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本《伤寒论》原况看小柴胡汤所治病证的广泛性

作者:赵体浩

小柴胡汤是古今临床运用频率极高的一首方剂,现柴胡证并非少阳病所独有,小柴胡汤的功效也非仅和解和阳一端,而是其证治范围极为广泛。
       1 、少阳病枢机不利 
      条云:“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显然,仅此一条就把小柴胡汤说成是少阳病的主方似嫌不够,皆知,少阳在三阳之中主枢,因此可以说,少阳病的病机实质就是“枢机不利”,而小柴胡汤的功效正是“和解枢机”,故小柴胡汤就理当可治“少阳病枢机不利”。可以这样讲,小柴胡汤为运转三阳枢机的主方四逆散为运转三阴枢机之主方,它与四逆散相呼应,构成了《伤寒论》中运转三阳、三阴枢机的两大法门。其应用之效,已广为后人所验。 
      2、 太阳与少阳合病以少阳为主 
      《伤寒论》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必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五六日或中风五六日”以示仍有太阳病的存在;又因其在见症上完全是少阳病的表现,故可认为本条实际上是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以少阳为主,病邪是由寒化热,病脏在肝胆脾胃而以胆胃为主,病性属半虚半实。夫邪在太阳则寒,深入少阳则热,往复出入手太少,故见往来寒热;胸胁乃肝胆之经所过,邪臻此域,故胸胁苦满;肝胆脾胃区主消化,邪入少阳胆腑,碍及亲缘之脾胃,故食常嘿嘿且喜呕也;胆热上扰,心自烦乱。至于本条中有“七或然证”和方注中有“七加减”,那是因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且三焦内连腑脏,外通皮腠,主持诸气,通调水道,故太阳与少阳合病以少阳为主的病变,症象繁多,无有定式。 
      3、 太阳与阳明合病热结尚浅之“阳微结” 
      宋本《伤寒论》太阳病篇条148条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本条无明显少阳见症,故非少阳柴胡证可知。“伤寒五六日”而仍“微恶寒”,说明太阳表证尚存,不言发热者,当是省文;而“头汗出”、“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证,则是阳明里热或上蒸或郁闭或碍胃所致。这种太阳表证未尽得解、阳明热结尚属轻浅的表里同病之证,即称为“阳微结”。“阳微结”乃是与阴明腑实燥热之“纯阳结”相对而言。仲景用小柴胡汤治“阳微结”之证,说明小柴胡汤具有通便效能,对此历代医家也屡有论及,如《金匮发微》、《伤寒论方解》及陈亦人《伤寒论求是》等,均有明确指出。如果“阳微结”证服小柴胡汤后仍“不了了”,说明里热尚未刈除,自当微通其便,故云“得屎而解”。但究用何方使其得屎?仲景没有明言,窃为小柴胡汤中加入芒硝或径用大柴胡汤似可。但无论怎样讲,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恪遵,即“纯阳结”可以苦寒攻下,“阳微结”只可和解达邪而不可用下。 
      4 、少阳与阳明合病势各参半 之”潮流热便溏“;
      《伤寒论》229条云:“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30条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此两条,宋本《伤寒论》皆在阳明病篇,今教材移于少阳病篇。观此两条,“潮热”和“不大便”足证病已深入阳明,但又云“大便溏”、“小便自可”及“舌上白胎”,说明阳明热实并不是太甚;而“胸胁满不去”及“胁下硬满”,则是少阳枢机不利之明征;故可认为这两条是少阳与阳明合病且势各参半的一种情况。治用小柴胡汤者,旨在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檝然汗出而解。” 
       5 、三阳合病 ,治从少阳
    小柴胡汤不仅能够治疗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及少阳阳明合病,即或三阳合病亦可治之。如宋本《伤寒论》太阳病篇第99条云:“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身热恶风颈项强”属太阳表证,“胁下满”为少阳半表半里证,“手足温而渴”系阳明里证。对此三阳合病之证,仲景治从少阳而以和解为主,方用小柴胡汤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则三阳之邪自可得解。此正如方有执所言:“夫以三阳俱见病,而独从少阳以小柴胡汤为治者……(是)从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则得也。”至于三阳合病的妥当用药加减,当从小柴胡“加减例用之。太阳表征未除,宜去人参加桂枝;胁下满,当加牡蛎;渴则去半夏加栝蒌根为是。”诚哉斯言。 
        6 、少阳太阴合病腹痛,当先补后和: 
      宋本《伤寒论》第100条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是言少阳与太阴合病治当先补后和之法。伤寒症见“阳脉(浮取之脉)涩”和“腹中急痛”,是太阴虚寒,气血不足;症见“阴脉(沉取之脉)弦”,是病在少阳。总由太阴虚寒,气血不足,复为少阳之邪所乘而致。似此太阴虚寒为本为主、少阳之邪为标为次之少阳太阴合病证,仲景的施治步骤是先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建立中气;之后若仍弦脉不除、腹痛未止,是为“不瘥”,说明少阳经尚有留邪,此时当以小柴胡汤和解之。由此可见,腹中痛亦小柴胡汤主治之一候,而少阳与太阴合病腹痛治当先补后和,更是仲景神妙之法。 
       需要指出的是,本条腹痛未止治用小柴胡汤,当结合第96条少阳或然证兼腹痛之治法,即宜投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去黄芩者,免使太阴寒之又寒;加芍药者,旨在柔肝和脾缓急痛。前后一贯,理无二致。 
        7 、厥阴转出少阳之“呕而发热” 
      宋本《伤寒论》厥阴病篇第378条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为厥明病转出少阳的证治。“喜呕”是少阳病的主症,且太阳病篇149条已有“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的论述,故知本条呕与发热同见,是少阳有热、胆胃气逆所致,因而仍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治疗。此厥阴转出少阳的证治机理,钱天来氏解释得最为晓畅明快。他说:“邪在厥阴,唯恐其厥逆下利,若见呕而发热,是厥阴与少阳脏腑相连,乃脏邪还腑,自阴出阳,无阴邪变逆之患矣。故当从少阳法治之,而以小柴胡汤和解其半里之邪也。”于此又知,“呕而发热”亦小柴胡汤主治之一也。 
      8、 热入血室之寒热如疟 
      宋本《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44条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这是妇人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的证治。热入血室证的形成机理,是妇人经水适来之时,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与血相搏,血结不行,即所谓“其血必结”。血室瘀结,气血流行不畅,正邪分争,故见寒热发作如疟状。其治疗,仲景仍以和解枢机、扶正祛邪为法,俾传经云邪得除,则寒热自止,血结可散,方用小柴胡汤。审此证治,再知小柴胡汤尚可清热散血,难怪尤在泾独具慧眼地说:“热邪与血独结于血室者,血结亦能作寒热,柴胡亦能去血结不独和解之谓矣。”对于热入血室之治,尽管仲景已明确提出用小柴胡汤,但据叶天士所云“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似乎钱天来氏之说较为允当,他认为在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再“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足资参考。 
        9、 肝胆郁热之发黄 
      宋本《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31条云:“阳明中风……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与小柴胡汤。”本条虽名阳明中风,实言三阳合病而以肝胆郁热为主之发黄证治。《伤寒论》治热性病过程中的发黄与《金匮要略》所治黄疸病都用的是小柴胡汤,二者的致黄机理均是热灼肝胆、胆汁外溢,故又可知小柴胡汤具有清肝利胆之功。事实上,现代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小柴胡汤就是具有利胆保肝和促进损伤肝细胞恢复的作用,被公认是一首治肝退黄的奇效良方。至于还能治“耳前后肿”,这与治264条之“两耳无所闻,目赤”理同,均属肝胆风火上扰、清窍不利之实热证,故仍宜使用清利肝胆之小柴胡汤。后世治疗实热性耳聋耳痛证多从少阳,包括龙胆泻肝汤在内,想来也恐怕是借鉴了此两条精神。 
       10、 伤寒差后更发热 
       宋本《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第394条云:“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伤寒差后,更见发热,是体虚而邪犹未尽。治当扶正祛邪,疏利和解,方用小柴胡汤,以参、枣、草扶正,柴、芩、夏祛邪。由于本方善治半虚半实之证,具有扶正祛邪及和解运枢的特点,故今仍常用于病后低热、药后仍热、发热待查及寒热疑似之证。验案凿凿,此不一一。 
      综上10方面之撮,小柴胡汤治证之广泛性足见一斑。中医能游刃于一首小柴胡汤也可起家。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学习:144条-147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陈青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144条.146条.147条 ...

