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晚点》对华为 CBG 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的专访,他也是鸿蒙操作系统的负责人

有几个要点:
1:华为分析了过去二十年 PC 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 16% 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 16% 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这也是鸿蒙的目标。

2:中国众多的软件人员都被吸引去做上层应用了,系统人才比较缺乏。

没有大型的系统汇聚大家的力量,技术扎不深。

华为 2009 年在开始做编译器,那时在国内找不到人,因为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培养这样的人,所以华为当时就在美研所招了将近 20 名华人。

后来华为建立了自己的 50 多人的编译器研发队伍。

同时也开始跟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培养这方面的学生,毕业就可以到华为这边。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积累,华为现在有将近 500 人的编译器队伍。

而这些工程师在国内很难找到其他的相关工作,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做编译器研发。

中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超过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但没有像样的计算机相关核心系统在中国手里,
所以很多产业看着繁荣,其实都处在价值链的最底端。

以编译器为例,如果真到极端情况,美国不让我们用了,中国软件行业就立刻停摆了。

3:对于鸿蒙的生态建设
硬件伙伴方面,家电行业是最为积极的,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来沟通了,大多已经开始落实合作。

美的从接触到决策全部硬件使用鸿蒙系统只花了 2 个多月的时间。

软件伙伴方面,华为选择了中国应用市场下载使用排名前 200 的厂家,一个个去沟通,现在已确定做方案的有 70%。

剩下的 30% 还有各种顾虑,第一,有可能跟他现有的商业有冲突,比如说有人担心,他开发了基于鸿蒙的应用,是不是原来的 app 就没人用了,流量就丢了?
还有,你做的东西是不是像你说得这么好。

4:在 2019 年的时候华为强调鸿蒙主要是为 IoT 开发的操作系统,而不是用于手机,
是因为第一,那会儿还存有幻想,希望能恢复和 Google 合作,一旦你要做(手机)系统,就相当于和 Google 决裂了。

第二是与 Google 的合同还没有执行完。

Google 的商业考虑非常完整,Android 生态有一个 “移动应用分发协议”,与 Google 签署这个协议才能用 GMS Core,如果违反该协议,Google 就有权终止服务,这意味着你生产出来的手机,只要物权还没转移,都要冻结,不许卖了。

当时我们还有大量手机的物权在手里。

5:鸿蒙在 2016 年 5 月在软件部部门内部立项,到 2018 年初向任正非汇报后,2018 年 5 月才在消费者业务正式立项,成为公司层面的项目。

今年(2021 年)鸿蒙的装机量预计会达到 2 亿以上,其中 2 亿部是手机。

6:华为本质上还是一家硬件公司,大部分的高管尤其是核心董事会成员,几乎都是做硬件出身,并不懂软件,这意味着华为向软件公司转型的艰难,但如果能够成功,那华为将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