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十以学易(7-17)

孔子曾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经》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经》,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于“天命”。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加:通“假”字,借给的意思。
易:指《周易》。
大过:大的过失。
【译文】
孔子说:“再借给我几年时间,退回到五十岁开始学习《易经》,我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
有人认为,“五十以学易”并非实指孔子慨叹自己没能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易经》,五、十不是指年岁,而是针对“数年”而言,意思是希望上天给自己多延长几年寿命,再给五年、十年的时间用来学习《易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做到“无大过”。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一生都在改过,直到晚年还在努力改过。
孔子并非生来就是圣人,也是从一个普通人不断改过而渐渐进入圣贤境界。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讲过,改过有三种功夫:一是事上改,一是理上改,一是心上改。“事上改”重点在控制怒气、克制烦恼、排除郁闷,是一种刻意。“理上改”重点在转变观念、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是一种成熟。“心上改”重点在不违仁德、不生烦恼、不自责责他,是一种自觉。事上改是下乘功夫,但也是成圣成贤的重要基础;心上改是上乘功夫,则是通向圣贤境界的必由路径。
孔子之所以遇到《易经》以后感到无比欢喜,是因为发现《易经》能够让人认识自己的过失,可以教人改过。《易经》所讲述的是宇宙人生真谛,它教会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通过学习《易经》,对照检视、反省自己的过失,然后努力改正。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帝禅让帝位给大禹时告诫:“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惟危”,世上人心非常危险,有善有恶,不善则恶。“道心惟微”,思想情绪非常微妙,不可思议,看不见摸不着。“惟精惟一”,内在修养工夫要精到,心性要专一。“允执厥中”,善恶、是非、好坏,世上一切事情都是相对而生,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务必把握中道。这十六个字被认为是“三圣传授心法”,其实也是修身治国心法。《中庸》强调“不偏不倚”,《易经》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为世间事物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凡事不能执着于两个极端,而是教诲人们要走中道,所传授的就是中道、中庸,都是圣人智慧。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史记》引孔子的话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君子甚至超过君子的地位,但仍然非常谦虚地说,如果上天再多给自己几年寿命,能够深入地学习《易经》,就能够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
《史记·孔子世家》载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足见孔子确实非常喜欢《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多次,切切实实做到“惟精惟一”,且不知老之将至,学而时习之,乐以忘忧,发愤忘食。真学就要真改,真改才是真学。天天学、天天改,人就会逐步达到无大过的境界。孔子这种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