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秀文与朱良春两位大师学治崩漏

妇女不在月经周期而经血非时而下,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二者常交替出现,故崩漏并称。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饮食劳倦,情志过极,外邪所伤或正气不足等因素,导致冲任损伤,血海失约,经血自胞宫非时而下。

一、脾虚 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虚气陷,统摄失司,冲任不固,血海失约,发为崩漏。

二、肾虚 禀赋不足,或老年肾气渐衰,冲任本虚,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失封藏,冲任不固,血海失约,发为崩漏。或肾阴亏损,虚热内生,虚火扰动冲任,血海失守,亦致崩漏。

三、血热 素体阳盛,或外感邪热,或过食辛烈,或肝郁化热,以至火热炽盛,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或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伤阴失血阴血亏耗,虚热内生,以至冲任不固,血海受扰,发为崩漏。

四、血瘀 情志过极,肝失疏泄,肝郁血瘀,冲任郁滞;或经产之后,瘀血未尽,或手术不当,胞宫冲任受伤,复感外邪,以至成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本病来势急,血量多者为崩,下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者为漏。临床见症虚多实少。由于本病证情变化多端,标本错综复杂,因而临证应根据下血的量、色、质、舌脉情况及病程的长短而辩清虚、实、寒、热。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本病辩证中的重要参考依据:青春期患者,多为肾气不足;育龄期患者,多为肝郁化热;更年期患者,多为脾胃虚弱,或肝肾亏虚。

本病的治疗当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使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止血之意,血崩暴下之时,急以止血固脱,“留得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通常用补气填阴之法固脱。止血之时又当视其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施治。

澄源:指澄本清源,即审因求本之意,塞流后俟下血之势稍缓,当明辩证因所在,作求本之治,切忌寒热不分,虚实不辩,犯虚虚实实之戒。此乃本病治疗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

复旧:意即善后固本,根据证情,分别施以补肾益肝,调理气血等法。

临床治疗时,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不可截然划分,三者通常相互关联,往往塞流需结合澄源,复旧又当固本。

辩证施治

一、脾虚气弱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暴注下迫或淋漓不断色淡质薄,伴见一组脾气虚之症。

「病机」 脾虚气陷,统摄无权。

「治法」 益气升阳,止血固冲。

「方药」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熟地 白术 黄芪 炮姜炭 人参 大枣 升麻 海螵蛸 棕榈炭 煅龙骨 煅牡蛎

本方为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大枣、升麻、海螵蛸、棕榈炭、煅龙骨、煅牡蛎。

方中白术、黄芪、人参、大枣健脾益气;升麻升阳举陷;熟地补血养阴;炮姜炭温中止血;海螵蛸、棕榈炭、煅龙骨、煅牡蛎固冲止血。诸药合用,共凑益气止崩之功。

二、肾虚证

1、肾阴虚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或量多色鲜红,质稠,伴见一组肾阴虚之症。

「病机」 肾阴亏虚,冲任失守。

「治法」 滋阴补肾,清热固冲。

「方药」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菟丝子 龟胶 旱莲草 女贞子 仙鹤草 白芨

本方为左归丸去牛膝、鹿胶,加旱莲草、女贞子、仙鹤草、白芨。

方中熟地益肾养血;龟胶滋阴潜阳敛血;山茱萸、枸杞、菟丝子、女贞子、山药补益肝肾;旱莲草、仙鹤草、白芨固冲止血。

若见阴虚内热之象较甚,酌加黄柏、知母等滋阴清热之品。

2、肾阳虚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或量多色淡,质清,伴见一组肾阳虚之症。

「病机」 肾阳亏虚,封藏失司。

「治法」 温肾助阳,止血固冲。

「方药」 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菟丝子 杜仲 制附子 鹿茸 赤石脂 海螵蛸 艾叶炭 炮姜炭

本方为右归丸去鹿角胶、当归、肉桂,加鹿茸、赤石脂、海螵蛸、艾叶炭、包姜炭。

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 杜仲、菟丝子、山药益肾填精;鹿茸温肾气,养精血,固冲任,艾叶炭、炮姜炭温经止血;赤石脂、海螵蛸涩血固冲;附子温肾助阳。诸药合用,共凑温肾助阳,止血固冲之功。

三、血热证

1、虚热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质稠,伴见一组阴虚之症。

「病机」 阴虚血热,冲任不固。

「治法」 滋阴清热,止血固冲。

「方药」 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 熟地 白芍 续断 黄芩 黄柏 阿胶 知母 沙参 麦冬 侧柏叶 地榆

