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的张大爷(小小说)

八十高龄的张大爷有句口头禅 “没办法”,乡邻也就送他一个雅号“没办法”。

今年回乡祭祖,与坐在门墩上的张大爷攀谈起来。

“丫头,这回大爷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你是老师,帮帮大爷,咋样管管我那不听话的孙子。”

“大爷,别急,慢慢说。”

“大爷我也活了七八十岁了,经过了不少的沟沟坎坎,现在这坎我是真的没有办法过了。”大爷颤巍巍的声音有点哽咽。“眼看着这娃初中快毕业了,他却不想念了,见天黑夜和我一起糊纸扎,白天给他们同学贩卖点文具、小吃。邻村上下有个红白喜事、庙会、唱戏啥的,就去摆摊。脑子还算灵活,也能挣个生活费。两个姑姑都让他到她们那里上学,可这娃愣是不去。没办法了!真的是没办法了!”

咦,这可不是我印象中的“没办法”的张大爷了。从小听家里人说张大爷家里贫寒,父母多病,兄弟姊妹六个,但十四五岁的他就与父母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哪里能挣到钱粮他就义无反顾地冲向哪里:生产队里下夜补贴大、工分高,他就一年四季连轴转;修灌渠挣的多、管吃住,他奋战一线不回家;供销社扛麻袋计件挣钱,别人一袋一袋的扛还走走歇歇,他一手拎一袋快步如飞;农业学大寨必须人人出工,张大爷做好自己的,再帮家境好的人干,为的是让人家把不穿的旧衣服送给弟弟妹妹,或是挣得别人感谢他的一个窝头或是半升米面;春天拉土送肥他一个人包车,夏天队里割草他是别人的三倍;秋天收庄稼他更是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帮了这个帮那个;冬天平田整地他是村里高音大喇叭里表扬的先锋模范。乡邻们说你这样没明没夜地干会累垮的。“没办法,家里弟妹们饿啊!”就这样,他一天到晚忙不停,终于在父母病亡的第二年给最小的弟弟成了家,而自己已经是奔四十的人了。

张大爷出身寒门,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压跨,反而遇事很有担当。小时候淘气的弟妹惹了祸,人家找上门来,他挡在父母弟妹前面“大爷大娘叔叔婶婶,没办法,我是老大,有啥您和我说……”因为他曾经的热心,过早的成熟,仗义的话语,乡邻们也不好说啥,“唉,没办法,实在对不起呀!大爷大娘叔叔婶婶,有事您吱一声,我保证随叫随到!”深感生活艰辛的张大爷,可是个热心人,谁有困难能帮的都要帮一把,用力的就更不用说了,套一句现在的流行话“那是可再生资源”,张大爷毫不吝啬,就连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也很豪爽:小伙伴崔二的媳妇坐月子,老丈人家给捎来了三两素油,由于忘记盖盖子,晚上被野猫撞倒了,瓶子碎了,油也全渗到黄土垒的灶台上了。崔二急得满嘴起燎泡,媳妇一下麻烦得奶水也没了,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张大爷就把家里仅有的二两油送给了崔二,他家却半年没有沾油星。多年后,每每提及此事弟弟妹妹们还责怪他,他说“没办法,谁让那时候东西稀罕呢!”村里四狗的母亲暴病去世,家里没有钱买棺材,张大爷就领了自己的两个弟弟连夜上大宋裕村的南山上偷砍了两棵树回来让四狗打棺材。事发后张大爷被左批右斗,而胆小的四狗谨遵张大爷的嘱咐大气也不敢出。乡邻们都说张大爷不值。张大爷却轻松地说:“没办法,总不能让活人和死人睡一条炕上哇!”

快奔四十了张大爷还没有成家,乡邻们取笑张大爷是李莲英转世,张大爷一脸无奈,“没办法呀!想媳妇想的我是心痒痒,谁叫咱寒窑没有一间间,裤兜兜比脸脸还干净啊……”后来,邻村有个年轻寡妇(男人在煤窑上班被砸死了,留下两个闺女),由于受了刺激,精神有点失常,婆家想让她再嫁,不要彩礼。有人问张大爷要不,他说:“没办法,香火还得续上,别人的娃也要人养着,人家愿意,我就娶。”大伙念他为人厚道、仗义,建议生产队把废旧的两间牛圈腾给了张大爷一家。就这样,张大爷成家了,从此过上了叽叽喳喳的普通人的日子。张大爷为给老婆治病,供养两娃上学,又开始了不分昼夜地劳作。每天,张大爷早早起来,掏灰挖火,把大锅里的水烧开,冲猪粮拌鸡食,把饭做好,吼一嗓子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红歌,然后再吆喝一声“红色娘子军们起来吃饭啦!”张大爷洗刷完了锅碗瓢盆,送走了上学的姐妹俩,再给张大娘梳好头,领着她去地里干活,为的是时时刻刻照顾张大娘。张大爷对老婆好得让人眼馋,不可思议的是他还让老婆上了节育环,弟妹们听说后纷纷来家劝说,别人的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付出这么多,应该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张大爷说“没办法,现在你嫂子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哪能照顾孩子,再说,她姐俩念书得花不少的钱,没办法要啊!”“又是没办法、没办法,你啥时候才能有办法!”从小被他娇惯的小妹呛了他几句摔门而去。没办法,在这个长兄如父的大哥面前他们也没办法了。两个女儿很争气,成绩在村里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后来双双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成了家。逢年过节回来看看,张大爷也把自己家的土特产无多没少地给带上或有顺车就捎上。张大娘在张大爷的精心调理陪伴下,病也渐渐地好了起来,苍天有眼,张大娘给了张大爷最大的回报——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节育环不知啥时候滑脱了)。

