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莫要吓坏想回家的孩子
凌云树:我总是喜欢爬满墙头的蔷薇花,在我的记忆里,她开满了那条回家的路,回家好心情,一路花开。
最近,我的心情总被一些关于学生的事情影响着,每一次都陷入沉思而不能自我解脱,让我一直徘徊在情感鞭罚的世界里。
昨天,我给一个学生改作文,他写的作文题目是《乐观让生活很快乐》。文章写得很好,文通句顺,主题突出,主旨鲜明,前后呼应,结构合理,算得上一篇不错的好文。
但我仔细阅读之后,却让我的心情变得很不舒服。文章写了他拿着没有考好的卷子回家的故事。一次考试,因为粗心大意他没有考好,他不敢回家,他觉得没有脸面让父母看到考试的成绩。
没有考好,他心里除了懊悔还有恐惧,他伸向书包里的手是颤抖的,他不知道如何向父母拿出那张让他颜面扫地的卷子,此时,那张写满耻辱的卷子变成了扎手的刺猬。他很清楚自己考不好回到家里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文章里写到孩子的心理恐惧,此时的家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可以投入怀抱诉说痛苦的港湾,而是一个冰冷无情的地窖,他不是第一次这样惧怕走进家门。最终,他战战兢兢推开了那扇门,迎接他的是意料之中的场面。
一段母亲的责骂之声写得淋漓尽致。“你是少长个头还是少条腿,我真是养了一头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哦!多么形象的一句话呀,又是多么冰冷的一句话呢,生动形象又恰如其分,是不是道出了一位家长的心声,展示出一个家长的尊严呢?
此时的孩子是恐惧的,是万般伤心的,他多么渴望有个人会包容和接纳他的不完美;他多么希望有人会在意他的心情而不是只看重他的成绩;他多么希望有人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跟他一起分析一下没考好的原因呢?
此时的孩子是孤独的,无助的,绝望的。但是文章里孩子写满了对自己的自责,却没有对父母的半点抱怨。我真想对这个孩子说:小伙子,没事的。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我改过的另一篇学生的作文。
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学生写的作文《父爱》,她写到父亲是严厉的,一次她没有考好试,名次下滑了,开完家长会的父亲,回家就扇了她一个重重的嘴巴,打得她满嘴是血,父亲手上都粘着带血的肉块,她跪在地上求父亲原谅,并发誓下次一定考好。
我看完之后,心里难过极了,这样痛下杀手的父亲也能担当“父爱”二字,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谁考不好就挨打,那在孩子的心里,考试对孩子将意味着什么呢,我想那肯定不是快乐的事情,是让人心寒和惧怕的。
我找来了那个优秀的女孩,也问了她文章所写是否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她点点头。我又问她是否记恨父亲的残酷粗暴。她却扔给了我一句:考不好就得挨打。这是让我震惊的,是让我多年后都不曾忘怀的一句话。
令我担心的并不是那些不问青红道白就打骂孩子的家长,而是那些从小就埋下了忍受一切的不公平,却不知道反抗的幼小心灵。她信任父母,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而父母是否也想过相信自己的孩子呢?
眼前的这篇文章里的孩子,不正是多年前的那个女孩子的翻版吗?男孩这样写道:他在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抹绿色,生气盎然给人以力量,于是,他想到要乐观,想要奋起,要重新振作,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他等到了他想要的一百分。
我不知道他看到的一抹绿色,指的是什么。我也没有特意给他做什么修改,我恰恰觉得这一笔是更让我们反思的东西。为什么给一个孩子重新振作起来,让一个孩子充满力量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绿色呢?
我们不免要问,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却比不上一个抽象冰冷的物品给人以温暖和力量,这无不极大地讽刺了我们的冷漠无情和对孩子缺乏的关爱与耐心。让孩子感觉到“乐观让生活很快乐”的最大因素,难道不是我们人为的逼迫吗?
我掩卷而思,文章的小作者会因为乐观而生活快乐吗?不选择乐观,孩子的生活又将如何安排呢?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孩子好可怜呢。理解和包容,会不会让生活快乐呢?支持和鼓励,会不会让生活快乐呢?
我们一直在说如何关爱孩子的成长,希望不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就从读懂孩子的心开始吧,首先让孩子愿意靠近你,不要让孩子回不了家,眼睛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稳定的成绩,要和孩子在一起交流,给予理解和鼓励,学会赞美和欣赏,你想要的美好,孩子自然会呈现给你。不是吗?
不要让孩子靠近我们都觉得很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