本方为保阴煎去山药、甘草,加阿胶、知母、沙参、麦冬、侧柏叶、地榆。

方中生地凉血养阴;熟地、白芍滋阴养血;阿胶止血补血;续断益肾止血;黄芩、黄柏清热止血;知母、沙参、麦冬养阴清热;侧柏叶、地榆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收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之功。

2、实热

「主证」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断,色紫红质稠,伴见一组里热之症。

「病机」 邪热内盛,迫血妄行。

「治法」 清热凉血,止血固冲。

「方药」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加味。

地骨皮 生地 龟板 煅牡蛎 阿胶 焦栀子 地榆 黄芩 藕节 棕榈炭 甘草 沙参 麦冬

本方为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方中黄芩、焦栀、地榆、藕节清热止血;龟板、牡蛎育阴敛血;棕榈炭收使用止血;阿胶补血止血;沙参、麦冬、地骨皮、生地滋阴清热;甘草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共凑清热凉血,止血固冲之效。

四、血瘀

「主证」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或血止日久又突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有瘀点,脉沉涩。

「病机」 瘀阻胞宫,血不归经。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固冲。

「方药」 平肝开郁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合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白芍 白术 当归 丹皮 三七粉 生地 甘草 黑荆芥 柴胡 炒蒲黄 五灵脂 茜根炭 海螵蛸 益母草

本方为平肝开郁止血汤合失笑散加茜根炭、海螵蛸、益母草。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生地、当归、白芍养血调经;丹皮、三七粉、黑荆芥、蒲黄、茜根炭活血止血;五灵脂、益母草活血止痛;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海螵蛸止血固冲;白术配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共凑化瘀止血之功。

若胸腹胀痛较甚,此为气滞之象,酌加香附、川楝子等理气行滞之品。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其病机复杂,治疗多变,属妇科疑难重症。历代医家对崩漏描述颇多,遣方用药也各具特色。国医大师班秀文与朱良春在治疗崩漏上,经验丰富,习古而不泥于古,充分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加以发挥,自成一体,余敬仰已久,现就二老治崩漏之异同提出粗鄙见解。

对病因病机认识之异同

理论来源崩漏病因病机繁杂多变。《黄帝内经》首指“阴虚阳搏谓之崩”,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严氏济生方》指出:“崩漏一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隋代《诸病源候论》将崩漏主要病机归纳为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李东垣在《兰氏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又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崩漏“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尤其认为与五脏阴虚阳搏有关,“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搏”“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清代《妇科玉尺》将其病因概括为“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

历代医家对崩漏的见解虽各有不同,但总体明确了崩漏属月经病的范畴,并逐步深化认识了崩漏的病因病机。

理论继承与发展班老认为崩漏虽病因多端,但不出寒、热、虚、瘀范畴;就病机论,崩漏的根本在肾,因肾主蛰、藏精、系胞,藏真阴而寓元阳,且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俱通于肾,故治崩应从肾论治,四诊合参。

朱老辨崩漏则首分气虚或阳虚、血虚或阴虚、血热或郁热、血瘀或兼夹之不同,并遵“崩中为气不摄血,漏下乃血不归经”之说,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崩漏,均是气血功能失调的反映,又都与肝脾肾有关。

辨证论治之异同

崩漏为妇科血证、急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朝方约之首提治崩三法,即“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此为后世诸多医家所尊崇。班老与朱老禀其学术思想,加以推陈出新。即暴崩之时寓澄源于塞流防脱之中;血减之后寓复旧于求因治本之中;止血之后亦需固本善后,辨证求因,平调肝、脾、肾,以防复发。

同尊治崩三法,班老在辨证论治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证求因,综合调治;即中西合参,不苛求一法一方,或一味药物即达到止血或调经的目的。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考虑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在青春期以治肾为主,兼以柔肝,注重肾的固藏;生育期以治肝为主,养血柔肝,兼理脾肾;围绝经期以治脾为主,兼以调肾,养后天以济先天。

在用药上,以“补而不腻,利而不伐,温而不燥,凉而不凝,补阳配阴,补阴配阳,止中有化,化中有止”为原则,强调药物的冲和之性。

朱老在辨证论治时则较为重视调理冲任奇经,从脾、肾入手以固冲、安冲;同时也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根据崩漏的病因病机特点,在张锡纯与章次公治疗崩漏之经验基础上,通涩并进,创安冲清补汤、固冲温补汤、羊藿逍遥汤等,治疗血热阴虚、气阳虚等崩中、漏下之疾。

