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赢项羽?众说纷纭,今天我再添一种,因为刘邦比项羽好学

老子真的“反对有智慧”吗?读《道德经》,告诉你真实的老子思想

瑞读书 2020-11-06 投诉

阅读数:305

九九八十一。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其中《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老子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担任过周朝守藏室的官员,管理着广泛的书籍以及文献资料。

看书,真的可以成为真正的智者,老子打着“反智”的旗号却尤其尊重知识,智和知在古代经常通用,却可以好好的细分。

智不一定包含知,知却能包含智。智是小度之计,知得好学所垒。智易取巧,知是厚睿。智可以走捷径,知只能慢慢来。老子“反智”是反取巧,老子不看那么多书也成不了老子,后世并没有真正生而知之者的人能留传给世人如《道德经》一样的经典名著。

孔子、孙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是好学乐学,孜孜不倦的勤勉之辈,传之后世的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说佛陀不读书的,这是漠视佛陀的好学,想佛陀出生帝王之家,那是太子,皇宫里藏的书他能不读?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不撒谎,他的渊博都是后天学习积累的。

老子也不撒谎,道为什么能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学怎么生?学生学生,学而后生,多学多生。生产力生产力,多学就多生,多生就多产,多产就多力,多学就能多提高生产力。

不信?把古今中外的史书翻开,把名人传记翻开,看看那些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企业家,哪些不是因为好学而成的?

看过有感叹“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刘是刘邦,项是项羽,说刘邦项羽不读书却主宰了秦末的楚汉之争,不读书的人不也称王成帝吗?读书的张良、范增却是刘项的手下,知此,好多不读书的人仰天大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且慢,不读书的说不出这两句话来,他们更多的是不屑一顾的道:“读书有毛用?”

在此,个人先纠正一下,好学不是仅仅指读书,读书只是好学中的一种,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都是好学的方法。读书只是相对比较简单省事的好方法。

刘邦为什么赢项羽?众说纷纭,今天我再添一种,因为刘邦比项羽好学,何以知之?刘邦喜欢听张良给他“讲古”,刘邦用的“汉初三杰”和陈平等谋臣都是好学之人,比项羽仅有范增一个好学的人要多。刘邦能听得进意见,有过知改,这就是好学,反之,项羽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根本不愿意再学习提高自己,不学者败于好学者,古今一理。

直到今日,依然有好多打着老子“反智”的旗号提倡不学而胜,高呼老板都是不读书的,读书的博士都是给不读书的小学未毕业的老板打工的。如此玷污老子的“反智”,这种行为恰恰就是老子要反的“智”,取巧、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智”

文凭不代表什么,没有文凭也不代表不读书不好学,当今商业界有成就却没文凭的老板哪个不是一辈子好学不辍的?李嘉诚中学都没读却好学了一辈子,几十年的常青树是因为每天都在吸收知识。

那些即使现在很成功却不好学不读书不改变不提升的老板又能保持多久成功?不管高文凭还是低文凭,多少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老板最后没落还不是因为刚愎自用,盲目自大,不学习不读书不改变导致的?项羽的成功还不够大吗?最后不也一败涂地,还有感叹他不肯在最后时刻过江东重头再来的,觉得他重头再来就能改变历史?不可能,一个不学习不读书不改变不提升的人重头来几次最终都得惨败。

好好看看《道德经》,不要再玷污老子的“反智”思想了,连仔细读一遍都没有,断章取义的理解又有何意义?

《道德经》的外文版本有一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就五千多字,智慧的浓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华,简、博、深!

简练的文句闪闪生辉,翻译后的外文能领会到这些简、博、深的文字吗?或许,哲理能贯通,文字美却难传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