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明神宗万历十年九月二十六日-1664年6月17日清圣祖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后辞官回乡,暗中扶助反清复明。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主要作品:《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一)

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

李都蔚点评: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在南京建立,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他的夫人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钱谦益投降了清庭,去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受她的影响,钱谦益半年后便称病辞归。这种怕死投降的行径一直困扰着钱谦益的晚年生涯。其后他和柳如是暗中扶助反清复明。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年)起,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这一年的夏天,他途径西湖,“嗟地是而人非,忍凭今而吊古。”写下二十首《西湖杂感》,这首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联“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中:“板荡”一词典出《诗经·大雅》,其中有《板》、《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贫苦,后来“板荡”便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赭是红土的意思,唐朝韩愈《段太尉逸事状》中有:“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你还是人吗?泾州庄稼颗粒无收,赤野一片,人们快要饿死了),宋代牟巘五诗中也有“今年四野赤如赭”(《予方卧病税院刘君以画梅坚索诗口占遣之》),“如赭”多形容庄田干涸,赤野千里。这联是说当时的杭州西湖经过战乱,满目凄凉,赤野哀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颔联“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中:“白沙堤”是西湖白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 鄂国坟”指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陵墓,岳飞被平反后追封“鄂王”。这句写白堤下的唐代花草和岳坟上空的宋朝浮云依旧,可是满清占据了大好河山,西湖已经物是人非了,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颈联“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承接上联,以眼前的生命进一步抒发苍凉之情。“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因为大臣鳖灵治理水患有功,让自己的帝位让给鳖灵,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杜鹃),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

尾联“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中:“昆明劫”指“昆明劫灰”,原是佛教名词,后引指大的战乱;“夕曛”指落日的余辉。这句诗写在大的战乱后,西湖依然有钟声鸣响,这是否是暗示江南一带还有反清复明的义士在坚持斗争,为了南明朝廷的延续而奋争。

全诗苍凉悲壮,怀古感今,哀鸣着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后秋兴之十三(八首选一)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依银轮哭桂花。

王若水点评:

钱谦益人生的污点,就是投降了清廷这个敌人,并且为其服务,做了满清的官员,虽然时间短暂,毕竟失节成了汉奸。对自己的这种贪生怕死的行为,他是十分后悔的,这一直困扰着钱谦益的晚年生涯。从朝廷辞职后,就和他的夫人柳如是一直暗中襄助江南的反清复明事业。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农历己亥年)6月,抗清十余年的郑成功,称招讨大元帅,率十七万水路大军,在崇明岛登陆,联合在浙江抗清的张煌言等,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北伐。他率军从海道进入长江,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震动大清王朝。钱谦益十分兴奋,他步杜甫的《秋兴》诗韵,创作了八首《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歌颂了郑成功高举义旗的胜利,这八首就是《后秋兴》组诗的第一叠。其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十二叠《后秋兴》,最后的第十三叠完成于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农历壬寅年)七月至康熙二年(1663年,农历癸卯年)五月,这时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已经被吴三桂杀害,朱明皇统彻底灭亡,郑成功也在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后离奇暴亡。钱谦益一共写了十三叠《后秋兴》,每叠都是八首,用杜少陵原韵,共104篇,再加上四首自题诗,凡108首,编成为《投笔集》,取东汉班固投笔从戎之意。这组诗歌以郑成功攻击金陵城以及南明桂王政权的有关情况为主要内容,穿插他和知己柳如是支持人民抗清的事迹,其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抗清复明的强烈愿望,大体诠释了他自己折节后的心路历程,被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称为“明清之际诗史”。 如《投笔集》中《后秋兴》第三叠,题目下有“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 ”的注解。这是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初十日,此时钱谦益78岁,柳如是42岁。这时郑成功率领水师攻打金陵(今南京),钱谦益想去郑成功的部队,所以趁夜给柳如是写下八首诗,与她告别。其中“墙头梅蕊疏窗白,瓮面葡萄玉盏红”;“一别正思红豆子,双栖终向碧梧枝”等句写出他与柳如是琴瑟和谐之乐,离别相思之情。

本首所选是第十三叠八首中的第二首,《后秋兴之十三》下写到创作背景:“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 ”。壬寅年即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这一年6月1日,永历帝(南明桂王)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满清大臣吴三桂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朱明皇统彻底灭亡。

