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原创】2016年动乱中繁荣的影视产业有哪些重要言论?
2016年已步入尾声,在过去的大半年间,影视行业发生了不少事件,既有“限薪令”、网剧监管等政策出台,也有金鹰节、秋推会这样的电视行业盛事,还有先后上映的新剧、新片。每一次,这些事件都会卷起一阵风暴,引起圈内圈外人士的大讨论。相比圈外人,圈内人士由于具备行业背景知识或同这些事件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看法往往更为理性、客观,能精准地对现象和趋势进行剖析。
春节期间,周星驰的喜剧爱情电影《美人鱼》成最大赢家,在之后的采访中,周星驰坦言:“相对正剧,做喜剧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喜剧有它的难度,他们才刚开始。刚开始就会有尝试的过程,要通过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路,最后才会做出一点点(东西)出来。”
侯鸿亮:寻求差异化只会把路越走越窄,这是自寻死路
制片人侯鸿亮早已加入网剧行列,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寻找网剧和传统电视剧的差异并非好方式:“好内容一定是最重要的——你是不是拥有一个真正能够穿透人心、真正绝佳的故事。网络有条件拍不一样的东西了,但没有必要刻意和电视剧差异化,寻求差异化,只会继续把东西越做越小,把路越走越窄,这是自寻死路。”
文艺界别第一天的小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委员张国立面对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坚持:“我不迷茫,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就是拍我喜欢的,拍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快乐。”
4月中下旬,导演高群书在《父亲的身份》开播前接受了采访,认为电视剧比电影难拍:“因为电视剧在技术上要求多于电影,电影是考验一个导演能飞多高,而电视剧的考验多是如何与更多的观众打成一片。一个好的作品光有一个'强情节’的空壳,没有鲜活的人物是不行的。”
7月初,康曦影业董事长王小康在公司的首次发布会“剧变”上公布了未来的布局:“我们这个发布会叫'剧变’,首先'变’是不停地改变、创新,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做好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而内容生产又需要持续更新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循环,更是相互推动的过程。现在的观众很挑剔,我们一定要在观众之前想到他们喜欢的东西。”
今年,网剧呈现出“井喷”现象,年初召开的全国电视剧行业大会上,罗辉司长指出:“加强网剧全流程管理,加强对视频审查员的培训,提高审看人员水平;及时发现'苗头’不对的剧,不要等成片了再下架;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
3月初,《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发布,导演尤小刚认为标准是必要的:“(通则)对从业者来讲是种爱护,也提醒从业者,避免大家因创作和生产中的失误而造成损失。电视剧是在大众公共媒体传播的,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在创作者心中,自己三观要正,自己去把握分寸。”
2月26日,郑晓龙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年会上表示:“网络文学只是IP的一部分。资本在逐利的时候,影视是现代追逐的对象,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影视,资本追逐IP如果只是追逐钱,它不会真正做推动文化和艺术进步的事,这种IP就变得没有意义。一个完整的影视市场应该能形成一个正常的循环,不是靠外部资本投机。”
在电视荧屏生态聚焦座谈会上,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发言,称大数据是造成IP剧同质化严重的原因:“首先大数据就可以造假。其次,文艺作品是要起到引导作用的,不能因为隔壁老王和他的邻居都爱吃驴肉火烧,就号召所有的人都做驴肉火烧;还是需要有人做满汉全席的,老王没有吃过满汉全席,并不代表他不喜欢。”
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如懿传》制片人黄澜对天价版权表达了担忧:“天价背后是观众有强烈需求,现在又是视频网站崛起的时机,它希望笼络一些核心资源,卖方价格就随市场发展高起来了。如果买方一直处于卖肾阶段,整个市场循环一直都是非良性的;我们希望有一种更好更成熟的引领模式出现,而不是让合作方通过烧钱来支撑产业。”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认为选择资源要慎重:“演员的价格确实普遍上涨了,导演、IP版权也一样。其实有的作品不够优质,这时候就需要各方慎重做选择。优质资源价格上涨有理性的成分,但很多非优质资源也这样涨,这就是不理性的了。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自己判断,它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8月,央视在某节目中重提“限薪令”,批判演员的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压力。对于片酬问题,陆川导演直言“可怕”:“演员片酬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好像一个演员一个人拿走一两千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用全明星真的用不起,是有可能一下子拿走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的。”
对于高片酬,黄晓明认为这个结果是市场决定的:“这个片酬不是明星自己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一部电视剧如果利润能够达到成本的一倍甚至1.5倍,大明星、大编剧、大导演的成本是不是会变高?我没有权利说要一个很高的片酬,然后投资方还被逼给我。投资方都是衡量测算之后觉得明星值这个价钱才会出钱。”
身兼演员、导演、制片多重身份的成龙并不反对高片酬,在他看来,高片酬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一些一线演员他的片酬拿得高,而且他有票房保证的话,那我也会去请他。明星市场价值是有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上海电视节上,编剧白一骢直批当下一些明星的敷衍态度:“演员在演戏时会说'这个怎么拍’,而明星只管自己好不好看。有的偶像为看剧本邀功,还有很多明星在片场必须要举提词板。这就是明星,他们片酬占据一个剧投资的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然后提供给我们这样垃圾的服务。”
10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圆满落幕。李雪健赢得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上台领奖时,这位老艺术家感慨道:“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我会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
今年金鹰节上,胡歌获得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今天能拿这个奖不是因为我的演技有多么好,我觉得是因为我很幸运,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知道'演员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到了一个多高的高度,而是代表了我刚刚上路。这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传承之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但追求艺术、敬业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
2月份,湖南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发文阐述了芒果的新媒体战略:“死守传统平台做内容,看起来越来越像是'傻子’。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就看决心有多大,必须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做更长远的事情。用互联网的办法,打造以芒果TV为品牌的视听新媒体平台,学会做互联网'老板’,而不是给互联网'打工’。”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电影峰会上就中国电影市场发言:“2016年我认为中国电影票房大概是460亿到480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是70亿到80亿美元左右。我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会持续保持15%的增长。按照这个判断,十年后的202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00亿美元。”
尹鸿:产业、渠道、网络、美学
11月17日-19日,2016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在怀柔举行,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谈了电视剧行业发展的四个趋势:“第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马太效应明显;第二大趋势是跨屏成为新常态,视频网站成为优质渠道;第三个趋势,就是网生代成为主体,网感成为标配;第四,除了题材、风格、类型,电视剧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2016年北京秋推会上,视扬传媒董事长蒋云峰谈了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的六个走向:“第一是大体量项目投入,倒逼多元化收入模式;第二,2017年进入IP检验年、IP细分年;第三,收费会员有望破亿,深刻改变行业格局;第四个是资本狂潮减退,理性匠心做剧;第五是泰星走红,新星崛起,堕星不止;最后,宣发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赵化勇:中国电视要多点自信,少点自卑
11月21-22日,第二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呼吁中国电视要多点自信,少点自卑:“近些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冲击和压力,但一个新媒体出现后,老媒体并没有消亡。因此,新媒体的产生对电视这个相对老的媒体来说是个促进,但不会取代电视,电视将继续生存下去。”
第二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上,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体融合研究院秘书长吕正标发表演讲,认为未来的电视正在路上:“我认为,现在的电视必死,但未来的电视一定是永生的。回看整个世界电视史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电视一开始不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凭什么要认为30年以后的电视就应该是今天的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