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情未了 昭陵永作伴(三)
一、二两篇赏析了昭陵六骏之特勒骠马、青骓骏马、什伐赤马,本篇继续赏析其它昭陵六骏。
昭陵祭坛西面第一骏——飒露紫
图1 昭陵六骏石刻 飒露紫(复制品,2017年5月摄自国家博物馆)
如图1所示为青石浮雕战马,这是昭陵六骏中唯一有人像的浮雕。左向立马,三花马鬃,束尾,身披铠甲;一人一身戎装,立于马前方,俯首微贴马首,右手在拔出马前胸上中的箭、左手抚摸着御马;马首微微俯下,双目低垂、意态甚恭,一人一马紧紧依偎,人马难分,情感深挚,展示了战将与战骑情感交融的场景。表现的是飒露紫马。这一浮雕,是昭陵六骏中故事最传奇、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飒露紫(sàlùzǐ),"飒露"一词来源于突厥语,意即“勇健者”;该马为紫色骏马,奔跑时像一只轻健飞奔的纯紫色燕子,表示其快捷如飞。
图2 飒露紫马
如图2所示马钱,圆形方穿,始铸于宋代。正面文字旋读为“飒(颯)露紫马(馬)”;背面马图为右向立马。
图1浮雕所表现的故事为: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为了探清对方实力,他自己跨上"飒露紫",只带了数十名骑兵,猛冲敌阵,杀开一条血路,一直冲到敌阵背后。因为来势太猛,王世充军被冲得晕头转向,一片慌乱,几乎无人敢挡其锋。李世民只顾猛冲,和随从将士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围追堵截的王世充骑兵又一箭射中战马"飒露紫",在这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及时赶到,急转马头,回首向敌兵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 "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回到营地,丘行恭为 "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为了表彰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李世民特命将拔箭的情形浮雕于石屏上。
图1浮雕中拔箭之人即为丘行恭,身材魁梧,身穿战袍,头戴兜鍪,卷须,腰佩刀及箭囊,相貌堂堂,英俊威武,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对于战死的飒露紫马,唐太宗赞语:
紫燕超跃 骨腾神骏 气詟三川 威凌八阵
昭陵祭坛西面第二骏——拳毛騧
图3 昭陵六骏石刻 拳毛騧(复制品,2017年5月摄自国家博物馆)
如图3所示为青石浮雕战马,左向行马,三花马鬃,束尾,身披铠甲,迈着对侧步,似凯旋归来、如检阅三军。表现的是拳毛騧马。
拳毛騧(quánmáoguā),拳毛,即毛作旋转状;騧, 黑嘴的黄马。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县)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是贱而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显示了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独到眼光。
图4 拳毛騧马(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4所示马钱,圆形方穿,铸于宋代。正面文字旋读为“拳毛騧马(馬)”;背面马图为右向立马,抬左前蹄,马尾扎花辫,身材魁梧。
还有不同版别的“拳毛”马钱,如图5、6、7、8所示。
图5 拳毛 左向奔马 粗耸尾 光背(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图6 拳毛 左向奔马 细垂尾 光背(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图7 拳毛 左向昂首行马(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又一次奉命出征。他采用坚壁挫锐,断粮筑堰的办法,逼迫刘黑闼率两万骑兵南渡沼水,与唐军殊死决战。这次战斗打得相当激烈,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騧"竟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 ,战死在两军阵前。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唐太宗赞语:
月精按辔 天驷横行 弧矢载戢 氛埃廓清
图8 拳毛
如图8所示马钱,圆形圆穿(马钱中圆穿较为少见)。正面文字竖读为“拳毛”;背面马图为左向昂首行马,迈着对侧步。
图5与图6形制、文字与构图基本一样,马图细节明显不同;均铸于宋代,图5是早期品,图6是后期品。图7与图8文字、马图基本一致,明显区别为穿,图7为方穿,图8 为圆穿;图8是早期品,图7是后期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