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养生"春季养生法"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已过,万物复苏,蛰虫活动,阳气升发,一派生机。气温较暖,空气变得湿润,皮肤腠理也逐渐舒展,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每个人要注意调养,以适应春天的大好时光。

(1) 春捂秋凉“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去冬以来拥护熏衣,啖炙炊煿,成积至春…”。“春季天气寒喧不一,不可屯去棉衣,老人气弱体怯,风冷易伤,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春天大气转暖,不可急于脱掉冬衣,以防老人气弱之体得病。“春捂秋凉”这句古老谚语;正是说明了人要适应四时的气候变化。

(2)和日春游“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广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机。不可几坐以生化部。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春花吐蕾,微风拂煦,柳丝吐芽,鸟鸣花香,生气盎然。经过冬三月收藏季节,人们应该到园林亭阁,山水湖泊的郊外春游,多做户外活动,使身心愉快,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健康。

(3)春季调食春天也要注意调养饮食。“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所以老年人饮食宜甘甜少酸,饭不易过饱,酒不可过量,多食消化之品,有利春季身体的调养。

(4)防病复发冬去春来,在季节交换过渡之际,冬季不善于调养者,往往易引起旧病复发。《内经》提出春季有人四肢无力,足冷不暖等症,多是由于冬季不善养者。如果春季不能很好地养生,也将会在夏季发生病。肝阳偏亢之人,由于阴分不足,受不起风阳的刺激,而出现肝经症;肝火偏旺的人,春季血压容易偏高,睡眠不好;哮喘病人,春季易发病呈哮喘状态;内热体质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肿痛。这是因为春三月气候的变化使内脏功能失调,因此,中医养生强调了个体要适应天时的变化。

(5)预防春瘟春季是阳气升发时期,多风,气候偏温,万物苏醒,富于生机,各种毒邪,即细菌、病毒亦易传播,所以各种瘟疫之病多见。此时老年人易患的流感及其它发热性病,如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要适应气候的变化,除注意防寒外,还要加强耐寒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0)

相关推荐

  • 说说时病及药物预防

    人体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机体的正气虚衰,所有养生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养和维护正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所以养生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保健.预防理论,想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就需要无病早防.有病早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咽唾养生法"

    古代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的谚语,可见对唾液是极为重视的.自先秦时代的<内经>至明清,对唾液有许多论述,称为"玉液"."舌下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四时养生法”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

  • 中国医学论养生“以心治神法”

    一旦七情失调引起疾病,将会有损寿命.心病还须心药治.<寿世新编>提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 "何谓心药?古人说:"自家心病自家 ...

  • 中国医学论养生

    四时调神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能顺四时者,天地之父母.精神的活动也应该随着四时的变化加以调节. 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 ...

  • 中国医学论养生“精神寄托法”

    陆游诗:"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欧阳公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人到垂暮之年,要做到人老心不老,充满了理想和事业心,他就不觉老态已至,仍会"终日 ...

  • 中国医学论养生“节制情感法”

    节制情感法孙思邈在<千金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将大怒列为 ...

  • 中国医学论养生“食药养生”

    食药养生我们的祖先自古即有"医食同源"之说,"药补不如食补".金代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医张子和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安心养神法”

    心比天地宽,不计较生活中非原则的无端琐事.凡事不要想不开,钻牛角尖.<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