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头条·盘点】领导们在2016年电视剧研讨会上都说了什么?

对于电视剧,广电总局始终密切关注,引导着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仅在2016年,总局就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包括开始网络剧审查、《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加强对收视率调查的管理和改革等,从内容到播出,均作出细致和明确规定。可以明显看到,总局对影视剧的监管比以往更为严格和规范。

其实,政策之外,总局在其他相关方面——如会议上的发言也表明了其对电视剧创作的要求。今年,有30多部电视剧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多名领导也曾在研讨会上发言。尽管并非具体政策,但透过这些讲话,依然可以看出总局对行业发展的希望,并借以洞察明年业内的政策方向。

1
  生活情感题材:关照社会现实

因为贴近现实生活、能让人产生熟悉和亲切感,所以情感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向深受欢迎,仅从收视看,近三年TOP50剧目中,这类题材就基本占据半壁江山。每年,荧屏上这类作品为数不少,然而,并不是每一部都能吸引众多领导和专家为之召开研讨会。今年召开研讨会的剧目中,这一题材的作品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从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总局对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视。

这些作品中,一部分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如以动迁为主线的《安居》和聚焦工人阶层的《生活有点甜》。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在两部剧的研讨会上都有发言,称前者“在直面社会焦点与关照生活底层的结合中,反映了社会前进的节奏和共振”,不但与社会进步、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合拍,还能与人民内心的喜怒哀乐形成共振;对于后者,她表示剧集“难能可贵”——探讨工人阶层在社会转型中的命运。

另一类是像《小别离》这样聚焦社会热点的作品。这部剧以“留学”切入,对各类社会现象做了真实呈现,映射当下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部紧贴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品。研讨会上,王丹彦说《小别离》有生活质感和批判性,李京盛更大赞该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可以大幅提振创作者的士气。从两位领导的发言不难看出,总局对深具感染力、生活质感和批判性作品的偏爱。

2
  革命抗战题材:新颖+史实

革命剧、抗战剧也是备受总局关注的一类题材,在回顾和反思历史、恢复民族记忆、担负时代功能等方面,这类作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剧的一大特点就是背景相同或高度相似,而在这样一批剧中,真正能抓住观众和专家眼球的主要是两点:立意新颖,忠于历史。

事实上,今年这30多部剧的研讨会上,专家、总局强调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剧情设置、视角独特的电视剧相对容易得到他们的夸赞。例如首部公路抗战剧《二十四道拐》,它以“护桥护路”为主线,着重描写敌后、大后方的故事,与正面战场、谍战区别开来,让人眼前一亮,被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誉为“走出了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新路径”,借此鼓励创新发展。

由于这一题材以历史为背景,因而专家对剧中的历史呈现十分关注,前些年的抗日雷剧就饱受批评。具体到电视剧层面,就是忠于史实和历史精神,例如《天涯浴血》《麻雀》都被专家、总局领导视为历史观正确的作品,总局电视剧司前司长李京盛指出前者是在史料上创作,众多人物、事件都是历史真实,虚构部分也足够可信;后者的研讨会上,王丹彦称其虽是根据小说改编,但情节和生活逻辑严谨,并无偶像化和虚无感。

3
人物传记题材:价值导向积极向上

今年3月,广电总局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被曝出,通则规定了电视剧中不能出现的具体内容,涉及早恋、轮回转世等;早些时候,总局还提出网剧和电视统一标准。严管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让文艺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召开研讨会的剧目中,有一类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专家、总局之所以重视这些电视剧,是因为它们在描述人物生平、情感的过程中,通过彰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传达出伟大高尚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取向引导。例如,总局副局长田进《海棠依旧》的研讨会上,就盛赞该剧“重立意讲情怀”、“在平淡之中见真情,在平凡之中见真知”。

多个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在谈论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时,往往会提到一个词:责任感,确切地说,这个词更多地是指向创作层面。在《少帅》研讨会上,李京盛就指出这部剧能在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时代取得很好的播出效果,说明提供给观众的兼具思想文化和精美艺术的作品太少,从业者更应认清社会责任、坚定文化信心,创作更多精品;《三妹》的研讨会上,他称赞该剧没有盲目跟从大流,而是选择传统题材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并肯定了播出《三妹》的黑龙江卫视和山东卫视的责任感。从发言来看,李京盛特意点出了选题、制作,这无疑表明了他的观点:希望电视剧从业者能够以更加审慎、严肃的态度投入到创作过程中;也只有秉持这样的创作态度,作品才能坚守价值观和底线。

4
  行业剧:靠细节打磨精品

近两年,行业剧在市场的热度越来越高,对人物、行业的刻画也愈加深入,不但受到观众的欢迎,也抓住了专家的眼球,先后为《国家底线》《小镇大法官》《谜砂》等剧召开了研讨会。