首联“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中:“海角”本指伸入海中的狭长陆地,后常指偏僻、荒远之处;“崖山”,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这里曾发生过崖山海战,这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次大决战,最终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南宋灭亡,华夏民族第一次完全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线斜”,形容海角、崖山细长如线。这二句是哀叹永历政权的覆灭。南明隆武帝被俘崩后,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州做了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政权灭亡。永历帝被清军逼到缅甸,被缅甸王收留。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永历帝被俘。于1662年6月1日在昆明被绞死,大明王朝(包括南明政权)彻底灭亡。永历政权的主要根据地是在西南地区,地理上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但是就这么一个荒凉、偏远的地方从此也不再属于“中华”了。

颔联“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中;“鱼腹”用屈原大夫典故,《楚辞·渔父》中记载,屈原不愿以清白之身“蒙世俗之尘埃”,而“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龙涎”为龙涎香,是一种产于抹香鲸体内的名贵香料;“海槎”,指用来渡海的木筏。诗人此两句意谓自己即便是想效法屈原投江以证明清白,可是连自杀都找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祖国的地方(因为屈原所投的汨罗江当时尚属于楚国,而此时举国上下,包括江河海洋都已处在清朝的统治之下)。既然想学屈原那样投水自尽都找不到地方,更别说泛舟海上去做个避世的隐士了。真是求生不能,欲死不得,不幸与可悲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中:“日”和“月”,两字合在一起即是“明”字,表示明王朝,清人在诗歌中多用此意象来表达故国之思;“胡笳”,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因清是满族,故以之代清。这两句的意思是满勤凭借武力灭亡了大明王朝,清朝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无力回天了。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哀的心情。

尾联“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依银轮哭桂花”中:“嫦娥”为作者自喻,神话传说中,嫦娥本为后羿之妻,由于偷服西王母的仙药后,飞升上天,以广寒宫为家,这里用“嫦娥”的意象,有两重含义:一是借用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表达对自己失节仕清的悔恨,二是表示因为永历王朝的灭亡,自己如嫦娥一样无家可归,无国可依,无处托身;“桂花”即指桂王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原为桂王。这两句是诗人悼念、追思桂王,故国不再,江山易主,只剩老迈的自己独哭月夜。

诗中诗人抒发了故国之思,黍离之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钱谦益投降满清,并服仕清廷,这短短的几个月,成为他终生蒙耻的污点。当时他自己一定也是备受煎熬,他辞官还乡后,毅然决然反戈,积极地从事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以洗刷自己的失节。老年钱谦益抗清复明的一系列实际行动,以及他的诗歌表现出来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真情实感,可以看出他发自心灵深处的自责与悔恨。与他同一时代的大儒黄宗羲的评价更加客观一些:“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烟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至于片面夸大它投降失节的不明智之举,说他政治上摇摆不定、鼠首两端,道德人格上卑鄙无耻,都是满清当局以乾隆皇帝的评价为蓝本:“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称他为“罪人”。乾隆时期,满清统治已经巩固,乾隆皇帝需要的是人民的顺服和愚忠,所以他对钱谦益的晚年抗清举动极为愤恨,抓住他人生的污点放大的去批判,说他是“贰臣”,对他《投笔集》等著作更是毁版查禁,以清除钱谦益诗文中故国之思、忠贞之态的思想在士林中的影响。

了解了钱谦益的《投笔集》和他的人生际遇,更知晓后世人们的不同评价,感慨颇多。我们评价一个人,应该出于公正客观的角度,不能带有目的性,不能带有私心;评价一个人应该全面评价,任何一个人,一生风风雨雨,都有对错是非,所谓“人无完人”,我们不能抓住他一生中极少的“黑暗面”去无限放大,然后借此全面否定他的人生;人的一生,可以犯也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不能触碰底线,尤其是民族大义的底线,因为改正这样的错误的代价太过昂贵,洗刷这样的污点往往需要的是人生的名誉和生命的代价。

附:柳如是和她的诗词

柳如是(1618年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64年清圣祖康熙三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末清初著名爱国歌妓才女,诗人,书画家。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当甲申国变,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南明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没有答应,并且硬拖住“奋身欲沉池水中”的柳如是。钱谦益降清后,去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受她的影响,钱谦益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著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牍》、《我闻室鸳鸯词楼》、《红豆村庄杂录》、《河东君诗文集》。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王若水点评:

柳如是是秦淮名妓,在嫁给钱谦益之前,众多文社名流与她交游,诗词唱和,忆昔日旧事,感秋柳寒瘦,萧萧一种凄凉,折磨人儿十分憔悴残损。慢调歌景,毕竟是身世之感。“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淡淡希冀,一腔忠贞。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李都蔚点评:

才情无限的青楼女子,飘荡孽海,浮沉自知。有情郎厮守无计,一如梦中情缘,风雨无定期。锦帐温柔乡,销魂缱绻事,竟不能留人,就随他去吧,留得自己的无限忧愁,在无奈的孤寂中慢慢品味。

(0)

相关推荐

  • 康熙为什么不听孝庄和大臣们的话,等吴三桂老死,而是急于削藩?

    2020-10-26 13:43 华人号:杂谈天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当时的八旗兵还未腐化,是世界一等一的精锐,故而横扫天下. 顺治六年(1649年),孔有德.耿仲明.尚 ...

  • 红楼梦:骨气重要,还是活下去重要

    红楼梦:骨气重要,还是活下去重要?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 ...

  • 吴三桂为何要降清,真的只是为了陈圆圆么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大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很快就放弃抵抗,放清军入关,联合清军击败了李自成. 至此,清朝开启中原时代,为日后一统江山打下了基础.但吴三桂也 ...

  • 钱谦益《聊且园记》

    原文: 1)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日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其东亭之日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 ...

  • 青园·访谈|安意如:聊将锦瑟记流年

    安意如认为,黄仲则是诗歌奇才,可惜无缘生于唐宋,虽有才华,但与时代格格不入.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两千余首传世诗章.由于清诗的传播远不如唐诗来得广泛,是以自20世纪以来,学术界总体上对黄仲则的关注并不是很 ...

  • 明代文坛盟主王世贞行书《求志园记》笔法古雅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代诗文家.史学家.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主盟文坛. 王世贞是吴门 ...

  • 观堂非遗展示园记||翟明

    观堂非遗展示园记 庚子暮春,日丽景明,中原大地,疫疾无踪,花草复荣,五一长假,或游春远行,或下乡帮扶,看城市繁荣,思乡村振兴.予送母归家,途经老子故里观堂之段庄,是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公园,母嘱予以 ...

  • 三香园记(原维尧)‖《济源文学》2021(061)

    三香园记 原维尧   太行南麓,玉川西隅,有一静处,曰"三香园".门书一联:花木缀清秀,翰墨生古香. 时在清明,序属三春.扬柳扶风,流莺穿隙而啼鸣:桃梨争艳,蜂蝶逐花而纷飞:幽篁摇 ...

  • 蚁 华 园 记

    第408期 编者按:雅风香远,善缘先结,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赞发先生在游览座落于外埔仁美兰巷九号的"蚁华园"后,写下了文采斐然的<蚁华园记>.现在请跟随汕头朗读者张峻翔 ...

  • 【安徽诗歌●以声传情】耿亚涛  张宝 ▎木夕园记

    木夕园记 作者│耿亚涛       朗诵│张 宝 风, 正在以另一种姿势抵进 树木在零星的树林中 向天空挥舞着干枝 麦田趁势整理凌乱的发型 蜡黄脸的枯草 依旧盘守在渠沟之旁 光, 沿着弧形边缘的天际 ...

  • 【安徽诗歌●音画诗文】木夕园记 ▎作者:耿亚涛 朗诵:张宝

    木夕园记 作者│耿亚涛    朗诵│张 宝 风, 正在以另一种姿势抵进 树木在零星的树林中 向天空挥舞着干枝 麦田趁势整理凌乱的发型 蜡黄脸的枯草 依旧盘守在渠沟之旁 光, 沿着弧形边缘的天际 斜向村 ...

  • 郑孝胥《宜园记》楷书欣赏

    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郑孝胥的书法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郑孝胥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 ...

  • 王光腚入园记:兄弟情深,背锅有你

    放学回家的路上,爸爸总会问我很多关于幼儿园的问题. 可怜的爸爸没有上过幼儿园,童年生活有欠缺,人格和灵魂不完整,我很同情他.为此,我只能不厌其烦地回答他无趣的提问. 他开始问了:"今天开心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