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焦虑千千万,其实你只需要两句话
你错过的每一天,吾家小儿女都在成长
“聪明父母的世界里,真没有那么多育儿焦虑和中年危机。行而知生活,行而懂育儿。”
——乖妈
有了孩子后,你最常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焦虑。
育儿这件事,仿佛就是一台“焦虑制造机”。
孩子,就好像是你的“自信毁灭器”。
很多在职场上得心应手、在财务报表和晋级报告中游刃有余,仿佛做什么都所向披靡的社会精英,在外面激情满满,回到家面对孩子的那一刻彻底泄气。
01
TA为什么会这样?
钟姐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她3岁的女儿每天晚上会无缘无故哭闹大半个小时,怎么哄也哄不好。
白天孩子不爱吃饭,常常被迫坐在餐椅,边哭边把食物推开。
玩玩具的时候,也会忽然地哭起来。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而钟姐觉得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愿望却太难实现。
为此她常常焦虑到发脾气、砸东西、失眠。
伴随着她的焦虑,女儿越来越害怕她,哭闹更多了。
到最后常常演变成一个局面:女儿在大哭大叫,她在暴走咆哮。
所以当钟姐找到我,第一句话就是:“我无法理解,我女儿怎么是这个样子的?”
我当即反问她:“那你觉得她应该是什么样子?”
钟姐想了想,说:“反正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02
育儿,是本能还是技能?
我冒着被怼的风险,告诉钟姐:“你焦虑,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育儿方向。”
她果然马上怼我:“我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我就希望孩子能每天开心!”
那么,孩子怎样算开心?是能吃好每一顿饭?还是能每天带着微笑入睡?还是当她不开心的时候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开心是一种感觉,感觉是没有参照物的。
而当我们要衡量育儿成果,用具体的行为指向更为清晰。
没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没有明确的育儿方向,没有方向的人,太容易焦虑了。
钟姐的焦虑就像那些考试前没有划重点的学生,光知道着急,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着急是本能,但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技能。
如同育儿,关心孩子是本能,养育好孩子,则是技能。
03
二选一式育儿
所有的育儿专家都信奉一个真理:行大于言。
当代的高知父母,要读懂一本育儿宝典轻而易举,但同样的方法,总是只有小部分人能凑效。
问题大部分都不出在案例的特殊性,而是父母的行动力。
行动力最大的阻力,并不是拖延、懒惰,而是做选择。
就像考试的时候,多选题总是会比单选题占用更多时间。
我给了钟姐一个单选题:"健康和优秀的孩子,如果只能二选一,你选哪个?"
钟姐很快选择了健康的孩子,虽然她两个都想要。
这个选择题和问题的解决,其实没啥关系。
但这样一来,事情就明朗了很多,因为此刻她已经选择了放下一半的焦虑。
随后,我让钟姐把孩子令她烦恼的行为用列表写出来,从中选出一件她最介意的事情。
为什么只能选一件?
因为我们永远不要指望能一次性解决孩子所有的问题,但只要你能完整地解决掉一个问题,就能获取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和信心。
钟姐选择解决吃饭的问题,她希望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愉快地把饭吃完。
做出这个选择后,钟姐放下将近了90%的焦虑。
把多选题变成单选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下焦虑的过程。
当你的注意力只在于某一件事,其他事情带来的焦虑,你都可以先放一放。
挑出重点,有了具体的行为指向,我们就只需要去找方法、执行。
基于对钟姐家情况的了解,我建议她先试着把“吃饭自由”还给孩子。
所谓的吃饭自由,就是到了饭点,如果孩子愿意吃,就一起吃。吃的时候要遵守饭桌上共同的规则,比如不敲碗、不随意走动,这个规则是所有吃饭的人都要遵守的。
如果她不想吃,那就跟她说清楚:“这一顿的吃饭时间是12:00-12:45,时钟到了这个位置后(指向时钟并确认孩子看懂了),就要等到下一顿饭才有东西吃了,如果这个时间内你想吃饭,我们随时欢迎你来。”
把话说清楚,即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她要不要吃、吃多少,取决于她自己。
但如果由于没吃或没吃饱,在下一顿饭之前饿了,妈妈既不能提供帮助,也不会落井下石。
这样一来,孩子对吃饭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就可以先实现钟姐想要的“愉快地用餐”,再利用规则,让孩子慢慢养成按时用餐的习惯。
类似这样的规则,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懂得去制定,并能够说服3岁以上的孩子一起遵守。
结果如你所想,钟姐已经很久没有咆哮了。
昨天她与我联系,告诉我:在解决完吃饭的问题后,她很快又解决了孩子爱哭的问题。
你看,超人妈妈们永远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她们能学会在万千育儿琐事中,抓住一条主线。
就像她们在处理工作时,懂得先搞定最重要的。
育儿,真的没有那么多焦虑,有一个二个给你制造麻烦的孩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果非要我给你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做好两件事:
将多选变成单选;
将思考变成行动。
以上为乖妈真实咨询案例,经来访者同意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