会上,总局称赞最多的就是剧中的细节。如讨论《国家底线》时,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就称它聚焦检验检疫行业的工作和生活“填补了电视剧的题材领域空白”,并夸赞它“台词好、肢体语言好、眼神运用捕捉的好”。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谜砂》的研讨会上,更是清晰地回忆出相关的情节、台词。能特意指出台词、肢体语言好甚至说出具体台词,无疑证明剧集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本身质量过关,也标示着总局期待的方向:故事遵循审美规律精心打磨,用品质回应观众的期待。

结语:

能够吸引领导和专家召开研讨会,这些电视剧的内容、制作、表达无疑十分出色,单部剧远不止一个优点,如《海棠依旧》同样忠于历史,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创新,《天涯浴血》同时注重信仰和情怀的传达。整体来看,这些电视剧以正剧为主,或者说,剧集都带有明显的“正剧气质”——历史观、价值观等导向正确,既充满正能量,又深具艺术感染力;从剧目选择上,就能明显看出总局对电视剧集内涵的方向期待。从研讨会上的关键词来看,总局提及次数最多的除了历史观、价值观,还包括“创新”、“情怀”、“社会责任感”、“品质”,并经常做出详细阐述,在分析这些剧成功因素的同时,也是对今后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

附录:

精彩言论摘录:

《海棠依旧》——聂辰席

《海棠依旧》之所以让观众亲而近之、近而敬之,首先是因为该剧在真实展现历史进程的同时,把镜头对准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不仅从生活视角展现历史画面,更让观众从平凡中感受其伟大和崇高,堪称一部能够穿透历史、烛照现实的心灵诗篇和人格咏叹。

《谜砂》——毛羽

观众之所以喜欢《谜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视剧呼应了对公平正义主流价值观的追求。第二个因素,它聚焦当代现实生活,它深入生活,提炼生活,艺术表达生活,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第三个方面是当前类型电视剧的成功。

《三妹》——李京盛

《三妹》没有盲目跟从大流,而是选择了一种中国最擅长最传统的题材,以当下时代的的普通人、小人物作为主角,表现小人物的人生和命运;事实证明,黑龙江卫视和山东卫视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勇气、眼光和责任感值得肯定。

《天涯浴血》——李京盛

在忠于历史精神,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创作出感人的真实的,作为革命历史创作题材当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的革命者的形象,这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难点,但这部剧我觉得最大的成功,就是虚构部分真实可信。

《小镇大法官》——李京盛

“现实题材剧要做得有影响力,要做得让观众喜欢,一定要有独特的艺术开局。《小镇大法官》这部作品为其他同类题材电视剧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安居》——王丹彦

“《安居》在直面社会焦点与关照生活底层的结合中,反映了社会前进的节奏和共振。”

《国家底线》——王丹彦

我感觉这个名字非常好,“国家底线”既是安全底线、质量底线又是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给人一种审美的印象…...身为检验检疫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通过这部剧很好的得到了彰显,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志着行业剧跨上新台阶的年度标志性作品。

《麻雀》——王丹彦

越是谍战剧越要去单一化的艺术思维,进行多维创新;越是有偶像演员加盟的作品越要去偶像化,而进行情节逻辑、生活逻辑和视听审美的缜密呈现;越是红色题材,越要去历史虚无,追求正确价值观、历史观、审美观,去深度开掘精神内涵。

《炮神》——王丹彦

“《炮神》的团队创作初心是'有炮、有魂、有人、有诗’,这种创作路径的选择是有品味追求的、有质感追求的。”

《少帅》——王丹彦

第一,这部戏精彩地、成功地,用传奇而又真实的独特历史叙事开启了民族历史认知的正能量;第二,用精湛走心的表达,刷新了中国历史题材正剧的品质上限。

《生活有点甜》——王丹彦

在我们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的都市生活剧里面,《生活有点甜》这种直接反映工人群体、工厂生活、工人情感与心理的电视剧确实是非常稀缺的…它贴近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大众的喜怒哀乐,并从中给大众提供了一些精神营养,这样的艺术坚持和探索难能可贵。

《我是红军》——王丹彦

《我是红军》是用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对长征这座“富矿”进行了一种有血有肉的艺术诠释,既有主题立意和视角开掘的独辟蹊径,也有人物关系和故事演进上的动态性。《我是红军》,点出了红军意味着什么、红军的队伍意味着什么、红军的一员意味着什么,它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也是红色题材的开掘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成果。

《彝海结盟》——王丹彦

这部剧有三个具有,第一具有探索文艺创作攀登高峰之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呈现的作品具有长征精神的新发现,丰富了伟大长征史诗的内涵魅力与时代关照,这是第二个具有;第三个具有是在视听艺术上的新发现,丰富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审美呈现的规律性的积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