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港区齐助跑 “南向通道”效率高

“南向通道”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海陆相连的格局,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形成了一条辐射南亚、中东、澳洲等区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海运资料图

北部湾港作为“南向通道”出海口,一直以来都是 “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向北将贵阳、重庆、兰州等沿线重要城市连接,向南与东盟国家衔接,成为陆海通道的主轴,使中国连接东盟国家的运输效率被大大提升,对节约货物的运输距离和时间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7月26日晚11时许,一批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项目急需的通讯及动力电缆从福建通过铁路运抵钦州保税港区。货物到达后,北部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业务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受理委托并下达作业计划,及时做好工班调整和机械安排,并将单箱装箱时长由4小时压缩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货物在港区内的停留时间。

正在建设中的关丹港新港区

与此同时,太平船务公司有关部门提前做好舱单预配,将截关时间由25日下午5点申请延长到26日12点,保证货物得以顺利出关。钦州保税港海关迅速组织系统审单,申报加通关仅用40分钟,为货物出关节约了近1小时的宝贵时间。

在钦州保税港海关、代理、报关行等部门的通力协助下,7月27日早上9时许,这辆满载集装箱货柜的班轮在钦州港长鸣船笛,驶离之后一路南下朝着南海彼岸的马来西亚关丹港扬帆而行。

据了解,货物从福建通过海运前往马来西亚,需要中转数港,前后耗费时间通常都要15天;若再遇上港区繁忙的情况,仅是排队等待货物清关装船都需要至少5天。而此次货物从到达钦州保税港到完成清关装船离港仅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优质高效的码头和口岸服务使得 “南向通道”愈发具备吸引力。为保障南向通道发展,钦州港码头新引进12台场桥并加快堆场升级改造,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服务;钦州港东站扩建稳步推动,力争完成日装卸能力6列以上。


来源:丝路在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