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颁布考试说明意味着啥
进入新时代,高考改革正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沿着国家指定的正确轨道,继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考试,代之以“强基计划”消息出台,北京教委宣布不再制定和颁布统一的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高考改革信号。2020年的选考科目也好,必考的语数外也好,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一定在内容方面发生质的变化。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命题一直在渐变之中。有些人也许不够敏感,是因为没有深入对比、研判。取消考试说明,意味着给命题组“松绑”。让高考真正成为选拔人才而非庸才的手段。通过高考命题的改革,让那些真正具备深入学习品质的青年学生进入大学,让那些不乐意独立思考、不想深入学习的孩子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以免发生大批量“大学毕业即失业”现象。如此说来,取消考试说明,意味着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可以发挥得更好、更充分。命题没有了框框,题目的灵活性大为增强,更便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也就不再被限制于某个水平之下“大家一起齐头并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可以放开了去学,有多大潜力可尽情发挥。被玻璃天花板限住高度的“跳蚤现象”将彻底消失。多年来,关于教育的中央文件一再强调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但“维持稳定”的命题要求(低级政治操作)、被曲解的“均衡化”思维严重限制了大批资质优异、肯于动脑的孩子的发展和发挥,本应促进国家人力资本增值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变成了埋没人才、限制青少年智力正常发育之举。跑偏了方向、套路化了的奥数培训、各色竞赛的确不利于人才培养,却因此变成攻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口实。一刀切的“纠偏”操作却使教育偏离正常轨道。逐渐地,这一举措也可解放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的思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将更加受到尊重。如此下来,教学评价中那些“你超纲了,增加了学生负担”的批评之声也许会变弱吧?学生学得会且乐于学,老师可以教、又不额外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教给学生多一些东西?鼓励学生多学一些呢?也许有人会攻击我的以上观点,说“虽然不再颁布考试说明,高考不还是得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吗?”请问,课程标准是什么?你咋理解它?它是针对同龄孩子里最高发展可能的孩子的最高标准呢?还是面向全国适龄儿童的最低标准?你能够给我说说清楚吗?它只是一个大纲、一个方向性的引领框架而已。其实,以上所述高考命题的变化,在近年的命题中早已有所体现。其目的在于纠偏广大基层教师教研员对教科书、对新课程、对高考命题的低水平理解。有一定研究的老师应该对此有所体会。值此,给广大青年学生建议如下:能够多学,就不要少学。不要认为大脑的能力是有限的,学多了会累着。大脑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器官,脑子越用越灵嘛!能够自己学会,就不要轻易借助外力。学习不只是积累一些知识,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知识靠网络的“云端”足以,你更需要的是训练提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不要单靠记忆这一种方式学习。记忆是一切学习的根基,没有基础知识的记忆难以构成深入的学习。但脑袋里只装入一些学科基础知识和所谓“解题技巧”,是毫无作用的,只会变成负担。除了拿来对别人显摆“你看,我知道些什么什么”(低级考试中拿点分数,也是一个意思)。第一,坚信自己能够学会。“舜是人、禹是人,我也是人呢!”第二,找到适合自己学的书籍、网站、及一切可资借鉴的资料。这个可以向别人问询请教。第三,踏实阅读、思考、笔记、讨论争辩、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第四,你要知道,学习是你的职业,它是一个劳动过程。脑力劳动很多时候要比体力劳动来得更辛苦艰难。不要再总想着“我还是一个小小孩”、“我要撒着娇长大”、“我要喝着糖水提高学习能力”啦。努力吧!少年。* * * * *其实,从国家层面看,早已放权较宽了。给予顶尖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允许(鼓励支持)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支持大学搞各种人才选拔计划。包括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变化,也体现出了鼓励多学、鼓励深入思考的意图。人啊!得看清大势、学会自救。那些甘愿把自身命运栓在别人的裤腰带上,只等着上帝拯救的人,真的是太难了。小时候,听邻居大哥讲过一则寓言,跟各位分享:有一位基督徒,他笃信上帝。一次发洪水时他掉入河中,一边拼命挣扎,一边祈求上帝前来救他。一会儿,一只木盆漂过来,他心里想,我最最尊崇的上帝会来救我的,就没有理会那木盆,于是木盆随波逐流而去;又过一会儿,一只小鱼船开过来,船夫把槁伸给他“抓住!我把你拉上来。”“我要等我最最信赖的上帝来救我。”于是小船划走了;再过了一会儿,一艘游轮路过,放下舷梯让他爬到船上,他再次拒绝。“我要等我最最信赖的上帝来救我。”于是邮轮离去了;……他终于淹死了。去见上帝,埋怨上帝对自己的无情。上帝说:我曾经三次出手救你,都被你拒绝了呀!……你这样的顽固子民,让我咋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