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河南:嵩阳书院
书院起于唐,盛于宋,废于清,集研究、授业、教化于一体,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过极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曾有大大小小至少7000余座书院,然最有成就者莫过于北宋嵩阳、应天、白鹿洞、岳麓四大书院。
在这四大书院中,河南郑州的嵩阳书院之名为北宋皇帝亲赐,因而为仕者所重。司马光、范仲淹、李纲等政治家蛰伏于此,程颢、程颐教书于此,朱熹主持嵩阳书院长达两年,他们在对儒学梳理释义的过程中将孔孟之道推向新的高峰,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程朱理学主宰中国思想界长达千年。
高山仰止坊 阎铁成 摄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峻极峰下。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在此始建嵩阳寺,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更名嵩阳观,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两访潘师正以此为行宫,五代后唐清泰元年至三年(公元934—936年)进士庞士曾在此聚众讲学。后周(公元951—960年)改名太乙书院,宋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子史,置校官,生徒数百人。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管院务,拨学田百亩以供开支。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书院更名承天宫,明重修后复名嵩阳书院。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耿介复兴书院并增建修补,形成今日规模和布局。书院现有房舍100余间,面积一万余平方,由五进院落组成,廊庑俱全,格局完整,书香充盈,古朴雅致。
中岳嵩阳寺魏碑碑亭 阎铁成 摄
嵩阳书院背依太室山,面对双溪河,周边竹茂林密,风光秀丽。自古便为名胜之地,秦汉以来,帝王雅客多有造访。汉武帝封禅太室在此休憩留下错封将军柏的逸事。武则天以此为行宫完成祭岳大典,唐玄宗求仙丹立下唐碑之冠,乾隆帝游书院挥笔御留风雅诗作。今日嵩阳书院内,汉武帝御封的将军柏仍旧枝叶繁茂,二程手植的千年宋槐依然盛年,雕刻精美的东魏造像碑风采依旧,气势磅礴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让人慨然。书院内一处处历史旧存更使人浮想联翩,似乎窥见一批批名师,一群群高足们在棚舍青灯下孜孜求学。
嵩阳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诗碑亭与二程手植槐 阎铁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