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法总结到这个程度,真是服了!
执笔图:
作者画的圆不知道朋友们看懂了,仔细看不难发现笔者画的是俯视图,毛笔笔杆垂直直面你在上面看就是一个圆三个方向对应的就是各个手指的位置,其实就是五指执笔法。只不过是俯视图而已。
执笔图
笔阵图解
这个笔阵图可大有来头啊,里面用到很多历史名家说的用笔心得:比如唐以前说用笔:“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都是比喻。
而后世种种笔法、结构法等等。小编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唐禇遂良云:'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唐蔡希综云:'仆尝闻禇河南(褚遂良)用笔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后因阅江岛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险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
在平坦的细沙地上(以海边湿润的沙滩最佳),用尖锐的锥子划动写字,自然出现道道细深的划痕,而沙子在划痕的两侧隆起,形容善用中锋,笔毫虽软却能运使如锥,笔画瘦劲爽利,如用锥子画沙。
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东西时,在包装盒封口上糊上一种特制的泥,再在泥上盖上章,起到封条作用,印盖下去,自然把泥压下去一定深度, 呈现匀净鲜明的印痕线。
毛笔写在纸上, 若笔法精到, 则笔画细瘦而遒劲沉实,富有张力,线条匀净如印痕,爽利如刀切,且发笔转折处锋棱显豁。或以“骨法”、“铁画”喻之可也。
锥画沙、印印泥是高层次中锋笔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中锋;主要以笔毫前端触纸;疾、涩二法纯熟。
其实,自秦汉经魏晋而至初唐,不论篆隶楷行草,其正统笔法(主流笔法)即为“锥画沙”,其间名流大家莫不如此,王羲之不过登峰造极而已。
及至中唐,书风一变,崇尚肥满,代表人物颜真卿,自此笔法狼藉,江河日下。严格说,习书者若昧此笔法,不论所习何体,皆未入门。
看完是不是觉得此图包含的知识甚多吧。可不要小瞧此图,我相信画此图之人用笔体会应该不会太差。
笔阵图
起笔法
此图说起笔主要有两种,露锋法和藏锋法,藏锋用笔,是将笔画的气力包裹在线条之内,这样写出来的点画给人以含蓄、浑圆的感觉,把气藏起来。
露锋用笔,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侧笔取势,说的是取的下笔角度,角度不同姿态不同,不知道朋友们能否听的明白,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侧锋研,中锋立骨,就是这个意思。
起笔法
行笔法
说的极是笔阵图里的中间行笔过程体会,这个图小编有点不赞同屋漏痕和锥画沙都是说的行笔感觉描述,都是说明行笔要用中锋,线条写出自然美,不分用笔肚和用笔尖之说。收笔法还是用李斯说的“送脚如鱼得水”比较合理一点。
行笔法
转折法
横折写法分:实搭法和虚搭法,实搭大家估计都会。虚搭并不是没有连接上,而是转折处另起笔可以顺势藏锋带过来。所谓高手暗中转换,其实就是边走边提笔。
转折法
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看懂 说的颜字和米的字的区别
线长度
反思:
A说的诗写字要有头有尾,下笔要有动作,及起笔,收笔也要有动作及收笔。
B说写字下笔要考虑下一个笔画的连续性,不要像垒积木一样,每一个笔画都是独立的,没有取势,比如现在的电脑打 印的字就是,其实就是写字不要写印刷体,没有灵动感。写死了。
C说的就是没有那个钢筋钻别揽那个瓷器活,踏实写楷书,不要乱画。
反思
学书:讲了笔法和结构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不过小编觉得应该有侧重点比如小编就是偏重笔法,字形次之。
次之并不是说字形结构不重要,比如 笔法 90分,字形80 就可以了。字形变化多端,古人云:用笔千古不易。同样的字,字形一样看用笔,看线条力度,真是入木三分啊。这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了,古人写了一辈子,到老才明白用笔不易。
学书
画图之人把字点画比喻人的眼睛,横画趋势角度要不同,不能都是一样,比如三字写法,第一个尖峰入笔向上趋势,第二横露锋拱形, 第三行藏锋入笔。
将撇捺比作手足,变化多端。
下面说的是米芾的八面锋用笔。转锋处有提,有按才能做到转锋,别说八面锋了,现代人写字能用到2 到3面锋就厉害的不行了,用到4面估计就无人能及了现在社会而言。
这里就是为何在直播平台里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写字是,写一笔然后毛笔转一下,写一笔转一下。他就是不会用婉换另一面锋道理。
八面锋
八面锋
永字八法这个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吧。
永字八法
线方向:横和竖入笔侧锋趋研,中锋立骨的道理,和上面讲的三字写法是一个道理
线方向
结体规律:这里小编就不多说了,这个你要拿字帖里的字去对照,你就找到里面的规律了。
结体规律
经典作品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