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华为人
昨天国家公布了网约车新政,滴滴uber等网约车业务终于合法了。有人说是潮流不可违抗,有人说是资本的力量,不管怎样,总归是个进步。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我曾经拉过的顾客,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几位华为员工。本来身为国企的我就对华为充满了敬意,虽然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内涵可是完全不同的。
那是我刚刚尝试跑顺风车不久,就遇上了两个华为的员工,一男一女两位同事,男的拿了一个提琴,女的提着一个大包,一路上他们在交谈,说了很多,原来是快到圣诞节了,他们在准备演出,说的都是演出的事情,没有一句涉及到工作,这点让我有些惊讶。
第二个华为人是一位手机研发工程师。那次是周末,我到单位加班,晚上九点多回家的时候拉了一个华为人,小伙子三十多岁,精瘦而干练,短发长脸,戴着眼镜。我们谝了一路,了解到在华为,加班是很正常的,周末还算走得早,要是平时,都得到11、2点才能回家,如果你晚上来这,院子里灯火通明,院门口排满了等着拉客的出租车,因为这么晚了只能坐出租,公交车早已经没了。这就是华为的加班文化,据说他们的工位上都有一个空间,是专门放床垫的,如果太晚回不了家,就在办公室打地铺,都是常事儿。
也有对加班文化不认同的,记得也是一位搞技术的,三十多岁一个小伙子,原来在小公司上班,后来到了华为,他认为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加班的,但是别人加班,你也不好意思走得那么早,也就陪着加班吧!
第三位是一位女士,文质彬彬,很有礼貌,聊起了华为的董事长,从言谈中可以感觉到她从内心里对任正非的钦佩,对华为企业文化的认同。任正非虽然只有1.64%的股份,却是华为不可缺少的灵魂人物,是华为这条大船的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嘛。
有位华为的老弟聊的不错,他是转业军人,在部队上通过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学习了广告策划专业,后来转业被分配到一个工厂,没有去,自己找了几个小广告公司上班,后来华为招聘就进来了,很适应,工作干得不错,这是我我拉过的唯一的一个不是搞电子技术工作的。
后来又陆陆续续拉过好多华为人,总体感觉他们比较有修养,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当认同。多数朴实而实际,从不夸夸其谈,从他们的言谈中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对身为华为人的骄傲和自信。
华为人从来不主动谈收入,虽然他们的收入都较高。我比较关心,总是有意无意地谈论这些话题,从几位口中还是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华为新人八千(在西安),三四年以后,年收入可以到二三十万,如果是技术经理,收入五六十万不成问题。在华为只要好好干,从三级到十级会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十级以上是相当困难的。据说华为西安全球交换中心的主任是二十五级。
其实,说得最多的还是管理,这也是我最关心的。我总想搞明白国企到底和私企的差别在哪里?是人才不够?还是资源匮乏?亦或制度的差别。有许多华为人也是从国企过去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共同话题更多。据说华为请了世界级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用了一年的时间,深入中国文化,专门设计了一套针对华人的世界水平的管理方案,实际效果很好。华为的成功证明了华人文化也有狼性的一面,不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就是条虫,一群中国人连虫也不是”,一群中国人也可以是一条腾飞的龙!我总结起来,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华为将内耗降到最低,用技术手段实现紧密协同,将效率提到最高,精准的考核,合理的分配,彻底贯彻按劳分配的制度,多劳多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与几位华为人交谈,他们最满意的除了收入,其次就是人际关系,相对国企,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很少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内耗,大家都是为做事而来,围绕一件事情而展开,配置人才。
比如你和直接领导关系不好,但是没关系,这并不影响你的收入,只要你完成你的任务,华为有很精准合理的考核机制,保证你的收入不会因为直接领导的好恶而受到影响。
难怪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说你有最多最顶尖的人才,而是有最合理的制度。这个制度能吸引人才,能将人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能让人无悔地与企业共存亡。
网约车合法了,我还会继续跑下去,也会遇到更多的华为人,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