在药物配伍时,注重时时顾护胃气,“不使有伤,滋而不腻,补而不呆”,以防损伤脾胃冲和之气。

小结

崩漏作为妇科疑难重症,其辨治受到历代医家所重视。《证治准绳》提出“治崩养血升提加诸止血药止之”;《景岳全书》主张“以甘药生血养营以益生发之气”;《傅青主女科》则认为“不可独用止血药,当于补阴之中求止崩之法”。

班老与朱老在辨治崩漏时,虽有兼从女子生理特点入手分期论治和兼从冲任入手审因论治之不同,但皆点明了治崩之本在肾、在冲任胞宫,用药宜冲和、宜通涩并进。《傅青主女科》指出:“经水出诸肾。”肾精、肾气的异常,可致气血失司,子宫非时下血。以肾为主导辨治崩漏,来恢复冲任气血蓄溢之周期和胞宫定期藏泻之规律,即旨在调整肾-天癸-冲任-胞生殖轴的功能,使其恢复至正常状态。这也与西医从生殖内分泌辨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不谋而合。

综上,班老与朱老辨治崩漏殊途同归,皆围绕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从不同阶段使胞宫藏泻有度。临床辨治崩漏时,除灵活运用“治崩三法”外,我们可借鉴二老之经验,注重以肾为本,调和冲任,药用冲和,通涩并进,以期为崩漏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教授,长于内、妇、儿科诸病的诊治,其中对崩漏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在《中医精华浅说》中专门写了一篇《崩漏》,对崩漏的辨证论治,有理有例地探讨。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崩,是形容妇女下血如山之崩,其量大,其势急,阴道突然出血如注;漏,是形容妇女下血如水之漏,其量小,其势缓,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崩与漏,虽然见症有轻重之分,病势有缓急之别,但病机却基本相同,而且互为因果,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古往今来大多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所说:“崩漏之疾,本乎一证。”“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然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

治疗崩漏,因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通常采用初、中、末三步治法。《女科经纶》引方约之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本病以出血为主症,塞流止血为当务之急,这是第一步;而之所以出血,常因血热妄行所致,只有清热凉血,才能去病因,除根源,这是第二步;无论急崩或久漏,都会大量出血,最终还须补血扶正,才能康复如旧,这是第三步。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曲似乎已成为医家公认的治疗崩漏的准则。

然而证之临床实际,并非机械地三步走,往往是塞流、澄源同步进行。因为不去病因,不除其根,即使选用大量止血药,也难以塞流止血。所以澄清本病之根源,确为治疗的关键。之所以强调清热凉血,是因为崩漏初起,确以属热者居多,故有“崩证热多寒少”之说。但致崩之热多为虚热,这一观点早在《素问·阴阳别论》中已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张山雷也强调说,致崩之火,是“虚火,非实热可比。”

的确,临床常见阴虚血热证型:出血量多,色深红,质稠厚;烦躁少寐,头昏口渴,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止血。《简明中医妇科学》所载清热固经汤(地骨皮、生地黄、炙龟板、牡蛎粉、阿胶、栀子、地榆、黄芩、藕节、棕榈炭、甘草),用之多效。选用丹栀逍遥散去薄荷、生姜,加三地(生地黄、地榆、地骨皮),也能取效。

崩漏之证,虚证也很常见,所以又有“崩漏虚多实少”之说。因为崩漏的病因病机固然与先天肾虚有关,但毕竟多由后天失养所致。早婚、房劳、多产,皆可伤肾;忧思抑郁、饮食失调、劳倦过度,都会伤脾。这样一来,脾肾亏虚,冲任不足,难以摄血,则崩漏即成。恰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

