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写满了都市人的挣扎和无奈
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还请多多原谅……
周末看到北京确诊新冠几人的活动轨迹,又忍不住看到了不少人在朋友圈分享对比着成都确诊的生活轨迹(不加任何褒贬),真的忍不住有几分唏嘘无奈。
仅供娱乐,别太认真
打工人的努力、奋斗,用尽全力的拼搏,恨不得榨干自己最后一点时间和力气的样子,令人感动,更让人心疼。
你努力的样子既令人感动,更让人心疼
好想抱抱他们,就像是也给同样是“倔强打工人”的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在这个北京寒冷的冬天。
想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真的不只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伟大,赞美他们的拼搏和奋斗,更看到了那个在寒风中孤独无助的“小孩”,即使满怀委屈,也强忍泪水的样子……我们都看到了。
此时我忍不住会想起曾经有那么几年,我似乎非常非常努力地在做一些事,努力挣更多的钱,努力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勉强自己和讨厌的人相处。
似乎只要我做到这些,我就可以证明我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了,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了。
无休止的加班,时装周在国外出差,又要时差着跟国内对工作,一礼拜合计睡眠时间不超过15小时,周旋于各种虚假的Social之间,沉迷在无数灰姑娘舞会般的虚假美好之中。只有疯狂工作,才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被爱的。
明明心中有个声音在说“这都是假的,都是别人制造的幻想泡沫……你不过是一个披着有价值Title的傀儡……”却依旧停不下来。
在某个凌晨3点跟客户撕逼的电话会之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倒在自己的小床上,丝毫没有困意,突然开始感受到一切的不真实感,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努力,我又到底得到了什么?挫败感接踵而至。
其实有这种感受,大概是无数都市打工人的常态,白天越是充满干劲,一旦夜晚降临,就越是容易情绪低落和感到空虚无助;甚至是工作日还挺好,反而是放假情绪就会开始低落。
陷入似乎只有工作才是生命全部意义的怪圈。
因为有价值,所以才配“存在”?
这恐怕和当下国内普遍存在的“行动文化”有关,每一个人都看似“鸡血满满”,遇到问题、苦恼、迷惑的时候,或是有了欲望的不满,就会马上匆忙开始行动,以找到“解决办法”为目的。
仿佛只有躲到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事情里,开始“忙碌”才会觉得心安,自我的存在价值才会被体现。
而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些脆弱、哀伤、无助的“求助”,却被当作“负面情绪”或被隔离或被忽视。通过制定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多的地位和金钱,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来自我麻痹。
而如果有人问你“到底为什么这样努力?你得到更多的钱和地位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你还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吗?”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存在与否得证明,若仅仅来自外界的标签,那么真实的“成就感”和“存在的意义”就将变得模糊和薄弱。
《谈心社》专访彭昱畅
当我们努力感受自身存在感的时候,往往会包含两个问题:
他人对于我们身份是否认可?例如:你花了很久的时间做的策划,倾注心血非常有成就感,也觉得做的非常精彩,最终客户却只评价平平,老板也没有给到如你预期的表扬。你是否会一下子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以及,对于我们是否“存在”而设定的条件是怎样的?例如:我们也许都容易有这样的观念——等我有钱了,有房了,事业有成了,我就会变得幸福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