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不顺的原因竟然是由于认知不够
如果说我们了解的事物越多,技能练习得越熟练,我们的知识积累得就越丰富,会的越多。而认知的作用却相反,仅仅是消除内耗而已。
人的认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如图,横竖两轴分别是对内认知和对外认知。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浅到深分别吸收的要素为信息、知识、经验、技能、意识,对应的认知改变表现为无知、了解、熟悉、精通、悟,对内部的改变分别是言谈、行为、习惯、条件反射、性格。
我们接触信息,然后提炼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经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进一步形成比条件反射更为底层的不需要刺激就存在的性格的一部分。这是一条从无知到悟的路,悟后改变的是性格,也就有可能触及到最根本的层面。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人的认知到了悟的层次,性格也就会随之改变。这也说明,改变性格并非不可能,但是要达到“悟”的层次。
我们看到,随着我们认知的深入,我们的内耗在逐步减小,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认知,深入一步,就减少一些内耗。对内、对外认知的总和就是内耗。这些内耗就是内、外的对立和内部的对立,表现为矛盾、纠结,它们消耗了我们大部分能量,让我们在低层次徘徊。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直到“悟”这个层次,不管对内认知还是对外认知,有一个首先达到悟的层次,它们之间就变成乘积的关系。对外的解悟,对内的体悟,不管哪一种悟,都是一悟千悟,心开意解,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内外的对立,所有一切内耗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如六祖慧能悟后写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时六祖慧能达到的境界已经没有任何对立,也就彻底消除了内耗。
个体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千差万别,就算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内、对外的认知深浅也不一样。不同的认知对应不同的状态,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同样的环境,有人游刃有余,有人困难重重,多数是由于认知的深浅造成大小不一的内耗所致。
加深认知并非多了知识,而是少了愚昧,并非多了能量,而是少了内耗。对外认知每深入一点,就会带动对内认知深入一步,同样,对内认知的深入,也会带动对外认知的深入,但是因为认知内在和外在的步伐并非同步,也就出现了许多丰富的层次,相应地出现许多复杂的结果。
比如在一些情景中,如果我们认知比较浅显,容易被激怒,就容易有一些幼稚的举动,使得事情不可收拾。而当我们人生阅历增加,认知深入,对这些事情看得更清楚,我们的态度就会更加豁达,变得更有耐性,同样的事情也就会处理得更加得体。
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八九,这八九中,除了天灾,多数人祸都是由于认知的浅显造成。它们是无知犯的错,是业余,是贪心,是固执,是易怒,是散乱,当认知深入了,我们就少了内耗,受益于这些对内、对外深入的认知,它们是专业,是忍耐,是坚持,是大度,是清净。
个体如此,群体也是如此,万物互相效力,人离不开社会,在改变自身认知的时候,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群。不过个体的认知10年到20年会有一个大的变化,群体的认知需要30年至40年才能上一个台阶。同时,群体的认知也在限制着个体的认知。
努力提高认知,减少内耗,是我们一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