这类由脾肾亏虚引起的崩漏,有脾虚为主的,有肾虚为主的;肾虚之中又有偏于阴虚、偏于阳虚之别。但临床最为常见的还是脾虚为主的类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而质稀薄;精神困倦,肢软不温,气短懒言,饮食不香,大便稀溏;面色少华,舌胖嫩,苔白润,脉多细弱,或呈芤象。而下血短则十余日,长则断续不定,绵延月余,以致气血大虚,更难摄血,形成恶性循环。故宜尽快补中益气,固本摄血。一般可选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也可用傅青主固本止崩汤(熟地黄、白术、黄芪、当归、黑姜、人参)化裁。针对这种脾虚崩漏,自拟“止崩固漏饮”,屡用多验,奏效颇捷。处方:炙黄芪60g,潞党参30g,白术15g,当归6g,熟地黄30g,白芍12g,阿胶15g,炒艾叶15g,炒地榆30g,乌贼骨30g,续断15g,炙甘草10g,红枣30g。倘兼虚热,则用生地黄并加黄芩15克。

实证崩漏,多为血瘀崩漏。特别是血中有瘀块,少腹痛而拒按,舌质黯有瘀点,脉多沉涩。一般用四物汤合失笑散有效;余用桃红四物汤加二粉(三七粉、延胡索粉)、二炭(茜草炭、艾叶炭)及阿胶,疗效尚佳。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并非单纯的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而是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务须分清主次,兼而治之。著名中医临床家陈源生提出,要掌握三个要领:气与血、补与清、通与涩,确系有得之言。《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概而言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治之得法,自无不愈。”妙哉斯言!

刘渡舟医案

气血两虚崩漏案

于某,女,40岁

素来月经量多。近月余淋漓不断,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经色鲜红、质稀、头晕乏力、腰酸腿沉、口渴、口苦、便干、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按之无力。

此证属于气血两虚,兼有虚热。

法当养血止血,益气养阴调经。

方用《金匮》之“胶艾汤”加味。

阿胶珠12g,炒艾叶炭10g,炙甘草10g

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

生地20g,麦冬20g,太子参18g

服七剂而血量大减,仍口苦、腰酸、大便两日一行。于上方加火麻仁12g,又服七剂,诸证皆安。

【按语】《金匮》有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经水淋漓不断的漏下,半产后下血不止,胎漏,三者病因虽异,病机却同为冲任虚损,营阴不得内守。

胶艾汤在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综观本案脉证,月经不止、质地稀、头晕、乏力、舌胖、脉沉无力等,究为气血两虚。

血虚冲任失养,气虚冲任不固。冲任不固,使经血频至,甚则淋漓不止。

故治当益气血,调冲任,止崩漏,处以“胶艾汤”。又见经色鲜红、口渴,此出血日久,伤阴损津所致,故加麦冬以养阴生津也。

刘奉五医案

阴虚血热崩漏案

孙某,女,29岁,

初诊日期:1974年3月2日

近10年来月经行经日久,每次约持续15~20天,周期也不规律,先后不定(间隔20~70天)。

末次月经为2月21日,至今未净、量多,色红有血块,伴有头晕,多梦,烦急,胸闷,手足心热,口干。

近5个月来曾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某医院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舌质暗、尖红,脉弦滑。

辨证为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法当养阴清热,安冲调经。开方如下:

地骨皮9g,旱莲草9g,椿根皮9g

煅牡蛎24g,侧柏炭9g,阿胶15g

青蒿9g,黄芩9g,丹皮9g,

白芍9g

【按语】行经日久,耗伤阴血,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心藏神,血虚心神失养,故头晕心烦多梦。

阴血亏虚,虚热迫血妄行,见出血量多,虚热焦灼津液,见出血色红且有血块,胸闷,手足心热口干为阴虚内热之象。

青蒿、地骨皮、侧柏炭、旱莲草凉血止血,黄芩、丹皮清热凉血,白芍养血调经,阿胶滋阴养血,煅牡蛎重镇安神,椿根皮固下止血,兼增黄芩清热之力。

3月13日,服药3剂后出血已少。继服3付,于3月23日月经复来潮,行径6天,周期血量均恢复正常。测基础体温示双相型(提示已有排卵)。

朱南山医案

肾虚血瘀崩漏案

姜某,女,42岁

生8胎,末次用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初尚正常,四个月后,忽然行经过多,形成崩漏。

形瘦,心跳,失眠,腰酸,心中懊恼。复刮子宫二次,崩量更多。西医认为必须切除子宫,方能止血,患者不愿,转请中医治疗。

服补气益血止涩药多剂,未见功效,乃来求治。

所述症状,如头晕眼花,腰酸肢软,精神疲倦等,多属虚象。惟按其小腹,则坠隐作痛,切其脉则虚细而涩。

久病血出甚多,固属虚亏,但其内尚有残余瘀滞未化,

因此新血未能归经,前服补养固涩剂未能见效,关键即在虚中有实,遂处将军斩关汤方:

