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排斥机械记忆——走出学习观念的误区(1)

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观念是否正确对学习效果有严重影响。笔者以自己30余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对现代学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对当前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在目前的中学生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学习行为,而这些行为是由其不正确、不科学的学习观念引导的。

整理分析如下:

一、排斥机械记忆性的学习内容

强调理解为先,反对一味死记硬背,这是“学习学”的要求。

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尤其是不乐于做机械重复性的学习工作,这是年轻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

然而,那种认为凡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不可学的论调,古往今来坑害了不少年轻学生。

高一某次单元检测中,忽然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呀?卷子里没有给。

老师一愣,的确是命题组卷时疏忽了。但转念一想,一个高一学生,已经学习化学一年多了,却连钠这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能记住,是否多少有些问题呢?

有的学生对此类记不住基本知识的现象辩解得理直气壮:爱因斯坦说过,数据手册里可以查到的东西,不必费脑子去记忆。

这话是不是爱因斯坦说的,没有考证过,反正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他并没有说我们要刻意排斥基本知识的记忆哟!

基本知识是思维的细胞,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思维,也就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形成。

从学习学的视角看,非常非常多的东西(意义),其实早期都是起源于机械记忆所形成的经验。

以化学为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些概念,如果学生初学时不是先死记硬背式地、大量地记住“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而“木头做成桌子则属于物理变化”等,实际上就不可能形成关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同样地,如果不是一开始记住“Cl2、Br2、I2等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NH3、HCl等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等基本事实,也就很难形成“相似相溶”这一基本化学规律。

有时候,记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都有利于迅速地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吸纳和积累基础知识,不要排斥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

(未完待续)

请读者诸君尊重原创勿抄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