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怎样做让孩子胆大起来?
图画:焯焯
案例——
小学开学,孩子送不进学校。他说害怕,要家长陪着才可以不哭。孩子一直比较胆小,他从来不会自己在游乐场玩。只要爸爸妈妈不陪着他啥都不敢去做。整天嘴里都说我害怕,我胆小。可是问他怕啥,他又说不出来,极度没有安全感。小朋友上的各种兴趣班他都很抵触,除非我陪着他一起,必须他能看见我才行。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解析……
胆小是人类对于恐惧事件而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常表现方式。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需要细心观察孩子几个方面:什么情况下胆小?胆小的反应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胆大?胆小对于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胆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尝试找出相对应的答案,还可以找到更多的方面是最好的,了解越多对于帮助孩子越有效果。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胆小基本是跟父母的分离有关系,只要父母在,做什么都行,父母离开就会害怕。这属于分离焦虑的情况,一般是和孩子从小(3岁以前)可能经历过被抛弃,被过度管教,被过度限制有关,这与带孩子的人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和行为受限。孩子不想被人抛弃,强制分离时一种很残酷的行为,对孩子的本能来讲,分开就意味着死亡,这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要有人照顾才有安全感;而担心孩子受到意外的伤害阻止孩子尝试体验,也是可以造成害怕的反应,比如踢石头怕磕了脚,玩水怕淹着,玩家具怕被砸到等等,夸大给孩子的解释,这时就会给孩子造成周围的东西(人事物)都是危险的,自己要小心谨慎的对待。基于这两点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和孩子互动的模式中容易发生,对于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或其他人)而言,也有害怕承担责任的原因,导致自己本身就小心翼翼,所以,这是一个延续的惯性,也是一种隐形的影响。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日后的调整来辅助孩子慢慢胆大起来。
害怕跟自信心有直接的关系。孩子现在上小学,要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伙伴,不同的自己。而自信心的程度直接影响孩子适应的快与慢。这时候,需要父母不断地给到孩子更多建立自信心的机会,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言语方面,说话是最直接便捷快速的表达方式,一句话可能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言语的内容上要注意,多说鼓励和肯定的话,次之就是提醒的话,少说批评和指责的话,孩子会在多次的鼓励和肯定下慢慢地建立自信心,也会在多次的批评和指责中形成自卑或暴躁的性格,从言语的表达中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支持和力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行为方面,多给孩子拥抱(12岁以前),在孩子通过努力做到一件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时,可以拥抱他,这是被称为“爱的抱抱”的行为,仅次于言语的效果,拥抱也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安全感,反之,殴打或推搡会让孩子感觉被嫌弃和抛弃,也会模仿类似的行为来对待外界的人事物。这两方面可以做到话,孩子的自信心基本上就可以建立起来了,再高点的要求就需要父母可以设计给孩子“多做到”的任务,当完成这项任务时,适当的给予奖励,最好不以昂贵为主,可以是一次活动,可以是一次电影,或者是一个冰淇淋,贵重的奖品会降低孩子的满足感。因此,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孩子自然习得为准,并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能做到这个程度,孩子的性格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了。
总结,对于孩子的评价是每个父母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能够客观的评价就有些困难了,其实也不是困难,而是无心。往往我们一句不经意的批评,过后也没有鼓励的转折,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就是否定了他整个人,他会认为自己这个人就是不好的,所以,一言一行对于少年时期的孩子来说是对父母的一种挑战,古训道:身教大过言传。试问:做到之人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