熟军炭3g,巴戟天9g,仙鹤草18g

炒当归9g,茯神9g,黄芪4.5g

白术4.5g,生地9g,熟地9g

蒲黄炒阿胶9g

【按语】妇女胎产耗伤肾气,术后正虚,冲任失调,固摄失职,是以崩漏出。行径过多,崩漏日久,耗伤阴血,血不养心,心神失养,见心跳,失眠,心中懊恼。

腰酸为肾虚之象。复刮子宫二次,更伤正气,其气益虚,故崩量更多。按其小腹,坠隐作痛,其脉虚细而涩,是气血两虚兼血瘀之象。

朱南山老先生用熟军炭(熟大黄)、仙鹤草、蒲黄炒阿胶止血,茯神养心安神,补虚治劳,益气固表,巴戟天补肾壮阳,生地养阴生津,炒当归、熟地补血,炒当归又能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白术黄芪补益脾肺,防止正虚感邪。

另用藏红花,三七末加红茶水送服止血除瘀。甫服1剂,崩漏即停,再经调理,恢复健康。

刘惠民医案

血瘀崩漏案

王某,女,17岁

月经来潮前,不慎饮冷水,致使经血不止,已三天,有大血块,浸透衣被,伴有少腹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卧床不起。

处方:

五灵脂12g,生地炭12g,地榆炭15g

仙鹤草12g,百草霜12g,灶心土24g

当归15g,炮姜9g,蒲黄12g

白术15g

水煎两遍,兑一起,一次服下。

另取好墨一块,用木炭火烧红,放醋中淬后取出,将墨用水研匀,加炮姜9g,红糖少许为引,一次服下。

【按语】月经来潮前不慎饮冷水,寒主收引凝滞,气血不行而成瘀,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

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加重血瘀,见大血块。

“不通则痛”故少腹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皆为寒象。

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温中止痛,五灵脂活血散瘀,蒲黄止血化瘀,生地炭养血滋阴,地榆炭、仙鹤草收敛止血,灶心土温中止血,炮姜温经止血,百草霜止血,白术燥湿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

服药一剂,墨汁一次,流血即止,腹痛也除,又服一剂后未复发。

崩漏,它属女性月经病,全称为“崩中漏下”,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这叫“崩中”;阴道淋漓下血不断者,称“漏下”。

此外,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围,称“经崩”或“经漏”。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便会出现崩漏。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经血大量流失,肝失所养,轻则但见血虚,重则气血两虚,见头晕眼花乏力神昏,甚至伤及脾肾之根本从而导致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症状。

总之,其可能导致的一切后果不容小觑,临床上许多患者一开始或未能引起重视,或又惊又怕,讳疾忌医,等到最后阴损及阳,病势愈发沉重方来就医,调理日长,苦不堪言。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是崩与漏的合称。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来势急、血量多为“崩' ,淋漓不断下血,来势缓,量少的为“漏”。《诸病源侯论》中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崩与漏因出血量的不同而分称,但两者的病机相同,且崩之日久气血耗伤,演变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渐进也可致崩。

两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因果相干,相互转化。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正如《济生门。卷六》说:“崩漏之病,本乎以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崩漏的病因病机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杂症。历代医家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概括崩漏的病机不外乎为虚、热、瘀三方面。虚见肾虚、脾虚,致封藏固摄失司。经血失于制约;热有虚热实热之分。

热伏血分,迫血妄行,经血非时而下:气虚、血虚、血热、血寒均可致瘀阻冲任,血不循经,发为崩漏

崩漏的治疗法则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时间,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原则。

具体治疗上应该遵循“塞流、澄源、复旧”这治崩三法。

塞流

塞流,即止血。若遇崩中,久漏出血不止者,体内精血津液丢失,阴阳失去平衡。若不迅速止血,恐致厥脱,危及生命。正如叶桂所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一分上升之火”。

因崩漏的成因不同。病情有异。需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后合理选用炭类药配伍以上止血药以塞其流,治其标。选择适证止血药时已有“澄源”之寓意。