  •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看我把栏杆拍遍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题记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牛人,但在两宋交替之际,他们的出现显得有些密集. 公元1140年,爷爷辈的苏东坡已逝去40年,李清照阿姨正在杭州苦熬晚年,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3条浅析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之前讲的都是阳经病,就是六腑为病.从现在开始,邪气就入五藏了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77条浅析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就是拉肚子,泄泻.吃了就拉.基本上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没咋消化呀.注意啦,虽然拉,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想喝水.这就是太阴自利的特点.一 ...

  • 宋版伤寒论 300多页 欢迎阅读

    宋版伤寒论 300多页 欢迎阅读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6条浅析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4,285,286都是讲的少阴病不可发汗的情况.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发汗呢?就是说少阴病怎么去发汗?虚了,就要补.冷了就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2条浅析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这一条论述:少阴病阳虚水火不济. 这一条又 ...

  •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281条浅析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一条是少阴病的提纲证.关键点①脉象:微细.②但欲寐.根据<医宗金鉴>的理论观点认为,少阴病包括:足少阴为肾,手少阴为心.三阴病以正虚为主,三阳病以 ...

  • 原汗原味看古籍 命理奇书<五行精纪>(三--五)

    第三卷 论干神一 [十干例]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金    壬癸水 [十干不杂] 甲乙人在寅卯    丙丁人在巳午 庚辛人在申酉    壬癸人在亥子 经云:五音不杂无淫乱之性 ...

  • 【《宋本伤寒论》原文 398条文】

    宋版<伤寒论> [说明]以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并对照恽铁樵先生1923年影赵刻宋版<伤寒论>.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