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的一个“笔法贡献”,启发了赵之谦、吴昌硕…

清初至乾嘉时期的篆书,总体表现为对传统“二李”书风的继承和延续。

其中以王澍、洪吉亮、孙星衍等学者型书家为代表。受学术研究思想影响,他们在书写创作时,常常也表现出学术式的严谨精神,恪守法度,不妄以改造。

虽古穆清雅,但因过于严谨,略显单调呆板。

王澍《篆书汉尚方镜铭》

王澍的篆书取法秦刻,其在书法观点上把“圆、瘦、齐”视为篆书书写的三要素,若三者失其一,则为奴书也。客观来看,此类观点符合“二李”铁线的审美,然有过偏激严苛,故导致王澍纵难逃离铁线篆的窠臼。

在实践上也不遗余力推行瘦劲的审美趣尚,为苛求酷似“二李”的铁线风格,不惜将笔头减去束绫代笔。线条匀称、结构平稳,火候纯熟。

这类“玉箸”篆,延续了元明以来一贯的婉转精巧风格,在当时备受推崇。然过于雕琢,笔乏灵动,势少破绽,最后王澍只能是书道的继承者,难以出新。

时至清代中期,随着民间搜访的石刻碑版风气越来越盛,金石学和文字学不断发展并相互作用,以文字为表现载体的篆书艺术不可避免的得到了推动。

此时帖学的颓靡已见端倪,许多敏感的书家开始将取法对象转向金石碑刻。加上文字学家的喜好与介入,不仅促使碑派书法的创作力量壮大,以篆隶为宗的金石观念引为社会风尚。

书家们进行了实践上书法元素的更新演进,艺术精神上探本清源。

在这种土壤下,邓石如成为清代篆书史上第一位大成者。

邓石如托古改制之成功除其是艺术天才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的促成:

其一,家贫不能从学,靠家父授业后以书刻自给。邓氏性清廉耿介,好游历山水。家庭环境和性格致使邓石如并未像同时代的学者那样恪守成规;

其二,邓石如书学生涯中的转变,要归功于在建康大收藏家对古代石刻拓本八年的饱览。

邓石如在经过一个系统临习秦汉以来的名家之作后,同时看清前人在书写艺术上的种种问题。勤学善思的他开始取秦汉碑版里的气、朴、神、致以尽其变,汲汉碑额篆,掺入篆书的书写。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观照碑版石刻里的书法美学,最终使他的篆书超越了当时以王澍一派的学者篆书,真正变革了千年以来的“二李”模式,成为新兴碑派书法的开山人。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

这幅1804年所作《弟子职》,乃为邓石如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通篇气势显示出古朴静穆、人书俱老的气质。

起笔凝重,行笔自然,收尾任势,飞白之笔和起笔的凝重相得益彰,整体面貌老辣精浑。中宫收紧下部放长脚,整体字势上紧下松。疏密对比自然朴实,毫无做作。正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在两个“弟”上作出细微变化,右上的“弟”1、2部分略显紧凑,而左下的“弟“在结构处理上平均分配,篆书收笔的地方也是有意区分。一个笔断意连,一个提笔相接。与王澍一派的“一李”均匀瘦劲篆书截然不同。

邓石如在篆书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篆书笔法上的改变,打破了千年来承袭“二李”的单一局面。在继承“婉而通”的小篆形式下,掺以隶书笔意,在线条里中注入了动感与变化,姿态新颖、灵活稳健;

二,充分利用了长锋羊毫书写篆书的性能。用软毫长锋的话则作书时墨酣笔灵,线条丰腴。书写难度便不会如同“铁线”般艰涩,篆书的书写性也易实现;

三,他以秦篆为根底,在用笔上对秦汉金石碑版加以借鉴和发挥,为清代篆书注入新鲜血液,托古出新,给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等人树立了典范。在他的开创和影响下,清人对篆书的理解和书写实践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碑学的兴起,无疑是催生篆书艺术面貌多样的“产婆”。邓石如托古改制的成功,让许多有创作性艺术家看到金石碑版中所蕴含艺术因素,对于打破常规的可能。

他们披襟斩棘,积极汲取石鼓文、金文、古铜币等古器物中的元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加以提炼和运用,终自成家法。

邓石如《弟子职》

(0)

相关推荐

  • 如何评价赵之谦的书法?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回答 神韵轩书法 优质艺术领域创作者 03-20 11:52 关注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字益甫,号泠君,浙江会稽人. 他早期学过颜体书法,用功尤勤,在<章安杂说>中记道:&qu ...

  • 篆书

    第1节 篆书篇 记得数年前看到一篇介绍已故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复戡先生的文章,题目就是朱老先生的一个重要艺术观点:"草本出于篆."其实,何止是草书,隶书.楷书.行书,有哪一个不是出于篆 ...

  • 杨沂孙的篆书艺术

    清代书坛,帖碑更替,篆隶大兴,各种书体尽呈姿态,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篆书艺术而言,清代已跨越了宋元明三朝的低谷而重新崛起,并有突破性的发展,堪称超轶唐宋,直追秦汉.尤其是乾.嘉朴学兴起之后,训 ...

  • 邓石如的一个篆书笔法,启发了赵之谦、吴昌硕……

    清初至乾嘉时期的篆书,总体表现为对传统"二李"书风的继承和延续.其中以王澍.洪吉亮.孙星衍等学者型书家为代表. 受学术研究思想影响,他们在书写创作时,常常也表现出学术式的严谨精神, ...

  • 一个动作,邓石如便成了邓石如,还启发了赵之谦、吴昌硕……

    清初至乾嘉时期的篆书,总体表现为对传统"二李"书风的继承和延续.其中以王澍.洪吉亮.孙星衍等学者型书家为代表.受学术研究思想影响,他们在书写创作时,常常也表现出学术式的严谨精神,恪 ...

  • 揭露书法圈一个秘密:国展高手都会用的一个笔法,据传有晋唐味道

    揭露书法圈一个秘密:国展高手都会用的一个笔法,据传有晋唐味道

  • 一生没工作、没结婚,31岁车祸离世,校方说:她是一个没贡献的人

    "她是一个没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197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小悼念会里,校方的悼词,让人意外. 而悼词的主人公,正是姚姚. 姚姚最后一张照片 一.偏执的母亲 姚姚是上官云珠 ...

  • 他因伤很少上战场打仗,但因一个特殊贡献,成为开国上将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你知道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是谁吗?就是开国上将杨至成. 杨至成出生在贵州,贵州地区山多,穷苦人家一抓一大把,杨至成的 ...

  • 标志思想路线成熟的一个独创性贡献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刘毅强 <实践论>是1937年7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毛泽东当时研究和讲授认识论中的实践问题,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要从认识论上来探索和 ...

  • 一个重要投资启发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尼采 2007年4月,沪深300指数来到了3000点.十多年过去,沪深30 ...

  • 邓石如对篆刻的贡献

    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篆刻发韧于晚清的邓石如,而成形于清末民初,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父等印家为代表. 浙派继"西泠四家"后渐入穷途,陈豫钟.陈鸿寿等取意丁.蒋,谨守师法 ...

  • 邓石如篆书—基本笔法篇(已划重点)

    一.邓石如篆书笔法 1.1邓石如篆书的基本笔法 篆书用笔:起笔,运笔,收笔.传统篆书讲究中锋用笔,圆起圆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 而邓石如的篆书,起笔时方时圆,逆顺结合.收笔孕尖于圆,往往匀力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