出血并见热象者,配伍凉血止血药;并见阳虚体寒者,配伍温经止血药;兼有瘀象者,配伍化瘀止血药;止血用药多有留瘀恋邪之弊,则多与行气活血或活血化瘀药同用。

塞流主要针对以出血为主,或时间较长已有虚赢之象的崩漏。“急则治其标”,塞流与澄源同用以达标本同治,以治标为主。

澄源

澄源,就是澄清本源、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必不可缺的方法。待其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时,此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治疗的澄源以治本。

澄其源,清其本,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血止不复。“缓则治其本”,塞流与澄源共施,标本同治,以治本为主。

清除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血自然循常道而行。如治水之理,如只把洪流堵住,而不疏通河床,以后还会泛滥成灾。

具体治疗方法仍应根据病情决定,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淤等法,使崩漏在根本上得到治疗。切忌不问病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引起不良后果。

复旧

复旧,即调理善后,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崩漏之人,必伤气血,虽已血止向愈,但气血未复,尚培补气血以促其早日恢复健康。张景岳云:“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即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水谷精微经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腐熟的功能以化生气血,以充养人体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血秉承于父母,赖于后天脾胃气血充养。即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故复旧以调理脾肾为要。

以脾虚为主者予以归脾汤人参养荣汤以健脾益气养血;肾以阳虚为主者,宜温补肾阳、补益冲任,方用八味地黄丸加减。肾以阴虚为主者,宜滋肾添精髓,方用左归丸加减。

治疗崩漏,若出血为主便以止血为主要目的,塞流之中寓以澄源;出血减少可以澄源,澄源是为了有效地塞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复旧奠定一定的基础;血止住后要以复旧为主,调养脏腑功能以治本,亦有澄源之意。

所有塞流、复旧离不开澄源,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崩漏之血乃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成瘀,成为新的病理因素,因果相干,故应用治崩三法时宜酌情添加活血化瘀之药以达止不留瘀,凉而不瘀,补而不滞的目的。

名噪三晋的平遥县“王氏中医妇科”,始于北宋,历经千年历史,迄今已传29代。崩漏是危及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症。暴崩下血者,甚则危及妇人生命。王氏妇科特别重视对妇人崩漏的治疗,倡导引血归经、活涩并用、注重升提、炭止膠固、宁血止血等治疗方法。

止血与活血

王氏妇科认为,女性崩漏,其出血与瘀血是一个互为因果关系,往往是出血在前为因,瘀血在后为果。如瘀血留而不去,有可能转化为瘀血为因,出血为果。在临床中,往往是既有出血,又有瘀血,治疗当用止血活血法。同是止血,往往有留瘀之弊,活血往往有出血之忧。故止血活血并用,有相得益彰之效。临床应用,一是在大剂止血药中,适加活血之品。如三七参、生蒲黄、茜草等,甚则加桃仁、红花、元胡等药,共起活血化瘀止血作用,使瘀血去而新血得安。可根据临床症状增减活血药的用量。二是治疗先以活血之剂直去瘀滞,后以补益止血之品,止血固正。这也正是王氏妇科活涩并用之法。临床上,对崩漏患者常先服少腹逐瘀汤2剂,以祛其瘀,后服四物止血汤,以止血固正。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止血与宁血

崩漏一症,止血为本,宁血为标。出血时用止血法实乃中医“急则治其标”之意。临床中辨崩漏之虚实寒热而施治。但治则也是以止血为果。王氏妇科对崩漏止血,总结出许多临床经验方。如崩漏不止应用芥穗炭30克(方名“古拜散”),止血效果可靠,更有以人参、黄芪、当归为主药的止血经验方,善于应用炭类止血药,及各种胶固之品。其止血目的均在于急则治其标。崩漏一旦停止,则宜采用宁血之法。所谓宁血者,使血安宁,实则是“缓则治其本”之意也。此时,当认真分析崩漏的原因,精心调治,以固其本。王氏妇科认为,对崩漏的治疗,止血与宁血,是临床治疗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止血与补血

崩漏一症,出血不止则为急症,当以止之。这是因为“止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血止后,血虚之症突显,又急当补之,以促康复。王氏妇科在临床中,对崩漏患者,多采用止血同时补血,双管齐下。不可有丝毫延误。始终认为有虚当补,补可复正。同时在补血之时,要注意气血同源,故补血与补气药同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不可不知。又要注意阴阳互根的关系,做到或补其气,或补其血,或补其阴,或补其阳。针对患者病因,从多角度治疗,达到止血与补血的治疗目的。

