》卷十三记载: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后世的“东作西成”论,也源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