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雨淋笆,有得花
这是村庄物语第303篇原创推送
我站在村头水渠上的小桥,向村里望。最惹眼的,就是那一排一排的楼房。以三四层的居多。它们在村子里耸立,无声述说着改革开放以来皖北乡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置身于这些农家楼房之间,老辈人多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这样的变化,是他们几十年前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在从前,皖北村子里的农房,是瓦房;再前,是草房。无论瓦房还是草房,都一定要有“笆”——屋笆。屋笆之上,缮草或者铺瓦。
那时农家的屋笆,首选是秫秫(高粱)秸秆,芦苇杆次之。这些秸秆易于损毁,隔些年就要换一回屋笆,住着才安稳。
因此,农家建房,屋笆材料的选取,也很重要。基本上都是还没有“上梁(屋脊上放最后一根木料)”时,就选好了。“上梁”后,推笆,缮草。这个时候,房屋的主体工程才算完成。
有时候不巧,推笆时赶上下雨天。或者刚开始推笆还好好的,推着推着“滴点(落雨点)”了,建房的伙计,以及房东家都会咧嘴笑,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嘴边前总离不了这样一句话——
雨淋笆,有得花。
显然,他们是把“雨淋笆”,当成“有得花(有钱花)”的好兆头了。
照常理说,“雨淋笆”之时,干活的也好,房东家也好,该都是一阵手忙脚乱的吧。但皖北村人却不。越是这样的时候,他们好像越有章法,越不急躁。似乎,他们很愿意享受“雨淋笆”的过程。原因无他,只是他们相信:“雨淋笆,有得花”——从今往后,一家子人就不愁钱花了。
那么,“雨淋笆”与“有得花”之间,是不是就是一组因果关系?拿这个话去请教皖北村里人,我敢说,没人能说得清楚,更难以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所谓证据。而在我看来,“雨淋笆,有得花”,也并非皖北农人随口一说,随性一说。可能其中,确实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哲理呢,也说不定。
皖北之地,具有悠久的农耕传统。祖祖辈辈的皖北农人,就是在醇厚的农耕文化的浸泡中繁衍生息的。他们的骨头眼里,有着对上天,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之情。由此,形成了别具皖北特色的民间俗语。“雨淋笆,有得花”,只是其一。还有“给种,就给收”,“老天爷不灭人”等等,都有着“天人合一”的浓重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