注重气机升提

崩漏出血,有一部分属于气虚,中气下陷,血无所摄之故。故祖父王培昌提醒,妇人崩漏,处方用药应加入升提之品。就是取其脾气应升,肾气应固。脾肾不足,则易致崩中漏下。治疗时加柴胡、升麻以升达阳气。阳气升,而血气摄。芥穗炭升阳有引血归经之妙。五味子、赤石脂、海螵蛸,则可固涩收涩止血。

清热泻火药配伍应用

妇人崩漏下血,临床上观察热证偏多,寒证偏少。实证多虚证少。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用止血药也多辨证配伍苦寒泻热药。祖父王培昌告诫,应用清热泻火药,不可量大久用,用之太过,往往导致“寒则血凝”。为了防止致瘀,免留病根,可加入少量反佐之品,或炒而用之,以制苦寒之性。同时可炒炭用,也符合出血症“红见黑止”的理论。另苦寒药用之太多易伤胃气,故临床应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也。

滋阴与补气

妇人崩漏,常有血虚阴亏之象,但在临床上,应用滋阴药多甘寒滋腻,容易碍胃。特别是素有痰火和湿热者,更易留滞,用时应引起注意。如确需久服滋阴之品,可酌加少许砂仁、白豆蔻之品,以开胃醒脾,可保无虑。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对于崩漏失血过多者,宜加补气之品,以防气随血脱,以免有亡阴亡阳之虑,如一味独参汤,即有益气固脱之功。中医理论也早有明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实乃此意也。

王氏妇科认为,对于离经而未离体之血,不论新旧,均当以瘀血论之。可尽快使其消散,或排除体外,以免发生瘀血而致后患。此乃经验之谈。

(0)

相关推荐

  • 功能性子宫出血怎么治?三个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治疗偏方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中医学认为,肾阴亏损,则阴虚失守,虚火妄动,冲任失调,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紊乱,崩漏乃作.治宜补肾和清火为主. 补肾止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炒白术.熟地黄.枸杞子. ...

  • 班秀文与朱良春治崩漏之异同

    天医堂推荐搜索 崩漏 朱良春 班秀文与朱良春治崩漏之异同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其病机复杂,治疗多变,属妇科疑难重症.历代医家对崩漏描述颇多,遣 ...

  • 骨伤难症创新方——试论吴佩衡、朱良春两家法

    中国中医药报2010-07-19 笔者每尝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老师朱良春的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走创新之路,凡遇难症,用大剂量附子之汤剂5剂至30剂,推动之后,即转"煎散& ...

  • 朱良春,斛乌合剂治糖尿病

    朱良春创糖尿病方,10剂症消,血糖控制!针对I型.II型糖尿病,其效同佳! 汉古经方 朱良春创斛乌合剂治糖尿病   斛乌合剂由当代中医大师朱良春所创,笔者初涉此方是在读<闻过喜医辑>时所获 ...

  • 【朱良春:斛乌合剂-治糖尿病特效方】

    南通大医朱良春 治糖尿病特效方 斛乌合剂:石斛15-30克.制何首乌.制黄精.怀生地黄各15克.生黄芪.怀山药各30克.大乌梅.杞子.紫丹参.桃仁泥.淫羊藿.金樱子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连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益肾蠲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婉华 临床上,笔者运用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益肾蠲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疗效肯定.特别是对应用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不能耐受者:长期应用激素病情未稳定者:撤减激素即 ...

  • 【朱良春:仙桔汤-治慢性结肠炎】

    腹痛,腹泻,大便中有粘液,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腹痛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左下腹,痛时即要解大便,大便后疼痛减轻,是其主要特征.当大便有脓血.血液时,则结肠部位不仅有炎症,而且出现了溃疡 ...

  • 朱良春:世上本无不治症,辨证施治除病根

    朱老从医70余年,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对中医事业投入了毕生精力.1992年,他在南通成立了"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2006年,在近90岁高龄时又成立了"南通良春 ...

  • 朱良春: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转载】

    朱良春: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 发表者:杨通煊 782人已读 ·朱良春指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毒内盛,痹阻脉络,内伤脏腑. ·萆薢之功效不仅体现在善治风湿顽痹上,其更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 ...

  • 中医黄酒姜汤治关节炎朱良春:国医大师,南...

    中医黄酒姜汤治关节炎 朱良春: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方药:熟地黄.淫羊藿各15克,川桂枝.乌梢蛇.当归.制川乌各10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即使症状缓解后,还需继续服药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