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显摆

我到现在,其实还是不了解户外。

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户外组织,也没有跟任何一个户外的团队交流过。

去年国庆期间的大朝台,仅仅是为了圆心里一个对五台山全面了解的梦。那次朝台,结果是已知的了,我没有完成任务。

失败虽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为大朝台做过身体上的准备,我甚至连双户外的鞋都没有,就去朝台了。

为了完成朝台的任务,更是为了能将自己的大肚子减掉,以便给女儿做第二次人生表率。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就对户外宠宠欲动。

我对户外还是一无所知,可我意外地得到了几条北京周边的户外线路,我的心开始动了。终于在初五的时候,我朝着户外的路进发了。

那天,我依然是毫无准备,出门时,我仅仅带了一个休闲时的腰包,腰包里放了一瓶脉动。结果,我爬了4.5个小时,完成了一次让老婆孩子羡慕不已的“壮举”。

初五小试牛刀之后的第三天,我走了一个小的户外,目的是为了拉伸一下肌肉,经过一个小时的穿越,感觉体能已经恢复到初五前的状态了。

一个星期后,我开始了三峰穿越。说心里话,第一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这个任务,其实还是很难的。虽然完成了全程,我对时间还是不满意,尤其是快到终点时,我还走错了一段路。

后来想想,我的行头也比较差。没有登山用的轻便背包,没有登山鞋和比较称手的登山杖,那天路滑的时候,我竟然将新买的探路者登山杖给弄断了,以至于我担心了很长时间,自己是否还能完成全程。没有手套,一天下来,手肿的像发粑一样。

工欲善于事,必先利于器。

我决定购买一些装备,在运动上,我历来比较重视装备的投资。

问了同事,说登山杖推荐黑钻的,看见一对情侣穿了骆驼的皮鞋款户外鞋,非常喜欢,于是买了一双,还有奥杰特的户外轻便背包,黑钻的手套,以及LP的护膝等。

周五之前,这些装备陆续到货,原本想,再去三峰穿越一次,无奈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

但是,周末不能闲着,尤其是不能让新买的装备闲着,于是,我便带着老婆一起做过小户外。相对于植物园的那个路线,我增加了一些难度,那就是在四棵树的时候,不再往下直奔植物园樱桃沟,而是继续往上,朝望京塔进发。

说心里话,以前自己没太关注驴友们的设备,很多人穿着那种衣服、背着背包、拿着手杖,就觉得他们专业的不行了。

现在再看这些人的装备,那跟标准意义上的户外爱好者,真的差了很大的距离。

比如说,黑钻的手杖好像是户外驴友的标配,可我在沿途,基本没有看到比较专业一些的登山杖,更别说黑钻了。同行者中,甚至都没有装备跟我们一样齐全的,我心里有点小得意。

尤其是快到望京楼的时候,有两对年轻男女,看见我背上的户外便捷登山包,两个女孩子差不多尖叫了起来,她们同时指着我后背上的水袋说“据说这个是可以用水管喝水的,边运动便喝水,好帅的样子。”

两个姑娘,恨不得要拿我的水管试试,我看她们那个惊喜的样子,真的怕她们整出是非,好在身边的男士立即承诺,马上上网下单。第一次发现,自己身上有被年轻人羡慕的宝贝。

当然,老婆也羡慕我户外能力的提升,以前跟她一起爬山,由于身高体重,肺活量一直不达标,她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喘着,现在是,我在前面溜达着,她在后面追赶着。2个多小时,就到达望京亭,这是香山地区的最高点。

望京亭下面有个地名叫“憋死猫”,上面叫打鹰洼,左边叫克勒浴,这三个地名都非常的神奇。有个小朋友,一个劲地问他妈,为什么这个地方叫憋死猫,他妈说,看看,你不是憋得够呛吗?

小朋友不懂妈妈的幽默,我们差点被憋在底下,因为,憋死猫往上,道路非常陡峭,且布满了融化的雪,非常滑,稍有不慎就会摔得很重,我们借助手杖,慢慢地往上挪着。

到顶后,后面的路我很喜欢,可老婆开始发愁了。

她说自己穿的不是登山鞋,所以下山打滑。其实,去好汉坡的路,只要不直上直下,都被认定为“懒汉坡”。我当不了好汉,只能默默地在“懒汉坡”上速降,可老婆在懒汉坡还紧张兮兮,假如有回头路,她绝对不含糊调头。

老婆一个劲地纠正,叫懒汉坡也不对,应该叫怂人坡。好吧,我今天确实有点怂,今天出来,不是为了户外的,主要是为了显摆一下户外新购置的装备,等一切准备就绪,再开始户外活动。

听说今天三峰连穿路途遭大雪围堵,不知道在山上遇雪是高兴美景呢,还是喟叹行路难呢。

对了,我好像还是缺户外装备。

不过,暂时不再添加了,毕竟,我已经显摆过了。要是添加,也过阵子再说。

要是这个坡拿不下,我们俩都成了死猫了。

这是路面的真实写照。

找可以下脚处行进。

香山最好处。

今天的线路图。

今天的起点

今天的终点,网红打卡地——香山邮局

邮局边的新华书店。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0)

相关推荐