张大爷无奈!张大爷给儿子取名“大宝”,整日乐呵呵的,心肝宝贝地叫着。大宝很聪明也很淘气,张大爷老来得子,稀罕的不得了,自己苦了大半辈子,说啥也不能再苦儿子了。随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张大爷吃苦耐劳的干劲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逐渐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日子好过了,儿子要啥给啥。大宝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初中没有毕业就贩卖东西,小打小闹的也能轻轻松松赚点钱。在教育大宝的问题上,与两个女儿意见发生了冲突,张大爷情急之下说出了伤人的话:“没办法,大宝是我亲生的,你们管不着!”从此,两个女儿也渐渐地很少回来了。

张大爷早早地给大宝娶了媳妇,一家人的日子过的也其乐融融。张大爷整天乐呵呵的,自己身板还那么硬朗,自家地里的那点活起早摸黑地就干完了,闲暇时上午东墙根下聊天做纸扎架,下午西墙根下拉家常,贩卖点小杂货。乡邻们说他现在也不缺钱,出息的闺女兄弟时常接济,常听大喇叭吆喝“张老大,到大队取汇(音“坏”)单来”,乡邻们调侃张大爷“你家的坏蛋快成群了,没必要那么拼老命了,是急着到阎王爷那里投胎吗?”张大爷拍拍手上的土说“没办法,还得给大宝他们买楼房呢,孙子旺旺还要进城念书了。”“让大宝两口子干吧。”“娃娃们赶上好时候了,能享福就享点吧。没办法,天生的劳碌命,坐不住啊!”大宝两口子在张大爷的疼爱下逐渐地不学好,有钱就花,没钱了伸手向张大爷“借”;小两口有活就干,没活就又学了一样新手艺——耍钱。大宝押宝,媳妇搓麻将,天天早出晚归的,孩子也不管了,吃喝拉撒睡全由张大爷老两口承包了。大宝脑子灵,胆量大,赢了就和媳妇海吃胡花,也给张大爷老两口买些吃的穿的用的,输了就跑,追债的上张大爷家堵门,张大爷只问债主三个字“欠多少”。有了就拿上,没有就在欠条上按个手印,再说三个字“一定还”。大家也都了解张大爷的为人,只要认下,绝对还账。乡邻们都说那是无底洞,张大爷无奈地说“没办法,自己的娃,他们年轻不懂事。”大宝输了钱,媳妇就不高兴了,整日吊个脸,不是打娃就是踢狗,大宝输的数目越来越大,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亲戚乡邻的钱也不好借了,张大爷的信誉也每况愈下,与兄弟、姊妹、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了,大宝的媳妇更是越来越撒泼。张大娘饭熟了叫媳妇吃饭,大宝媳妇还在街头大骂:“老不死的,又神经了,吃饭吃饭烦死了。”张大娘的病又重了,外地的闺女把妈接走治病去了,大宝媳妇为躲债也跟人外出打工走了,家里只剩下张大爷与孙子旺旺相依为命了……

说话间,张大爷的孙子旺旺过来了。

“旺旺,快叫姑姑!”

“姑姑好!”

“这么帅气的小伙!”我由衷地赞叹。

“眼看着这娃初中快毕业了,他却不想念了……”

“爷爷,您咋又说这事,爸妈不在,您和奶奶都老了,身边需要人,我咋能离开呢?这不挺好的,我能挣钱养家啦!念书不也是为挣钱吗?”

听着旺旺的话,我的鼻头一酸,多好的孩子,张大爷辛苦了一辈子,临老还有个这么可心的孙子,真的是苍天有眼啊!孩子不愿念书,原来是生存环境所逼呀。我爱抚地摸摸旺旺的头:“没办法的事在人面前是有办法的。今年咱县上高中政府买单,学费全免,还有贫困生助学补助,你若能考上,姑姑替你争取。这样离家近点,一星期一休息,也不误你照顾爷爷奶奶。”

“真的可以这样吗?”旺旺清澈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真的!再和你姑姑她们商量一下,你们的生活应该后顾无忧!”

张大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顿时舒展了许多,一拍大腿站了起来:“丫头,你可给大爷解了心头病了。哈哈!这下可有办法了!”

“哈哈哈……”祖孙三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乡村的街头回荡!

(作者 胡晓琴 系繁峙中学教师,县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